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泳

价值中国网荣誉总编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指导委员会委员。

从事财经报道多年,历任《中国日报》记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互联网周刊》编委会主席、《环球管理》总编、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总策划、《赢在中国》总编辑。《财富》中文版等媒体专栏作家、贝塔斯曼签约作家。

著作有《网络为王》、《海尔中国造》、《张瑞敏如是说》等。文集有《像贝克汉姆一样营销》、《另类空间》等。译作有《数字化生存》等。包括——《像树一样自由:给孩子们的信》,《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后机器时代》,《海尔智慧》,《数字位移:重新思考数字化》,《流行之道》,《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后人类的后真相》,《媒介》,《海尔中国造》,《中国第一CEO的智慧:张瑞敏如是说》,《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信息渴望自由》,《没有两片云是一样的》,《太阳照不到的角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领袖》,《街头的生存智慧》,《海尔的高度》,《竞争战略与核心能力》,《跨国攻略与领导之道》,《我们是丑人和LUSER胡话之二》,《警而不惊——舆论监督倒推改革》,《连接之后:公共空间重建与权力再分配》,《海尔创新史话(1984~2014)》,《张瑞敏谈管理(精华版)》。

对中国互联网的忧虑


 

王利芬专访胡泳(五)

http://blog.cctv.com/html/42/1171642-894683.html

 

中国互联网的双重恐惧

 

王利芬:我现在常常在想,从时光隧道带给我的影响,前面的时候觉得漫长。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文明把世界缩小了,实际上地球原来很大,现在越来越小。投射镜把它拉开,让我有一种紧迫感,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感。如果沿着这样的轨道人类向前走,人会喘不过气来,这里面有嘈杂的声音,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有一种世界末日感。最主要是科技无穷无尽的发明,而且周期之短,变化之快,让人仓惶而逃,不确定感越来越强。

如...

Read more

立法者怎样面对人肉搜索


  关于人肉搜索,最常见的一种评论是,它是一把“双刃剑”。 例如,湖北省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人肉搜索具有双面性,用之得法可促进社会公开透明,用之不当容易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论者指出,一味杜绝人肉搜索将会使社会丧失一条有效的公众监督的途径,但非理性的人肉搜索行为,又存在随意侵犯公民隐私权、侮辱诽谤他人等风险。为了防范后者,有必要加大对人肉搜索”管理。

  在主张加大管理的人中,最激进者提出要对人肉搜索者用刑法“伺候”。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朱志刚提出,“网上...

Read more

媒体的革命和互联网的未来


  时间在押韵

  王利芬:历史的惯性非常沉重,塑造是不是本质性的变化,我特别能对未来展开某种程度的想象和预测。因为预测里面,所有的预测依据的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过往的历史经验,还有一个是对未来某些现在因素的延伸,这都无法考虑巨大的历史变量,这恰恰是质变一刹那,就像今天中国的地震,改变中国领导人对于信息透明带来坏处的看法。过去都认为什么事情不说最好,汶川地震恰恰证明相反,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及早,全面。我每天看CNN,他们的报道非常仓促。这次中央电视台对信息充分地披露,非常有用。我们过往的历史经验,当广播出现的时候,就代替报纸,电视出现的时候会代替广播,当互联网出现的时候,又说你们都不...

Read more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


  时光隧道

  王利芬:大的时代让我想起了,我在佛罗里达的时候。我去过两次肯尼迪公园,那里有一个时光隧道,把整个人类历史放到一个大的隧道里面。最开始的地方显示的是人类洞穴群居是什么样子,农耕文明是什么样子的,漫长的几个世纪过去后,在1948年的时候,电视机出现了。我记得非常清楚,接下来就看到隧道里面声音嘈杂起来,莫扎特的小提琴声很优雅、很古典。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当无线电和电视两样东西出现的时候,模拟的声音非常嘈杂。我想这个时光隧道如果做下去,做到互联网时代会怎么做,还不是很清楚。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我可能和非洲的某个人联系上。这无尽的可能会出现,某些人联系通婚生...

Read more

互联网生命的思考 & 大规模协作


 

 

互联网生命的思考&大规模协作


王利芬专访胡泳(一) http://blog.cctv.com/html/42/1171642-884209.html


 

央视一套《我们》栏目主持人王利芬

 

生命的救援

 

王利芬:我们今天的谈话首先开始于一个电视界特别有才华的人,他得了胃癌晚期,我现在还沉浸在一个人对生命非常惋惜的氛围里,很压抑(陈虻——胡泳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谈论互联网氛围变得厚重了一些。这样也好,互联网的发展,在沉重的背景下,是有针对性的一个主题。...

Read more

公众有质疑的权利 不可以造谣视之



轰动一时的杭州“70码”事件最近又制造出一股舆论波澜,缘由是,湖北省鄂州市的熊忠俊因利用网络散布飙车案出庭被告人是胡斌“替身” 的谣言,被当地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天。

其实,在“替身说”争论甚烈的时候,“天涯杂谈”的一位网友就担心,这一说法的始作俑者会不会因诽谤而被“跨省”。 熊忠俊的罪名不是诽谤,或许因为这一罪名最近因其滥用而有些声名狼藉;但有关权力部门的做法也并无新意,以他捏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为由作出刑拘,这个罪名之“筐”在过去的一系...

Read more

“网瘾”凶猛,“治网瘾”更凶猛?(二)


   
    问题
5

 

  “网瘾”该怎么戒除?

 

  陶然:防“网瘾”从幼儿园开始

 

  新京报:那您认为网瘾该怎么戒除?

 

  陶然:治疗网瘾应该防治结合,防就是从幼儿园开始,比如像美国是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筛查注意力缺陷问题。有70%的少年犯都患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我们有哪一个人认识到这一点了?

 

  新京报:这只能算是长期规划,并不能立竿见影。

 

  陶然:然后,在初中、高中...

Read more

“网瘾”凶猛,“治网瘾”更凶猛?(一)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html/2009-08/29/content_402793.htm

“网瘾”凶猛,“治网瘾”更凶猛?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 2009-08-29


  最近“网瘾治疗”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据央视报道,我国网瘾青少年已经从当初的400万增加到1300多万,戒除网瘾已经悄然成为了一门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在缺乏监管的灰色地带,各种激进手段不断爆出,其中以临沂&ld...

Read more

博客的私人性與公共性


http://www.cuhk.edu.hk/ics/21c/

《二十一世紀》二○○九年四月號·第一一二期


博客的私人性與公共性

胡 泳

 

  《贏在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在2006年推出的一個創業真人秀選拔節目,在全國範圍內對創業者進行海選,經過層層考核脫穎而出的五名優勝者,最終將獲得由風險投資商提供的創業資本。2006年8月3日零時05分,《贏在中國》一名入圍3,000名的選手在該欄目的「雅虎」官方網站留下「人生最後的博客」後失去聯繫。這位來自新疆的選手名叫譚曼生...

Read more

虚幻的公共空间


有记者最近问易中天,学者频频通过媒体露面是好事还是坏事,易中天答道:学者有两种抉择, 第一种是为学术而学术,必须有这批人才能保证学术研究的纯正性。还有一种,就是关心公共事务的学者,这批学者是必须抛头露面的,要对公共话题发表意见,如果是为了公共事务,哪怕频频曝光也无可指责。

这段话暗含着的一个意思是,公共知识分子离不开媒体。更准确地说,伴随着媒体的商业化,诞生了一群媒体知识分子,“虽然看起来与过去的公共知识分子没有什么区别,似乎也是面对公众,……但媒体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区别在于,即使在讨论公共话题的时候,他们所遵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