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生活节奏快,快得让我这个急性子的人都感到有压力。香港人走在马路上,从来都是一幅急匆匆地样子,很少见到有人在马路上东张西望地踱“四方步”。也许是粤语原本的发音特点决定了他们说话的速度很快,即使他们面对北京人故意放慢语速说“普通话”,也会让我这个北京人有“耳”不暇接的感觉。在湾仔、铜锣湾等地区的餐厅中,人们吃饭的速度也快得惊人,我和同伴坐下来享受港式美食的时候就发现,我们一餐未尽,周遭的座位已经“翻台”两次。香港人的工作节奏也很快,无论酒店、餐厅、车站,所有服务人员的脚步频率都很高,有的甚至可以用小跑来形容。在香港,无论你走在街上还是坐在餐厅里,都会深刻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香港人...
作者文章归档:付庚庚

触摸香港之五:含辛茹苦的菲佣
“菲佣”在香港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阶层。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商场、超市、公园,到处都有菲佣的身影,她们个个表情平静、面目可亲、表现得淡定、很从容。在香港,“佣人”也是一种职业,作为从业人员,佣人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法律赋予的权利,包括薪酬、休假。逢法定节假日,他们也要和其他上班族一样享受自己的假期。特别是每年的“7.1”(香港回归纪念日)和“10.1”(国庆节),佣人也是要放假休息的。但这些菲佣的假期让我这个内地人感到有些心酸。10月1日那天,我从酒店出来路过铜锣湾的一家“维康”超市,超市对面就是维多利亚公园。在这间超市和公园附近聚集了很多菲佣,开始时我很是不解,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中国的国庆节,菲...
触摸香港之六:服务周到
香港是商国际化的商业城市,金融业、商业、服务业超级发达。在香港见到最多的就是写字楼、银行、购物中心和餐厅。因为竞争激烈,香港的服务水平普遍好,很少见到有人因为服务问题发生争执。
香港的服务好首先是体现在他们的语言。香港人的本土语言是广东话,但他们的发音和广州话有明显区别,香港人和广州人彼此之间是可以分辨的,外省人可能难以辨别。香港话虽然语速快,但发音很委婉。从发音部位分析,香港话的后腔音和鼻音共鸣比较多,唇齿音比较少,而且粤语有9个声调,说起话来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听上去很婉转,这种语言听上去更像是在商量事情,而不是在单纯表达某种意思,这个特点比较适合服务行业。相比之下,北方话(包括...
规范租赁市场是抑制房价的另一条出路
房价本是房产供需关系的产物,但大多数工薪阶层对房产的根本需求不是拥有产权,而是享有长久稳定的居住权。京、沪、穗等中心城市的房价高涨的原因无非是房产资源“供不应求”,但供不应求的并非全部表现为对产权的需求,而是把对居住权的需求延伸成为对产权的需求,因而使得房屋资源的“产权”需求变得强烈起来。可以说,在京、沪、穗等中心城市中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对“产权”的需求中至少60%是由“居住权”延伸形成的,也就是说,至少60%的产权需求是为了获得一个长久稳定的住所,只有不足40%的产权需求是完全针对产权而来的,其中主要包括投资型产权需求和住房储备型的需求。因此,如果政府确实有意向解决“房价”问题,就要把那...
东瀛记忆(之十一)远看富士山
与日本旅游相关的所有资料中,几乎都能看到富士山的形象,足见日本人对富士山的重视。这座沉睡的火山位于东京西南80公里处,横跨静冈县和山梨县,最高峰(剑锋)海拔3776米,突出的特征有2个,一是山的形状呈规则的圆锥形,二是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白色积雪。我们的旅游车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终于驶入盘山路,导游立刻拿起旅游车上的话筒宣布“我们已经进入山区”。我开始以为旅游车会把我们带到富士山的山脚下,所以,心情也格外兴奋。富士山附近的山路称不上惊险,也没有什么宏伟可言,大体近似于北京的怀柔山区的山路,山路很窄,而且路边全是茂密的树林和灌木,严重影响...
东瀛记忆(之十二)名古屋的“迷你”酒店
我们在日本旅行期间,旅行社承诺的住宿标准是三星级。在大阪、热海、东京等地,我们住宿的酒店多是位于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部,价格相对便宜,标准应该能达到三星级,但在名古屋我们是住宿在市中心,价格应该不菲,所以,旅行社就耍了个小聪明,把我们安排在一间我所见过的尺码最小的“迷你”酒店里,当然,导游仍然坚称是三星级。
我们到达名古屋的时间是傍晚,天色已经暗下来,从车内看不清车窗外的景色,但我从路两旁密集的店铺和密密麻麻的霓虹灯推断,我们应该是已经到达市中心了。在一个很繁华但很狭窄的十字街口,旅游车煞费苦心地拐了一个90度的弯后停在了一间5层楼的小酒店门前。这座小楼的宽度不足10米,很像是中国繁华街道...
东瀛记忆(之十三)殷勤的服务
赴日之前就听说日本的服务行业在全世界堪称翘楚,此次亲临其境确有同感。我们接触最多的服务行业就是酒店、餐厅、电器商店、小型超市和高速公路服务区。
总体看来,日本的服务行业可以概括为3条:礼貌、体贴、虔诚。无论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还是在热海、箱根等小城市,顾客走进商店后,都会听到店员的清晰但不吵闹的问候语,并且能够看到店员会微微鞠躬,即使店员正在走动中,也会微微欠身做出鞠躬的姿态,而且,店员每遇到一个或一组顾客就会弯腰鞠躬并问候一次,绝无偷懒、也绝无遗漏。顾客站在自选商品的柜台前浏览商品时,店员不会直接凑到顾客身边询问或推销,而是在一个双方都认为很“安全”的距离以外殷勤地看着顾客。如果顾客向...
东瀛记忆(之十四)体验“和食”
日餐大规模进军北京应该是20多年以前的事了,北京人对日餐虽不熟悉,但也不陌生。无非是寿司、鱼生、炸天妇罗和酱汤等等,烹调加工少油、少盐,着实是清淡有加。所以,我在国内时也很少吃日餐。此番身临日境,满眼都是日餐,也算是亲眼见识了日餐的原生态。
日餐在日本称为“和食”,就我所见,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中的和食品种还是很丰富的,除了我们常见的寿司、面条等以外,还有很多卖相很优雅的菜品,有鱼、有虾、有肉、也有蔬菜,而且多数是简单加工甚至是生的。在一些小食品店或临街的食品摊档上,还能见到很多用米或豆类做原料的小点心,还有一些就是油炸的食品。这些食品种类的丰富程度肯定不如北京、上海和广州,但品...
吴宇森的《赤壁》和“史上最牛辞职信”
2008年夏,我曾被朋友挟持去看吴宇森执导的《赤壁》,看过之后不以为然,渐渐淡忘。2009年秋,我在网上偶然看到一篇所谓“史上最牛辞职信”,读过之后,同样不以为然。于是,不禁让我吧去年看过的《赤壁》和这封“史上最牛辞职信”联想到一起。
按我的观点,用“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来评价吴宇森的《赤壁》和那封所谓的“史上最牛辞职信”最为恰当。吴氏的《赤壁》无论是剧本还是表演均没有达到“空前成功”的水准。表演自不必费心评价,仅其剧本的失败之处在于把一段厚重的历史演绎成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论就已经彻底失败。可以说这部片子既非武打片,也非战争片,更谈不上历史片,甚至那些令...
孩子
兰姆是终身未娶的,他没有孩子,所以他有一篇《未婚者的怨言》收在他的《伊利亚随笔》里。他说孩子没有什么稀奇,等于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到处都有,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他的话无论是怎样中肯,但在骨子里有一点酸─—葡萄酸。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