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泳

价值中国网荣誉总编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指导委员会委员。

从事财经报道多年,历任《中国日报》记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互联网周刊》编委会主席、《环球管理》总编、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总策划、《赢在中国》总编辑。《财富》中文版等媒体专栏作家、贝塔斯曼签约作家。

著作有《网络为王》、《海尔中国造》、《张瑞敏如是说》等。文集有《像贝克汉姆一样营销》、《另类空间》等。译作有《数字化生存》等。包括——《像树一样自由:给孩子们的信》,《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后机器时代》,《海尔智慧》,《数字位移:重新思考数字化》,《流行之道》,《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后人类的后真相》,《媒介》,《海尔中国造》,《中国第一CEO的智慧:张瑞敏如是说》,《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信息渴望自由》,《没有两片云是一样的》,《太阳照不到的角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领袖》,《街头的生存智慧》,《海尔的高度》,《竞争战略与核心能力》,《跨国攻略与领导之道》,《我们是丑人和LUSER胡话之二》,《警而不惊——舆论监督倒推改革》,《连接之后:公共空间重建与权力再分配》,《海尔创新史话(1984~2014)》,《张瑞敏谈管理(精华版)》。

杭州两起车祸案中的公众舆论


时代周报:杭州两起车祸案中的公众舆论

http://timeopinion.blog.163.com/blog/static/1162844552009713431765/

时代周报·评论周刊 

杭州两起车祸案中的公众舆论 

时代周报记者  韩洪刚 

  57日,杭州的胡斌飙车在斑马线上撞死谭卓;84日,杭州的魏志刚酒后驾车在因胡斌案而设的爱心斑马线旁撞死马芳芳。两次车祸,将无辜行人送入“天堂口”,也将杭州推到舆论的浪尖风口。 

  杭州接连车祸案,媒体和网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情...

Read more

互联网呼唤爱的沟通


网络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1995年算起,胡泳关注互联网的发展有14年了,他以“新媒介批评者”这种身份来研究互联网,建设性地让互联网在推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良性作用。他的视线从中国网络数字信息传播的发展途径延伸,眺望着互联网的未来和中国社会的未来。本刊记者专访了胡泳,他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互联网是中国的加湿器,是爱的大本营”,“未来是湿的”。这是一个对新的生活理念有着无比热情的人。  ——《全国新书目》记者 杨莉

...

Read more

法律已成部分官员私人规章


法律已成部分官员私人规章

郑州市规划局原副局长逯军曾因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而一举成名:“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现在,让我们问一句:“谁替法律说话?”
 

“严晓玲案”是公众所知晓的最新一起因网帖获罪大案。说它大,一是因为此案被刑拘和传唤的网民人数众多,创了记录;二是案件“变脸”频仍,让人目不暇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不仅网民被控的罪名换了,连原来所称的“涉密案件”,现在也变成了普通案件。

网民游精佑在被福州马尾警方以“诽谤罪”刑事拘留2...

Read more

浏览器的岁月沧桑



在发布Chrome 浏览器之后的 9 个月,谷歌宣布了一个新的项目:Chrome 操作系统。谷歌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浏览器工作的各种操作系统诞生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它把这个新的操作系统的必要性说得令人怦然心动:“人们希望可以即刻获得电子邮件,而不是浪费时间等待计算机启动和浏览器开启;人们希望他们的计算机总是像第一次买到时那样快速运行;人们希望他们的数据可以唾手可得,无论他们在哪里,也无需担心电脑丢失或者忘记备份文件。”

这是谷歌描绘的云计算的美好前景。但人们不是全无疑虑的。当谷歌推出Chrome浏览器,大家都询问在Firefox...

Read more

《未来是湿的》译者序(二)


互联网是爱的大本营

 

我们先从“让世界充满爱”的这个“爱”字谈起。在十年前,人们还无法见证互联网催生这样的社会风潮——上百万的人共同推动巨大的事业,不是为了钱,而是出于爱。

长久以来,爱在小的人群中有深刻的影响,例如,我们都会善待家人和朋友,但爱局限于当地并且内容有限。我们招待自己的朋友,照顾我们的小孩,为亲爱的人相伴而欣喜,这样做的原因和方式不可能以报酬和花费这样的语言来解释。然而大型和长期的行为则要求经济报酬。正如那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告诉我们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生活早已教...

Read more

《未来是湿的》译者序


  简单到傻瓜程度的群体构建之所以十分重要,乃是因为渴望成为群体的一员,在群体中与他人共享、合作、协调一致地行动,这是人的基础本能,而此前这种本能一直受到交易成本的抑制。由于形成群体已经从困难变得极其简单,我们正在看到,短时间里涌现出来大量有关新的群体和新的类别的群体的试验。这些群体改进了分享、对话、合作和集体行动。这就是所有的人来了以后所做的事情:他们从分散在全世界的不同地方走来,共同致力于一个社会目标。

  因此,我起初把这本书译成《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但就在这时我遇到了老朋友姜奇平,他很早就欣赏舍基的思想,尤其是这句话:“我们在历史上高估了计算机联网的价...

Read more

“中国价值”与“价值思维”


  “中国价值”与“价值思维”

  ——有关中国竞争力的思考

  中国价值显然是中国价格的衍生品。就是说在世界经济中先有中国价格,然后现在才会有人提出中国价值。中国崛起是跟中国价格有莫大的关系,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密集的工业化的进程,在世界上中国被看做是制造业大国,一个广泛的说法,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种密集型的工业化,这种加工业的崛起,是中国人极大地利用了成本的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造成了这样一个崛起过程。在全球很多产品的类别中,中国制造的产品都是世界第一,其实是把很多产品的...

Read more

钱钢:32年过去,我们迎回了“人”(2)


从唐山到汶川,中国由非常而正常

胡泳:我看到你在腾讯网开通的个人博客的名称叫“忆唐山,忧汶川”。从两次地震的对比中你观察到什么?

钱钢:很多人都来问我这个问题,问的无非是两次地震中,政府的表现怎么样?媒体的表现怎么样?简单地讲,2008年和1976年对比,政府的表现有进步,媒体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唐山地震的时候媒体很少,受到严密的控制,媒体的指导思想是借着地震来宣传党、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要求大家不可以用地震来干扰批邓,还要继续抓阶级斗争为纲。从那个基点来看2008年, 2008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正常反应,全世界都会这么反应的。

我统计了1976年唐山地震...

Read more

钱钢:32年过去,我们迎回了“人”(1)


唐山与汶川的间隔是32年。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当天,新华社播发的消息中没有公布震级,没有提破坏程度、伤亡人数、影响范围。直到3年之后,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死亡人数,才首次被披露为轰动全世界的“24万多人”。直到20年之后,钱钢的一本《唐山大地震》,才真正揭开了中国人苦难的记忆,一个巨大而空洞的伤口霎时显现,但背后那种深入骨髓的痛,已经多多少少被岁月无奈地消化了。

直到32年之后,中国遭受另一场地震大难,奔赴灾区的记者,很多人带着钱钢的书去,一如钱钢在2006年《唐山大地震》重版序言中所写:“本书所记录的历史,时而被人淡忘,时而又被突然提...

Read more

软实力与国家品牌


 

  软实力是吸引他人、让他人顺从的能力。从行为学的角度讲,软实力就是吸引力。传统的权力政治是较量谁的军事或经济实力更强,而信息时代的政治则要看谁的故事更动听

  “十七大”报告在为13亿中国人设定今后5年以及到2020年雄心勃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强调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软实力是应用于国际关系和公共外交上的一个术语,用以描述文化或意识形态手段带来的实力。它是指一个国家影响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或者是“塑造其他国家”所需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使用硬性的或者强制的力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