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齐元

美国斯坦福大学MBA,拥有二十年投资银行工作经验。曾多次主持ECB/GDR、港股、红筹股、H股、B股、台资股香港上市项目。

曾任美商中经合创投(WI Harper)副董事长兼总裁、里昂证券(亚洲) (CLSA)董事及大中华地区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摩根大通 (Jardine Fleming)台湾区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及部门主管、 美国JP Morgan纽约总部国际债券部经理等职务。

两岸经济新思维—十年、十倍与十倍速


4月以来,海南博鳌论坛上,中国大陆总理温家宝宣布多项对台友好政策,包括陆资来台,放宽大陆观光客来台,以及扩大对台采购案。429日,中国移动宣布将投资远传电信12%股权,台湾股市随之大涨,「两岸经济」迈入实质性阶段。

 

过去台湾经济思维只有单点,不是台湾就是中国,但是对于两岸连结,特别是大陆进来台湾,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有人认为两岸经济是「零和游戏」,钱和人去了大陆,就是台湾的损失。然而两岸三通开放至今,台商资金大举回流,陆资、外资纷纷来台,我们迫切需要新的思考逻辑来面对这个趋势。

 

台湾企业过去经营模式主要是「中国工厂」+「世界市场-代工」,今年起却同...

Read more

运作人力资本 开创台湾极限


过去几年欧洲经济成长最快速的国家之一是爱尔兰,由于当地人口不足,大量依赖移民,四百万人口中已有二十万移民。

 

另一个经济高成长国西班牙也大举开放来自南美,北非和东欧的移民,现占人口11%(美国12.9%)。

 

令人惊奇的是传统大国英国觉醒,大幅开放东欧移民,即使这些国家尚未取得欧盟完整会员资格(按规定人民无法自由到他国工作)。这对调整经济结构居功至伟。

 

亚洲最积极的国家是新加坡,未来十年人口计划扩张25%,将再吸引一百万人,比现有外籍人口多出一倍,对象包括中国人,印度人和中东人(为吸引回教资金)。新加坡的生活质量,对欧美人士也最有吸引...

Read more

改变组织型态 迎接创新时代


Maxis是马来西亚最大行动电话公司,也是第四大市值公司,占总市值4%。最近,Maxis大股东宣布总金额高达120亿美元的私有化(下市)计划,该案已获得股东会通过。

 

旺旺是大陆台商消费食品领导企业,最近也宣布其新加坡上市公司私有化,预期将来会重新到其它交易所上市。

亚洲公司为何要纷纷下市?除了股价因素,还因为全球化竞争加速行业整合及海外布局。上市公司进行上述行动需要经过小股东和主管机关的批准,认知和时效都有差距。如果过程透明,没有牺牲小股东权益,企业要改变其组织型态,应由市场决定。

 

Maxis在马来西亚的市场已经饱和,故欲往海外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扩张...

Read more

利用财务创新 建立全球竞争优势


去年七月,中国大陆最大的电梯电视广告公司分众传媒(Focus Media)在美国上市,募资1.7亿美元,创下中国科技股在Nasdag融资新高。半年之后,分众又再以3.2亿美元并购业界第二的聚众传媒,完成产业整合,囊括百分之九十六的市场。

 

分众传媒是一家2003年才成立的公司,成立一年半内透过创投募集了三轮共8,200万美元资金。令人惊奇的是在一个新创的产业,一家新创的企业可以在两年内利用资本,完成产业整合,已经彻底颠覆传统融资的思维模式。

 

分众传媒的成功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发掘中国大陆独有的商业模式:美国人少电梯多,中国大陆正好相反,所以这不是一个「me...

Read more

改造企业旗舰,挑战全球化浪潮


IBM总裁最近发表专文,倡导新的全球企业组织架构型态。以前我们称IBM这类型公司为「多国籍企业」(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未来的新趋势是「全球整合企业」(Globally Integrated Enterprise)

 

「多国籍企业」的经营比较有殖民主义色彩,将生产制造移到低劳工成本地区,研发则留在母国。「全球整合企业」则将主要功能与营运模块化,视各市场需要组合不同模块,授权度不一,透过全球IT平台连结(例如印度的商业流程外包),企业在产业链中和伙伴、供货商和客户紧密结合,并可以「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ad more

重组企业架构 整合国际资源


2005年出版了许多全球化的书,包括「世界是平的」、「The Only Sustainable Edge」(台译边缘优势巨变)、「Three Billion New Capitalists(全球经济新霸主),今年Davos经济论坛的主题也是中/印崛起对全球化的冲击,它们都是从外国角度来阐述现象,但对台湾企业而言很难理出方向。

 

全球化的大趋势是专业分工包括「Outsourcing」(委外经营)和「Offshoring」(境外营运)。许多台湾企业已经变成全球大厂不可或缺的伙伴;另外,台湾企业往往透过制程创新(process innovation),而非产品创新来维持客户关...

Read more

企业应重组架构 考虑与外部资源再整合


上个月,香港机场管理局和杭州萧山机场签署协议,香港机管局投资19.9亿港元,入股改制后的杭州机场,占35%的股权。这座「空中桥梁」是资金、管理、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全方位合作,代表了香港从珠江三角洲扩展到长江三角洲的战略,并将业务合作提升到股权合作。

 

台湾政府和民间有许多愿景和创意,但是问题在于不能利用资本,透过组织,来引进人才和落实理念。香港机管区的例子证明了服务、know-how都可以输出及复制。

 

我们要懂得建立和管理创新的组才能有效将知识财转为资本财。以最近常被讨论的行业为例,不管是「输出型」(如农业)、「输入型」(如旅游业)或在地行业(如文化创意)...

Read more

企业宜在海外成立资源整合平台


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台湾企业近年来在海外的投资,早已超越台湾境内。台商投资大陆的金额已高达数千亿美元,台湾人每年投资海外金融商品的数目也有数千亿台币以上。

 

今天真正的台湾经济有两个,一个是岛内有形的台湾,另一个是国际无形的台湾。台湾企业主和投资人知道这个事实,但是台湾政府看不见,也很难管;全世界大部份的人也看不见。

 

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复苏,说明了人流、物流和金流的重要性。只要能作为流动资源的节点,就能产生经济效益。这是为何新加坡要开放赌场,澳洲要大举投资大陆银行的原因。不幸的是,台湾非但没有优势,还有流动的限制。

 

就海外的基础设施(...

Read more

掠夺式并购 重塑产业竞争态势


中国大陆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最近宣布将并购排名第三的永乐(去年并购台资灿坤大陆店),目前价格暂未谈拢,但是如果成局将创造Wal-Mart般的超级巨人。

 

去年底在美上市的中国电梯液晶电视广告公司分众传媒,上市六个月后,用3.2亿美元并购业界第二的聚众传媒,合并后的公司市场占有率高达96%

 

全球钢铁巨人印度米塔尔,最近以227亿美元并购排名第二的阿赛洛钢铁,一举超越全球10%市占率。鸿海刚刚撒下银弹,将台湾数字相机龙头普立尔纳入版图。

 

全球并购正进入一个新纪元:龙头和龙头间的整合,我称之为「掠夺式并购」。这不是第三名和第五名合并变成...

Read more

透过收购 加强企业国际经营能力


台湾企业应透过收购加强国际经营的能力最近经过香港机场侯机室,看见华航的新广告,英文标题是「The best airline in Taiwan」,中文副题是「看见华航,看见台湾蝴蝶兰」。我觉得有点可惜。

 

华航早已是台湾最佳的航空公司,然而这是我们要对外国人诉求的主题吗?新加坡航空推销自已是全球最佳的航空公司;我们是想让外国人在台湾还是在海外多搭乘华航? 蝴蝶兰是台湾的骄傲,问题是外国人能否像看到郁金香就想到荷兰?好比Naruwan,这是一个台湾人会感动外国人却不一定了解的讯息。

 

台湾要国际化应先发展「国际观」,不只要向外看,还要从外向内看。不只是从台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