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文信

朱文信,亦名闻中,70年代出生,哲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先后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学术机构访学,现于中国美术学院社科部工作;主要文章有《梵,吠檀多,瑜伽》(载北京三联《读书》2011年第9期),《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北京三联《读书》2010年第1期),《第二轴心时代的福音书》(北京三联《跨文化对话》第26期),《阿凡达里的东方元素》(《上海书评》2010年3月),《商羯罗的智慧瑜伽》(北京大学《哲学门》第23期)等。 结集作品有《梵·吠檀多·瑜伽》、《愚鲁斋札记》、《精神的黄昏》和《精神的守则》等。

生活、信仰和爱——读王志成教授的《后现代生活沉思录


浙江大学出版社这几年推出的《文明经典文丛》(series of classic works of civilization)在学术界已经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在推进第二轴心时代(The second axial age)的文化理念和全球宗教对话精神的传播方面,像辨喜(Swami Vivekananda)、库比特(D Cupitt)、科布(John B Cobb)等原为学界相对陌生的名字也借此逐渐深入汉语文化圈,被人们津津乐道并加以广泛引用。而最近又推出了一本新著,那就是这套丛书的主编王志成教授的《后现代生活沉思录》。
显然,这书从体例上给今日的读者造成了分类的困难,说它是理论文章,却...

Read more

春天已立于枝头


一缕幽香袭来时,我不在那花的身旁,我一阵心惊,拿眼望去,已被一抹花红击中,呵,花开了,我生活在了春天。
大地因春天的到来而尤显其盛大和殷勤。为了今天的这次花开,我知道你安排了很久很久,我呢,也曾一等再等。
我知道,与这个春天的相遇,那正如一只小小的海鸟与海上波涛的霎那相逢,离别即在眼前。
我还知道,这个春天是亿万个春天中唯一的一个,如果它曾立满枝头,曾洒下纷纷扬扬的花香,那么,也必将毫无缺憾地卷香而去。

Read more

绝望作为哲学的重要源头


乐观主义哲学史家常将希腊哲学的起源归因于“好奇”(thaumazo),像亚里士多德就在《形而上学》第二章中云:“从早期哲学的历史可以看到,------哲学起源于惊异,-----其目的是为了摆脱自己的无知。人们总是在生活有了保障,有了闲暇之后才去研究这门学问,这也足以证明它不以实用为目的。”而这一被学界普遍接受的观念对于我们理解柏拉图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深入研究并无实质帮助。因为就柏拉图而言,与其说是好奇,不如说是绝望——一场灵魂深处的地震摧毁早年的肤浅信念,从而引发了柏拉图向人类精神界面的无畏探索。这场地震就是人所共知的“所有人中间最好的,而且是最智慧,最正直的”(参见《斐多篇》)苏格拉...

Read more

我推荐的十部书


时至今日,面对莽莽苍苍的无数经卷,如果有谁敢现身断言自己的言说便是真理的言说已显得十分可疑。我在此不想否定他人的确信,更不想让自身也陷于言说的泥潭之中,可我真的想重复斯宾诺莎的珠玑之语:无论多么伟大的言说者,也仅是真理乐海中的一个声部。很多个无眠之夜,当我的清醒和我的睡眠进行激烈的对抗使我身心俱疲之后,我在我的书房里就象躺倒在无边的森林中一样,我分明听到无数的生命在书籍纸张中滋长的声音,我的目光一一掠过莎士比亚、但丁、卡夫卡、福克纳、柏拉图、列夫•托尔斯泰……他们齐整地肃立一旁,悄无声息。我突然悟得:这些夹藏在纸张背后的伟大魂灵,也仅是林中一束束花蔓,它们馥郁的幽香唯有依于生...

Read more

老子:天道和人心(一)


老子:天道和人心(一)
——老子思想的通俗讲话

在任何一个时代,不管其是繁荣还是羸瘠,无论用如何严厉的语词来指陈它精神上的贫困都不为过。
                          ——闻中
我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重新呼唤消失的神性。我思念伟大时代的伟人,他们是怎样,如神圣之火,抓起周围的一切,把世上所有的死者、顽愚及稻草付之一炬,腾化上天空,然后想起我,我是怎样常常如一盏明灭的灯,为了片刻将黑夜照亮,四处周游而乞讨一滴油。——瞧!神奇的颤栗传遍肢体,我轻声地呼唤这骇人听闻的言词:活着的死者!
                     ...

Read more

中华佛教百科"贝叶经"条


【贝叶经】
‘贝叶’即供书写所用之树叶,具称贝多罗叶。‘贝叶经’,即写在贝多罗叶上的佛经。如〈大唐新翻护国仁王般若经序〉云︰‘缇紬贝叶,文字参差。’《开元寺求得经疏记》等目录亦云(大正55·1092b)︰‘中天竺大那兰陀寺贝多叶梵字真言一夹。’按,‘贝多罗’当为梵语pattra之音译,pattra原指学名为Laurus Oassia之特定植物,然亦多用来指一般植物叶或书写所用之树叶。

往昔印度等国未有纸之制造,故以树叶代替。南印度及缅甸地方,近世仍沿袭此风。又,多罗(ta^la-pattra)树(学名Borassusflabelliformis,即palmyra tree)之...

Read more

我会在哪里出现我不知道


前周一在国际会议中心参加一个讲座,洪汉鼎先生讲费希特和斯宾诺莎,质量很高,有启发。结果我尚未听完,又被朋友召去看陈振濂老师的书法鈫印盖章。今晚本来在图书馆看书的打算,书包和用具都在那里放着,结果参加了一个会议,在艺术楼,共九人。九点半结束。我不知道这些事情对我意味着什么,它与我有关吗,或者本来就是我的事情,而我一直没有注意到?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不知道答案。

Read more

存在着三类知识


存在着三类知识:
一是关于器物界的知识,它们组成这个世界上庞大的学问的海洋,它们俱是关于地、火、水、风的知识,涉入的是与人无关的客观的知识,在这地上有严格的标准,大多可以放心地放在天平上来称量。就像数学家、物理学家,甚至天文学家们所做的那样。
第二是关于有情界的知识,这里涉入的乃是隐秘的生命部位,较为不稳定,也较为不客观,客观在这个领域里不再是优秀的评判标准,没有特权。没有可以称量良心和意志的天平,也没有情感和心意的合格度衡。但这是个具有无穷的魔力的领域。不但人类社会的所有社会科学涵摄在内,如社会学,伦理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等,而且美学和艺术也扎根于此。
三是关于灵魂的学问,这是...

Read more

听修行者一子讲话(彩虹录)


2008年10月26号 雨转多云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因为见到了修行者一子,并听到了他的谈话,这对我来说是教导。第一次遇到纯粹的修行者。他来之前,我们都很兴奋,想象着修行者的样子。闻中和灵海甚至戏说修行者是否头上顶着光环。

一子来了。他就跟我们中任何人一样,头上没有光环,也没有其他异常之处。但是,他的眼睛散发出一种光芒,是智慧与喜乐的光。相比之下,其他人的眼睛显得黯淡。他坐在我对面。不知为何,我感到平静和愉悦。通常情况下,我觉得坐在我对面的人是一个幽暗的固体,挡住了光线和风,因而在空间上是一个障碍。但一子坐在我对面的时候,我感到高兴和明亮。一子口才非常好,他用词简单而到位,只...

Read more

旧文存记:精神的黄昏(一)


1、我的障碍
实际上生活并不是我的障碍,我的障碍是奋斗本身,如果我能安于世俗生活就好了!问题是我的不安令我无法平静度日,而这种不安又直接来自于奋斗。我无法把儒家的那只脚退回到道家里来,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喜欢道家的玄冥之境,我是不喜自己的分裂,我相信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它们都是成全之道——成全美好人格的生成,成全人性的抵达。但今天我必须要说,奋斗,就是我的障碍,或者说,前进、欲望、动力、野心本身就是我的精神肿瘤,是巨大的魔障。

2、我的憎恨
我憎恨平庸,就象憎恨其他肮脏的事物一样。
我是说“平庸”,而不是平凡和平常,平凡或平常,都还可能是一种生长的状态,而平庸不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