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文信

朱文信,亦名闻中,70年代出生,哲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先后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学术机构访学,现于中国美术学院社科部工作;主要文章有《梵,吠檀多,瑜伽》(载北京三联《读书》2011年第9期),《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北京三联《读书》2010年第1期),《第二轴心时代的福音书》(北京三联《跨文化对话》第26期),《阿凡达里的东方元素》(《上海书评》2010年3月),《商羯罗的智慧瑜伽》(北京大学《哲学门》第23期)等。 结集作品有《梵·吠檀多·瑜伽》、《愚鲁斋札记》、《精神的黄昏》和《精神的守则》等。

7月9日在国家森林公园与诗人杨大力等人的文学聊天碎



  这一次我们是去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
  我和杨大力坐同一辆车,杨大力是个诗人,非但悟性高,而且学殖深厚,谈锋亦健,我们在车上一直聊到了耳目苍苍的深山内部.最后,我不禁遗憾地提到这么一句:“每次与你聊完后,都有一种奇怪的空荡荡的感觉,那种饱满的滋味好象被神秘收藏了,回忆所及,都化成了碎片。如果能够用文字把它们立刻记录下来,那该有多漂亮!”杨大力立刻有响应,也希望有一日能够一起对聊,再让一个弟子守在边上做记录,再加上一部录音机。
  不知道这种刻意安排的聊天效果究竟如何,且不去管它,先试着将那次的聊天的几点痕迹留下来,也可以判别一下价值。只是记忆所及,失真太多。甚憾!)...

Read more

托尔斯泰我们该如何来赞美


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我认为都不会过分,当他还活着之时就已经被同时代人视为“古代圣者”的化身。
他的名声远播。法国人罗曼罗兰和中国人辜鸿铭受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响已是人所皆知,辜鸿铭受托尔斯泰对欧洲文明的怀疑所影响,终生都在抵制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成了一个少见的老顽固;而尤其是罗曼罗兰,其一生中最重要的导师首推托尔斯泰,当时还是大学生的罗兰,有了托翁的那封著名的回信,才有后来那“超越于混战”之上的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欧洲的良心——罗曼罗兰。
这里再介绍几个相对偏远一点的人物与托翁的关系
比如当时印度的《新改革》杂志的掌门人戈帕尔@切蒂就在1908年的祝寿文字中...

Read more

那福音书注释本啊,还有谁在苦苦寻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具体地说是1914年9月1日,维特根斯坦开始接受托尔斯泰主义的影响。
  罗素曾经在一封信件里提到:“一次公差,到Galizischen Stadt Tarnow ,他偶然从一家书店前经过,书店里似乎除风景明信片外什么都没有。尽管如此,他还是走了进去,一看,只有唯一一本书躺在那里:托尔斯泰的《福音书简释》,他买下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别的可买。”而这本书似乎是冥冥中注定了要等待他的到来,并被他收在囊中,且在他此后的人生发生重要意义,罗素说——“他反复阅读,从此以后,包括炮火纷飞的岁月和其他一切时间,一直带在身边。”
  维特根斯坦自己也讲到这本书对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的意义。...

Read more

重温索尔仁尼琴在197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演说



 一
 正如那个困惑的野蛮人拣起了——大洋中的一块奇怪的废弃物?——沙漠中的某件出土物——或者从天上掉下来的某个无名的物件?——它有着复杂的曲线,一开始单调地闪着光,然后又刺射出明亮的光。他在手中把玩着它,把它翻转过来,试图发现如何处置它,试图在自己的把握中发现某种世俗的功能,却从未梦想到它会有更高的功能。
 我们也是这般状况,手里拿着艺术,自信地以为我们自己是艺术的主人;我们大胆地指挥着它,更新它,改造它并显示它;我们出售它以挣钱,用它取悦当权者;时而用它来消遣——径直到唱流行歌曲的地方和夜总会,时而又为了转瞬即...

Read more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笑


孟子在《梁惠王上》篇中讲过一个笑话:两个胆怯的士兵在战场上一看战事爆发,“兵刃既接”,便见机“弃甲曳兵”而逃,一个跑的快一点,已至百步开外,而另一个才跑了五十步,于是,那跑了五十步的士兵便嘲笑起另外一位的怯懦无勇。这便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孟子用这个故事来问梁惠王:“则何如?”梁惠王目光犀利,他说那逃五十步的士兵虽然跑得慢一点,但与那逃出一百步的士兵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是亦走也!”——都是一种逃跑啊!
  随着入世愈深,愈发觉孟夫子的这个笑话其寓意深邃无比,我几乎觉得它有天罗地网之慨,我们芸芸众生都被它网罗而无处可遁。
  姑不论我们在世上究竟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逃兵,但那种本质上并...

Read more

关于书法的一次对话残片


于钟华 :
书法前面还需要加“文人”吗?认为书法理所当然的应该是文人的事情,这是一个误区。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书法有三大块:一块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文人书法”,它是指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时的文人觉醒以后,以书法家的书法风格承传所带来的一批书法的杰作,我们叫做“文人书法”;而在此之前,其实还有一段字体演变的历史所构成的一批经典的书法作品,比如秦汉两代所产生的一些书作;另外还有一批民间的书风,而这一块我们的龚鹏程老师也深有研究,比如道教书法和佛教书法等一些作品。如果单是讲中国古典书法的话,都会讲到“文人书法”,因为“文人书法”从魏晋以降的近两千年的书法史上,它始终是一个主流。也就是...

Read more

温州的书店:故友般的面容


其实,我早已经发现,我自己的生命很大程度上是由书本构成。与喧嚣的现实生活相比,书本有时更为真实,更有触摸的质感。那些一一进驻我的生命并牢牢筑就我的信念的书籍啊,我因长久地受惠于你们,而让萧然的生命日趋丰盛,我是何等地感恩于你们!是的,因你们持有的种种渊源悠久秉性强大的精神使得我相信,一个短暂的生命如若不曾与之相遇,那将会是怎样深刻的一种不幸。如果把书籍比做乳汁,那么,那些为我提供书籍的书店无疑是主动喂养渺然之我的一个个重要的乳源,它们对我皆有再生之恩,重生之德。
除了散布在温州这一弹丸小城中、熟稔的宛如旧日故友的面容般的各家书店以外。我还曾一路北上,由杭州,过上海,去北京,甚至还远...

Read more

我所握住的那一把流沙


那一年的语文考试中,有一道修辞题目,要求以“人生”为本体,写出一个暗喻的句子。一学生写道:“人生就是握在掌中的流沙,当我们摊开双手时,发现已所剩无几。”又一学生云:“人生就是一列永不回头的火车,其最后那一站的站名唤作死亡。”无疑,这两个句子里面涌动着思想天才的某种痕迹,前者接近于古希腊的“无物常驻,一切皆流”的古典智慧,后者表达了“向死而生,达观知命”的存在主义态度。可惜的是,这种超越叔本华,邻近佛陀的智慧洞见和精神敏感被中学语文老师因“思想灰暗、不健康”而判为零分。
  当然,我在这里不想谈中国的教育之弊,而是想就着这天才的洞见来谈点生命意见。我想,在生命的某个季节里,这些少年可能正要早...

Read more

《卡塔奥义书》二:3—5节


3,书曰:呵,孩子呀(Sah tvam),纳西卡塔,我曾一次次地诱惑于你,但你却一一拒绝了我所提供的一切,你既不被世人所珍爱的事物所引诱,也不为那悦人耳目的事物所迷惑。你的智慧圆足,清晰认识到尘世上的诸多事物皆为虚空,故断然拒绝它们。然而,多数的人却沉溺于世俗生活,因为他们以之为可娱。

解曰:“呵,孩子!”(Sah tvam),这一表达是出于对纳西卡塔的赞美。阎摩的意思是想说:“你啊,是何等优秀的少年!我以种种方式试图引诱你,但俱归于失败。”阎摩提供给纳西卡塔的都是常人所热衷追逐之物,但是纳西卡塔却毫不犹豫地断然拒绝之,善良和快乐从来不并行同路。如果求的乃是道德和灵性的成长,则...

Read more

旧文存稿:认识你自己——2002年的某席夜话


今天我不是对你们整体讲话,而是与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每一颗心灵的沟通,所以请你敞开你的心灵,我将象幽灵一样,象贼一样地潜入你的心房,你无须惊讶。
而且我的话语在我的心灵内部是和睦共处的,到达你的心中,也请以平等相待。
今天我要讲的是秘密,生命形式的秘密。我要把自己的发现拿来与大家分享,让大家来共享我个人的喜悦。并能从此展开对自己生命的反思——作为一个精神事件来反思。
我是个有信念的人,在今年的一篇文章《思想的内部秘密》一文中我有一段话:“我愿意做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且是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用理想和信念来对抗强大的现实,同时,热煮着自己的血,默默地忍受心灵的惊变和苦难。”
我之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