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福音书注释本啊,还有谁在苦苦寻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具体地说是1914年9月1日,维特根斯坦开始接受托尔斯泰主义的影响。
  罗素曾经在一封信件里提到:“一次公差,到Galizischen Stadt Tarnow ,他偶然从一家书店前经过,书店里似乎除风景明信片外什么都没有。尽管如此,他还是走了进去,一看,只有唯一一本书躺在那里:托尔斯泰的《福音书简释》,他买下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别的可买。”而这本书似乎是冥冥中注定了要等待他的到来,并被他收在囊中,且在他此后的人生发生重要意义,罗素说——“他反复阅读,从此以后,包括炮火纷飞的岁月和其他一切时间,一直带在身边。”
  维特根斯坦自己也讲到这本书对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的意义。他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昨天,开始阅读托尔斯泰对福音书所作的解释。这是一本优秀的著作。”后来他承认,“这本书使我获得全然是那个时代才有的人生。”
  在托尔斯泰的影响下,他在当年还匿名疏散自己巨大的钱财,用于捐赠当时德国的一些贫困的艺术家和诗人,比如天才诗人特拉科尔就得到2万克朗的援助(要知道,特拉科尔因著名的诗歌《舍巴斯迪安之梦》也不过才得到全部稿酬400克朗),受过维特根斯坦匿名援助的艺术家名单中,除特拉科尔外,还有诗人里尔克,作家埃尔斯拉斯科-舒勒,画家奥斯卡 考考施卡等人。
  托尔斯泰,用福音书里面的“大家彼此相爱”的训诫给维特根斯坦指出了一条求索已久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在他的那个时代是通过简朴的生活来使普遍的幸福成为可能。他早年远离尘嚣,住在北欧的一个小木屋的生活实践,也给了他通向托尔斯泰之路。
  在后来的战争年代,他曾度过9个月的俘虏生涯,而对托尔斯泰的这本著作的继续阅读中,更加强化了他开始萌发出来的思想:他决定过一种乡村教师的普通生活,他认为自己的哲学使命已经结束了。
  无独有偶,我在另外一个伟人那里同样碰到这本伟大的注释本福音书,那就是甘地,在甘地的传记里,我们可以知道,他受托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本著作,一是《天国就在你的心中》,另外一本就是福音书注释本。甘地在留学英伦期间读过基督的语录,在旅居南非时候,他与晚年的托翁通信,尤其是阅读了他的福音书注释,甘地把托尔斯泰的这些注释,同坚持真理和印度特有的非暴力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甘地主义。而后来他还建立托尔斯泰村,进行了对大英帝国经济体制的抵抗,那些自给自足的劳动样式成了普载贫苦印度民众免于奴役的大乘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