作者文章归档:马真明

“浓情巧克力”
小不忍则乱大谋!?
再读《容忍与自由》
晚上打开电脑,忽然发现互联网上的各大网站都在述说着一件事: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节目主持人卡弗蒂在公众媒体上公开发表了攻击中国的言论,称“中国的产品是垃圾”,“在过去五十年里中国人基本上是一帮暴民和匪徒。”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政府立即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要求CNN和卡弗蒂将吐出的污秽之物再吃回去,并且将污染了的地球...
“古典宫廷皇家婚礼”与“再现传统婚庆文化”?
据《兰州晨报》
热闹之余,不禁产生了疑问,“旗头、旗服、蟒袍、...
清明节,穿着西装去扫墓?
清明节,穿着西装去扫墓?
清明节,我们该穿着西装去扫墓?
这几年,每当清明节面对祖先的坟茔,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一个问题。我或是穿着西装,或是穿着夹克衫,领着兄弟妹妹侄子们来给祖先们修理阴宅,添土送钱,在烧纸的焰火中,我跪在祖先面前,报告一年的得意或失意,祈求先祖灵光频现,保佑马氏后裔平安有得。
我们的祭品应该说是洁净的、丰盛的,每一次,兄弟妹妹和侄子们都吃得很开心,酒喝得也很多。可想想坟茔中的先祖,他们都是穿着传统的华服福寿荣归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大概是因为逝者因要见先祖,若不穿华服很可能会被拒之门外而不能福寿荣归。因为服饰在身份认同、文化心理认同方面是第一性的特征,传统华夏...
回顾2007
掐指算算,这一年有近600名学生带着迷茫好奇走进我的教室,又带着兴奋和遗憾离开了讲堂。我说了许多话,很难算出有多少箩筐,其中有很多没用的,不知可爱的学生倒掉了没有?好在我们已开始以博客的身份讨论了,我很喜欢看他们的博客,热情、好激动、机敏、天真、有时又很深刻。当我有苍凉暮色之感时,读读他们的博客,青春之气便油然而生。当感到生活艰难劳累时,读读他们的博客,打拼不懈的精神便在心间涌动。这时候觉得作为一个老师真是幸福。
这一年,家中老人都很健康,今天刚好给...
永远的“伊人”
永远的“伊人”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大约是2500年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
一是“刺襄公”、劝其“遵循周礼”说。《毛诗序》云:“兼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rsqu...
“白雪公主”又回来了
“白雪公主”又回来了
女儿所在的八年级一班正在为排练英语话剧《白雪公主》挑选演员,经过近一周的筛选,英语老师最终决定由我女儿扮演“白雪公主”,我女儿可高兴了,放学一回家就搂着我的脖子大呼小叫,又蹦又跳,我和她妈妈自然也非常高兴。因为这个角色,我姑娘一直很用功的准备着,每天晚上不管多晚都要看一小时英语电影,背单词练口语,简练揣摩,从不间断。当然她这样用功也不全是为了这个角色,她对自己的将来已经很有想法,我现在很难对她的将来规划作出评价,一方面觉得太遥远,另一方面又觉得她的志向太高远,远远超出我私下对她的希望,所以我一般不评价她的非凡的志...
感恩节随想
感恩节随想
有学生发来短信:今天是感恩节,虽然我不信基督,但我认同感恩,真得感谢上苍让我们相识,愿您成为我一生的师长和朋友,祝福您我挚诚的老师,感恩节快乐!
查查日历,今天是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上网看看,有个网友这样概括感恩节:
感恩节是北美洲独有的节日,始于1621年。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假日,并且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感恩节有四天假期。借着长假,很多人都会赶回家庆祝佳节。
17世纪初,英国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