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左勇

三问央视评论员杨禹-房产税宽容心何来?
调控政策后面总跟个“但是”
1 限购令
上海及省外家庭限购一套。看似一剑封喉。但!“卖一套买一套”。原来打的不是“死结”,很灵活,很人性化。
2 监管机构
上文提出,政府四大部门联合发布12条,居然由房地部门的信息中心发挥信息监管作用,监管千千万万人的购房动机。不过,政府很快意识到,监管的难度何其大,房地产百来...
温总理《时代》周刊谈民主政治 楼市获救尚遥远
温家宝总理登上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通胀加速的关头,回味总理近期一直主张的中国民主政治改革,可以看到一个信号,民生问题已经不能停留在口头,其中就包括住房问题。只不过,正如国际媒体所评论的那样,总理的民主政治主张在中国受到各种议论,其声音显得有些单薄,中国的民主之路还漫长着,楼市获救的希望异常渺茫。
温总理今年8月考察深圳时讲话提到的:“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对《时代》周刊的专访中,温家宝再次阐释了自己的观点: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
为什么要到“最危险的时候才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最让人感动国歌歌词,最让人心潮澎湃,唱响的时候,不禁又被调控时下的舆论声打断。于是想到,宏观调控为什么要到楼市“最危险的时候”“被迫”发出吼声。
今年是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地震遗留的“后遗症”在全球气候反常的推动下一并爆发。泥石流、洪水、塌方……从1998年伟大的抗洪抢险到今日,大国经历无数大灾,而最让人难忘的镜头就是战士们用胸膛堵住决口,任由滔天洪水拍击侵袭。人墙、沙包、甚至用船体、楼体在堵住泛滥的洪水。以上提到的情境关键词是“堵”。堵是主动的行为,但确实被迫的行动。平湖秋月没人堵、曲水流觞没...
“沪12条”:低估市场 高估监管
转眼世博会就要结束,转眼又是两会,多事之“秋”上海细则出台,不得不说政府调控决心确实空前。“沪12条”更像是一份提交给中央的答卷,和着世博会的完美一并呈送。它也像是一份决心书,决心很大,只不过,政府低估了市场,高估了自我监管的水准。
胡润2010年富豪榜刚发布并同期发布了2010年最受富豪追捧的明星偶像。本身很有钱的本山、冯小刚入围不新奇,但写《蜗居》的六六,和80后平民意见领袖韩寒的入围则有些出奇意外。胡润的解释是,富豪,尤其是占据富豪榜70%的房地产富豪非常关注民间意愿和群众内心世界,正所谓造房子的要知道买房子的所想。但...
从胡书记解决人民矛盾的四点要求看二次调控
调控再次来临,如期而至,没有悬念。“再调控”已不具备突袭特点,市场在经过了一轮轮调控之后也表现出了淡定的反应。
胡书记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四点要求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第一条就是“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以房地产为例,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还是源头问题,土地、地方政府利益以及公共租赁房等配套。现在看来“再调控”不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是阶段性调整,是针对金九银十的巩固剂。
胡书记提出的第二点“注重维护群众权益。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简言之就是公平原则下的利益...
“再调控”政策必须对最弱势者最有利
最好的政策应该首先惠及最弱势的人群。房地产调控政策,目前没有做到!
罗尔斯《正义论》作为自由政治学说的启蒙之作,强调公民生来自由平等,且在社会制度下进行公平合作,创造社会财富,享受社会分配。其中“在社会制度下”合作,就要讲求正义原则,这便是对制度或者“游戏规则”的制定方提出的更高要求。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对房地产整个行业的资源分配、合作和利益分配的引导性政策,我认为,其政策的制定首要考虑“公平和正义”原则,首要考虑社会最弱势群体的现实需求。
房地产调控的目的是什么?从官方的发...
推广公租房缺乏诚意
自社会民主要义开始起源并在全球推广以来,天赋人权中非常明确的一条就是让人们活得有尊严,人人平等,保障拥有有住房的权利。现在政府在推进公租房的建设是一个好的开端,但从舆论的宣传推广、政策的支持力度、市场的调研公示等方面来看,公租房建设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搞不好它又成为现行调控政策上无数补丁上新增的一块膏药,疼的时候贴上,忘了疼了立马就撕掉。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对公租房建设用地及公租房建成后占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建造公租房涉及的印花税予以...
被i,还是悲哀?
什么是中国青年的价值观?是昨天对七龙珠、海贼王和ps2死心塌地,今天就说要抵制日货?那是不是南斯拉夫使馆被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