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友金龙云追悼会上的讲话(事后录稿,以志永念)


各位亲友,各位领导,各位乡邻,各位同事:
今天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金龙云老师的离去!
治丧委员会委托我在这里讲话,我想是出于对我和金老师的特殊关系的考虑,我也想通过它来表达我个人的哀思!
我与金老师其实有三重关系:一是领导和普通教师的关系,我在学校工作十多年,而金老师在1995年就来主持学校工作;我还与金老师曾经先后拜同一个老师学武,他是师兄,我是师弟,这是第二重关系。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重关系越来越淡,越来越不重要,而最后一层关系逐渐突出、逐渐显明并占据了重要位置,那就是他和我一再意识到的、也是我们最为珍惜的关系:我们互为知音!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与我在一起,我这么多年的生活将会是如何寂寥,我相信,对于这一点,他也一定会有同感。
仿佛就在昨天,那是8月24日,我因要离开这里去杭州求学而打电话给金老师,准备见个面,金老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但是那天他的脸色就很不好,而且,不能喝酒,他也说很奇怪,好几天了,一直在发低烧,那晚他就没有喝酒。但是,事情很快就急转直下:我离开温州不到两个星期,就听说金老师生病了,才隔一段时日,又传来病情不轻的消息,国庆前后回去看过一次,人已经甚为憔悴;11月24日我还在温州一医的病床前见到他,他当时一看到我第一句就是:你来啦!-------文信,我很难过!我一听,甚为辛酸。然后他第二句就问我:你有没有把书带来?我更为惭愧了,我说:我自己还没有书出来-----真的有,至快也得明年上半年才有可能!我就说,那我把自己参与编写的浙江省《大学语文》带一本给你吧!我后来一回去,就把这书用快件邮递,但是------这书还没抵达,人却已经去世!——就在我离开他后不到三天,噩耗就传来了,现在,那书至今还在路上寻觅着它的道路。
人在这地上生活日久,他的身份就日益繁杂,金老师也一样,但是在他的各重身份里面都有一致的品质,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个优秀的领导和优秀的同事;在家人那里,他是个优秀的儿子,优秀的丈夫和优秀的父亲;在一些晚辈那里,他又是位优秀的长者!
另外,他的坦荡胸怀,他的侠肝义胆,他的古道热肠也都为人所称道;所以在我看来,他还是位奇男儿和大丈夫!受书籍和现代传媒的影响,我们经常会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到远方和历史中去,而忽略了身边某些人身上的奇伟之气。我认为他是伟丈夫,古人所云的“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标准与他是般配的!
而且,在这里,我还想告诉诸位金老师不广为人知的另一面,这也是更重要的——他还是我们身边少见的思想者,关于这一点,可讲的甚多,我就谈两条:
一,他是个心忧天下的人。我们身边像他那样如此热切关心整个世界的动态——太平洋两岸和大西洋两岸的国际事件都在他的关注视野范围之内,这种关注还不是一般泛泛的关注,而是都加以自己成熟的思考——恕我孤陋寡闻,除了他,我还真没见过第二人。作为一个现代公民,他关注并忧患着家国的前途;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深为当代年轻教师的价值迷失而担忧,为此,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生命的赓续》,他说,教师的意义是在成全学生中逐渐建立的,他的意义就在于这种文化和精神线索的传递,相反,一心想寻找自己,反而容易把自己给迷失。
二,他是一个热爱智慧的人。为了弥补早年读书之不足,他后来一直寻求机会进行深度的阅读,为此,我们还一起在学校置备了一个小型图书室,精心选取了几百本古往今来的经典作品。他的阅读非常用功,很多同事可能不知道,那些偶尔来学校探望金老师的亲朋好友不知有没有注意到,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一大堆经典书籍,而且书中插着书签一直在移动位置。这十多年来 他的确思考了不少问题,有些还颇为深刻,比如他很喜欢法国思想家蒙田的《哲学就是学死》这一文章,他还与我讨论过苏格拉底的审判和耶稣的审判。他原本就很健谈,于是在阅读和思考之余,他还喜欢展开雄辩。可以说,我们的耳目经常很受伤,因为我们生活在各种废话、套话等诸多无聊的语言之中,但是只要金老师在场,谈话的质量就马上提高。在言谈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有些人可能觉得他幼稚,其实他却充满真诚。这个世界上庸俗的人越多,像他这么赤子本真的人就越显得可贵!同样,对他了解越深,也越会发觉他的人格魅力。
这地上的人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民族,好像参差百态,各不相同,其实说白了,也不过就两种:一种人在下降,一种人在上升。而金老师就我所知,他属于后者,他一直处在上升之中。
那些优秀的、上升的心灵就像那些在高空飞翔着的仙鹤,这些仙鹤日以继夜地成群结队地飞往远方,越飞越遥,偶尔有几只在辨清了自己的方向之后,感觉离家日远,于是就开始往它的故乡飞回,当它终于抵达了家园之时,它就获得了一劳永逸的休息,于是融入了宇宙的节律,和自然本身的音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