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中国大陆最大的电梯电视广告公司分众传媒(Focus Media)在美国上市,募资1.7亿美元,创下中国科技股在Nasdag融资新高。半年之后,分众又再以3.2亿美元并购业界第二的聚众传媒,完成产业整合,囊括百分之九十六的市场。
分众传媒是一家2003年才成立的公司,成立一年半内透过创投募集了三轮共8,200万美元资金。令人惊奇的是在一个新创的产业,一家新创的企业可以在两年内利用资本,完成产业整合,已经彻底颠覆传统融资的思维模式。
分众传媒的成功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发掘中国大陆独有的商业模式:美国人少电梯多,中国大陆正好相反,所以这不是一个「me too」的copy例子。第二,国际创投涌向中国大陆,让分众在短时间取得大量资金,先并购大陆最大电梯「平面」广告商-框架媒介,并迅速覆盖各地。第三,时间超短,私募和上市的速度快到不可想象。第四,产业整合:上市前跨传媒整合,上市后水平整合,奠定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和他人相较,台湾企业的经营问题有三点:不了解国际资金运作,不擅于行业战略整并,和危机意识太弱及执行速度太慢。
从产品市场化的速度,有一个名词叫「Time to Market」,我认为可以将其衍生细化成几个层面:第一是「Time to Mass Market」,要迅速将产品变成市场领导者(不只是推出而己);第二是「Time to Capital Market」,也就是资本的运作,包括私募及上市; 第三是「Time to Consolidated and Global Market」,利用跨业
全球成功的企业,都懂得利用财务创新来「加速」达成以上三个阶段。以前我们觉得一定要上市才能拿到资金,一定要先有足够业绩才有创投愿意投资,上市一要等三年,一定要先内部成长才能外部整合,现在看来都不一定正确了。
为什么会这样?全球资金太多,特别是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的兴起改变了游戏规则;全球企业和中国大陆的接轨又创造了投资和策略联盟的商机;另外全球化浪潮加速了产业整合,带动资金的移动。
台湾过去强调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却很少谈到财务创新。财务创新有两个意
义:用新的工具或方法去融资(如海外上市和私募),以及用「财务」来带动「业
务」的创新经营模式(如富士康香港上市,靠国际并购,来迅速冲大业绩)。台湾具有关键的管理资源和同时接轨中国大陆和世界的能力,是全球资金追逐的对象,但是台湾企业必须懂得用财务创新来增强「策略杠杆」(不同于财务杠杆)。「蓝海策略」的隐含意义是要站在一个正确的「产业位置」,台湾企业唯有从个别「企业管理」导向全方位「产业运筹」思维,政府从区域「产业管理」转向全球「产业促进」心态,才能创造真正搬动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