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文信

朱文信,亦名闻中,70年代出生,哲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先后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学术机构访学,现于中国美术学院社科部工作;主要文章有《梵,吠檀多,瑜伽》(载北京三联《读书》2011年第9期),《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北京三联《读书》2010年第1期),《第二轴心时代的福音书》(北京三联《跨文化对话》第26期),《阿凡达里的东方元素》(《上海书评》2010年3月),《商羯罗的智慧瑜伽》(北京大学《哲学门》第23期)等。 结集作品有《梵·吠檀多·瑜伽》、《愚鲁斋札记》、《精神的黄昏》和《精神的守则》等。

在好友金龙云追悼会上的讲话(事后录稿,以志永念)


各位亲友,各位领导,各位乡邻,各位同事:
今天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金龙云老师的离去!
治丧委员会委托我在这里讲话,我想是出于对我和金老师的特殊关系的考虑,我也想通过它来表达我个人的哀思!
我与金老师其实有三重关系:一是领导和普通教师的关系,我在学校工作十多年,而金老师在1995年就来主持学校工作;我还与金老师曾经先后拜同一个老师学武,他是师兄,我是师弟,这是第二重关系。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重关系越来越淡,越来越不重要,而最后一层关系逐渐突出、逐渐显明并占据了重要位置,那就是他和我一再意识到的、也是我们最为珍惜的关系:我们互为知音!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与我在一起,我这么多年的...

Read more

“第二轴心时代”的福音书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言行录》书评

 最初知道室利•罗摩克里希那(Sri Ramakrishna)的名字是在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所写的传记中,那些时日,我因深受人类历史上的理想主义激情之鼓舞,爱上了那种雄强的英雄主义气质,也一并爱上了罗曼罗兰那绚烂的笔姿。而在读《列夫•托尔斯泰传》时却突兀地遇到了这么一段文字:
“但在印度的宗教界,尤其是照耀着两颗光芒万丈的巨星,突然显现的——或如印度的说法,是隔了数世纪而重新显现的,——两件思想界的奇迹:一个是Ramakrishna(一八三六—一八八六年),在他的热...

Read more

王尚文教授的几句格言解读


无需讳言,浙师大是个读书的好去处,清晨可以在初阳湖边朗诵英语,晚上可以在人文大楼的某个偏僻角落熟记古代的经典,这几乎已经成了我目前生活的基本状况。湖光美色俱在眼前,非但令人耳目爽洁,而且使人精神愉悦,偶尔从韦勒克厚厚的《文学理论》和铃木大拙幽玄奥妙的禅悦中抬头四顾,皆能令神游他乡之心振奋不已。此情此境已达美学上的“悦神悦志”的理想境界。《学记》有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很显然,古人喜欢将真理比做美餐,可以让人大快朵颐。同理,与好的老师相比,听某些水准有问题的教授的教学犹若吞食一顿败肉。手持古代经典,乱弹者有之,胡诽者有之,真是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的...

Read more

燕聚兽散


此次回温,与晓夏、高远去集胜禅寺拜访了方丈释性海大师,中餐在膳堂用素食。早就听高远介绍大师禅修功夫甚为了得,这次我有专程请教之意。并获赠《印光法师全集之净土法要》和沈家帧博士的讲演录等。后归,于晓夏庭院中嬉玩毕,往阳光大道梦江大酒店用晚宴。座中有诗人余必芹先生,金达(诗人侄儿)夫妇及其两个朋友,食后和高远、晓夏在码头一茶室食茶,洁鸿和郑慧在场。
隔日,回杭火车中,收高远一短信“昨日宴游乐,回家葡架倒。今儿腊肉白菜汤,下酒味道真正好。此亦乐也乎?”回之云:“燕聚兽散,冰火无碍,色空不二,荤素晏如。赞一个。”高远以诗回也:“燕聚兽散总伤情,色空不二菩提心,知是小别常无主,我且进酒君且行...

Read more

《卡塔奥义书》二:1—2节



第一部分
第二章

 1
书曰:(阎摩说:)善良和快乐乃不同之事,它们依于不同之目的。但是,两者皆能约束着人类,虽然不是在同一个意义上。那选择了善者,会对自己有所助益;而追求快乐者,将会错失和偏离自己的生命之目标。

解曰:何为生命之目标呢?——那就是解脱(Liberation)。我们现在陷于生死的轮回之中,我们曾一生再生,我们也将一死再死。何以故?因为我们的无明,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份,以至于使我们不断地在欲求,我们总是在要这个,要那个。也许我们早已足够,但是我们总是不满意,我们还要求更多——不管我们已拥有甚多,我们仍然处在大欲求当中。我...

Read more

语文教育也要培养“无用”的人


——语文公开课《秋水》的听后感

今天在浙江省某重点中学听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秋水》⑴。战国中期的著名思想家庄周的作品。属于人教版的普通高中教材中的必修篇目。上课的老师应该说语文功底不错,表述也清晰,娓娓道来,学生也配合,整堂课四平八稳,很有秩序感:查字典解决文言字词、合作讨论解决老师预设的四个比较问题,最后得出《秋水》的寓意:1,要勇于面对现实;2,明白“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等等。虽说略显平稳,但作为语文课,其基本要素是具备的,是合格的,因为字词解决了,寓意也得出来了。

但作为站在旁观者角度的听课老师,如果稍微清醒一点,并熟悉一些道家文化,就必然会发现该课很有问题。...

Read more

关于《春江花月夜》


 一轮高悬天空的孤月,不知曾触发了多少诗人骚客的雅兴和灵感,在他们的笔下,“月”这一自然物象已经染上我们中国文化特有的意味。最初是神话的声音,后来是诗经里的月光,这光也曾徘徊于南朝谢庄的窗前,还引发了初唐张若虚浩渺的宇宙遐思和南宋陆游深广的爱国忧愤,到了明人张岱的眼里,却又明净如水,悠然如梦,一直延伸到现当代沈从文、贾平凹的西山的月落和清淡的月迹,历朝历代都有佳篇名制面世,在汉语言的母河里边扬波逐浪。
宋人曾有诗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不同的文人有着不同的精神轨迹和生命体验,形之于心胸,或豪迈,或沉郁,或豁达,或忧伤。但他们都把生之喜悦和生之忧患借助同一缕月光得以表...

Read more

漂泊日久的人啊,你何时才会启程还乡?


很多次了,醒后,尤其在午睡醒来,通常是从无梦的睡眠中醒来,就在那乍醒的状态,我的心中有一种难言的悲哀在涌动,这种悲哀也激起我内心的那种渴望,我想回去。你看那繁花皆已落尽,而此时的我啊,行囊亦已倾空。但是不知家在何方,我陷入了迷途之中。
这与我在《写作,就是回家》一文中所描述的发生在我童年时代的迷路有相似之处,但似乎更加稳固有力,它多次反复撞击着我的心,再三出现,让我时生不再依恋此世的强烈愿望。
斯瓦米•辨喜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众神之王因陀罗有一次变成了一头猪,在泥沼里打滚。他有妻子,还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很开心。当时有些神看到他这样,就过来对他说:“你是众神之王,...

Read more

批评和回应


(说明: 我是把所有的批评都看成是一种善意的握手的!当然,误读也在所难免,而作为作者,每一段文字的抛出,更希望获得的无疑是共鸣,我曾说过,那是一种滴水荣归大海的美好感觉。至于对文字本身,我并不希求太多,它只要能够完成那么一种指向,我已经是心满意足了!——闻中)
  
  1、获得系统的文学知识会妨碍一个作家吗?
  
  答:不妨碍,但也无助益。虽然不妨碍成为一个作家,但它很可能会妨碍成为一个人,那种不带反思的知识累积,塑造的是纯知识的躯壳,与人无关,对灵魂的生长更是一种戕害,而且,相形之下,因时间的无谓浪费,已构成了对生命的作恶,因为知识的巨大诱惑很可能是毕生的,所以,这种无谓的浪费也可能...

Read more

罗曼.罗兰对十月革命的批评


 罗曼.罗兰一直公开支持十月革命。但是列宁对社会民主党、立宪党和孟什维克的镇压,使他极为反感与失望。他发表公开信,对苏俄‘军事共产主义’表示抗议:‘新政权的领袖们往往肆意抛弃最崇高的道德价值:人道、自由和真理。’这位欧洲知识分子中为数不多的十月革命拥护者公开告诫列宁,‘暴力政权、特别是歌颂这类政策的拙劣文章,已经产生了使欧洲自由思想家的优秀人物如伯特兰.罗素、乔治.勃兰兑斯、阿纳托尔.法郎士与俄国革命分道扬镳的必然后果,正如法国革命的大屠杀,最终使得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席勒这样的人脱离了它一样。不管你们是否对这些人嗤之以鼻,你们都丧失了他们身上那种伟大的道义力量,而这种力量对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