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荐的十部书


时至今日,面对莽莽苍苍的无数经卷,如果有谁敢现身断言自己的言说便是真理的言说已显得十分可疑。我在此不想否定他人的确信,更不想让自身也陷于言说的泥潭之中,可我真的想重复斯宾诺莎的珠玑之语:无论多么伟大的言说者,也仅是真理乐海中的一个声部。很多个无眠之夜,当我的清醒和我的睡眠进行激烈的对抗使我身心俱疲之后,我在我的书房里就象躺倒在无边的森林中一样,我分明听到无数的生命在书籍纸张中滋长的声音,我的目光一一掠过莎士比亚、但丁、卡夫卡、福克纳、柏拉图、列夫•托尔斯泰……他们齐整地肃立一旁,悄无声息。我突然悟得:这些夹藏在纸张背后的伟大魂灵,也仅是林中一束束花蔓,它们馥郁的幽香唯有依于生活和我们人类共有的人性土壤才得以现身说法。
 ——《思想的内部秘密》

1、《庄子》
首先我认为,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探索,而绝不应止于对一己趣味的检验。所以阅读必须要有涉身大海的精神体验,庄子给我们提供的就是这么一个博大的精神海洋。他是对以物质主义为尺度的世界的纯正的精神反拨,他告诉我们精神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深入到何种程度,又如何以个体的人格去触及永恒的本质。这是个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世界,这是个智慧通透、灵性飞舞的世界;闻一多先生云:“有着看不完的花团锦簇的点缀——断素、零纨、珠光、剑气、鸟语、花香——诗,赋,传奇,小说,种种的原料,尽够你欣赏的、采撷的。”而在对庄子的阅读中,不仅可以涵养我们的性灵,而且还可以砥砺生命的坚韧和超然的人格。

2、《论语》
与神秘莫测、梦境一般的老子不一样,孔子是那么地真实和亲切,他象和蔼的长者一般地对我们做着关于“仁爱”的叮咛。他的家族谱系前前后后一目了然,很明显,他是凡人,有着凡人的婚姻和子嗣,有着凡人的青春和欲望。但他却具有区别于普通凡人的显著特征,那就是:自强不息的理想主义激情,与马不停蹄地追求真理的抱负。他晚年所讲的这段话可以被我们视之为这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路标:“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论语》就是这种垂范后世的生命读本。

3、《史记》
我很难想象,一个人以一己之力,将三千年的从上古到汉帝国初年的漫长历史的来龙去脉梳理得如此清楚,这种毅力和精神能量,却被太史公所具有,作为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以其崇高的实证主义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去网罗天下、放矢旧闻,遍游名山大川,抽取金匮石室之书,20来岁就“西到倥侗,北过逐鹿,东至海上,南达江淮”。而《史记》中托出的却远非单一的历史脉络,更有着至美的华章和巨大的思想能量,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的感情可以炽烈到何种地步,你可以翻读一下《项羽本纪》、《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等文章,我们不由地相信,人类内心世界拓展到的浩瀚之境地,完全可以将它化做史诗驰骋的疆场。

4、《世说新语》
推荐该书我是基于这样的理由:任何有关乱世的全身哲学和安时处顺的教条都归之于无用,因为那个时代的文人无一获得整全的命运,但这并不妨碍魏晋时期阮籍、嵇康等人所发散的魅力,这就是深入骨髓的悲剧美,而我是服膺这种美学主张的。谁说晋爵封侯、安邦定国才是文人不朽的途径。你去阅读一下那个风神洒脱的时代,试着进入他们不羁的灵魂,聆听那些奔泻而出的高妙言论,你就会获取一种可贵的怀疑主义精神,并使你顿悟,使你醒豁。

5、《鲁迅杂文集》
纯正的中国文学应该以《红楼梦》为代表,但在这里我却不想强调曹雪芹的意义,而宁愿选择鲁迅,因为曹雪芹的传统士大夫品格并不能阻止其终极走向是苍白无托的虚空之境,不象鲁迅,对虚无本身就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当精神受创和思想贫困时,我们就会想起鲁迅,想起那种强大的文字冲击力。读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胜过读当代诗人的所有作品,一旦引用了鲁迅,那些零碎的文字就好象突然获得了生命,从纸面上立了起来,让人的视觉瞬间现出了浮雕般的效果,这就是文字的能量。我们向鲁迅吁请的这种精神援助,在当代的庸俗化浪潮中尤其重要,在时代的大风中,站立不易,我们需要鲁迅冷峻和刚毅、韧性和坚挺的文字,成就我们脊梁的硬度。

6、《理想国》
欧洲的哲学思想必须从柏拉图讲起,而讲柏拉图又如何能够绕开这部人类史上第一部奇思妙想之作。这是诗人哲学家为我们后人托出的第一个乌托邦,它是思想的盛宴和精神的美餐,而柏拉图的语言又能够在人性的限度内自由地飞翔。我们后人对人类至美和谐的王国梦幻般的追求就来自于柏拉图的激励,一些基本的价值理念诸如正义、公平、美和理想等就来自于该书。读着该书,怀想着柏拉图的哲学和神秘的情调。我们不禁会疑心后来的哲学学匠们所苦心构筑的思想体系离开真实的人性有多少遥远。

7、《忏悔录》;
到今天为止,我还无法忘记13年前那次刻骨铭心的阅读,对,是卢梭,这个瑞士钟表匠的儿子为我一下子打开了一个深入世界和人性内部的至高文学样式和典范之可能。这是一份灵魂的供状,它从宗教里面借得的倾诉方式却为我们供出了人性的自尊和灵魂的高迈,它深刻关怀的是现世的真理,而无关乎天堂和地狱。写下该书时的卢梭,正处于极度困厄之境,政府的四处迫害、友人的反目成仇、敌手的诬蔑中伤,他的全部人生都有可能因此而被抹成一团漆黑的紧要关口,这事关千秋万代的毁誉,显然他不能就此沉默。于是,他以其无畏的勇气、燃烧的激情和喷薄的愤慨,赤裸着灵魂来到上帝面前,设下至高无上的道德法庭,以自我审判的方式来展开对自我的辩护。我相信,无论谁一读到他的《忏悔录》,感受一下那直抵人心的激情和悲怆,那种能够将高潮维持800多页的沸腾的文字,我相信,卢梭便在他的心灵的上游顽强地苏醒过来,死了200多年的灵魂毫不犹豫地借体复活。

8、《战争与和平》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是我精神生活当中的另一场意外的风暴。我曾经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小说里渗透出的虚无主义所迷惑,喜爱上反叛和实验的美学,对古典主义大师弃置不顾,是雨果、司汤达和托尔斯泰挽救了迷途的我,尤其是托尔斯泰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精神魅力和人道主义情怀,让我重新认识了文学,明白了什么样的文学品质才是真正优秀的大师品质。对,托尔斯泰才是文学大洋中不可绕过的庞大岛屿,或者说,是一个独立亮堂、应有尽有的王国,而不同于那些现代主义的狭小、阴暗的城堡。在他的《战争与和平》面前,天才的小说家福楼拜只有颤抖的份,叫道:“罢了!罢了!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显然,在福楼拜看来,《战争与和平》已经穷尽了小说的所有可能,是另一个无可企及的莎士比亚。我无法遗忘安德烈公爵被俘后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时的那番透彻的独白,也不能忘记皮埃尔的胜过一切聪慧机诈的痴愚求索,因为,他们仗的不是强力,而是归之于永恒的信念。

9、《约翰•克利斯多夫》
喜爱托尔斯泰,自然也一并喜爱上了崇拜托氏的罗曼罗兰,罗兰的这部《约翰•克利斯多夫》,其实是一部精神之书,也可以看作罗兰的精神自传,虽然他叙事的模本是贝多芬的人生,但传达出的却是罗兰浓烈的思想历程的印记,他在作品中贯彻的这种独立的精神的发展,使得罗兰在一战中合乎逻辑地成了一位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战士,为文明世界的史书上添写上一页清醒的证词,表明了崇高的精神是可以超越混战、超越国界的,从而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坚强的人,应该与什么宣战——那就是一切鄙俗、狭隘和人心中的所有暗角,它们就隐藏在所有帝王将相,贩夫走卒的心中,也隐藏在了你、还有我的心中。

10、《吉檀迦利》
泰戈尔,这个从印度古老的奥义书和吠陀经中缓步走出的神一般的人物,是近代史上的奇迹之一,他有着上帝一般的面容和天籁一般的音响,他以一册薄薄的自译的英文版《吉檀迦利》在欧洲文坛现身时,使得欧洲那些狂妄自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们目瞪口呆,他们从此窥见了文学领域中的一个终身无法企及的高度,著名诗人叶芝读到泰戈尔时连连惊呼:“这些诗的感情显示了我毕生梦寐以求的世界!”。是的,这就是泰戈尔,与老子和释迦牟尼一样地无穷无尽,他覆盖了那个时代,也将预示着覆盖此后的所有时空。1924年,他应邀来到中国,以先知的语调告诉这些同为东方文明的子民的中国人:在西方的物质主义浪潮的强大攻势之下,一定不要被虚假信条形成的废墟和泥沙堵住自己悠久的文明之河,这不仅有益于某个民族,而是有益于整个世界。好象是走到了今天人们才幡然醒悟,重新开始反思泰戈尔当年那忧郁的声响,而那一年,他离开时的表情却是那么地伤感。我们试着打开《吉檀迦利》的第一页,开始阅读这飘着神秘芳香的语言:“你已经使我臻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你乐于如此。这薄而脆的酒杯,你再三地饮尽,总是重新斟满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