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庆文

一个无业人员,听从别人忽悠,没办法,耳根软

“缺乏斗争精神” 论


在我的强国博客的《工薪一族也正在进行阶层分化》一文评论中,一名匿名用户在评论中说到:“人们也麻木,缺乏斗争精神,至使一些人把公家的钱看作自己的钱……”看到这位朋友的评论,特别是这一句话,我颇有感触。

 

想起3月12日,我曾看到的杭州一家都市报上的一篇报道,《围观者,你们岂能为劫匪让道》。看了报道,我愤然不平,产生的愤怒与今天这位博友的话在我的思想深处产生了共鸣。

 

报道称,在浙江省义乌市,一位带着小孩的弱小保姆,在国际商贸城公交站台上被歹徒公然抢劫,在大声向旁人求助时,却遭遇冷漠。边上几十名围观者无人...

Read more

人民监督:人民的利益就是“称砣”


• 电视剧《刘罗锅》中有这么一句话:“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称砣是老百姓”。
 
    虽然那只是一首歌曲的歌词,但在现实生活中,衡量一个官员或一个政府是不是为民的,虽不能用称来称一称,但也并不是很难的事,在排除纷繁的事务表象后,我们便会清晰地看到,那里有一个试金石、一个称砣——那就是“人民利益”。任何官员的好与坏,都可以以人民的利益这个“称砣”来称一称。
 
当然,我们的官员变得越来越聪明,政府更多地在决策上听取专家...

Read more

对整治“外挂车辆”的简单思考


  我国经济体制向纵深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清除市场障碍,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这是我们党明确的改革方针,也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急需。

  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机关不可谓对此不知,但现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做归做,一切围绕利益、一切围绕GDP、一切围绕财政收入的政府垄断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地方保护主义在一些地方并不鲜见。政府垄断、地方保护主义等行为正在成为市场的最大主观障碍。

  最近,就听说某省交通、公安、地税、工商、经贸五大部门聚首,拟制止该省“货车外挂”给本省造成的税...

Read more

与一个民工兄弟的交谈


  前些天,因孩子要吃橙汁,夫人便采购了一箱。我与孩子都不在,她把饮料寄放在小区大门口门卫处,准备在我们回来时,让我们搬上去。可待我们回来,她已把此事忘记,并且是彻底地忘记。

  事过两天,儿子又说要吃橙汁,夫人陡然想起来这事,气得直骂自己。于是有一件事便提上重要日程,那就是装修长久不用的地下自行车库。

  我便到装修市场找来两位民工,帮我粉刷地下车库。其实一位农民工是我的同乡,他还随身带来一个约七岁左右的男孩子,挺皮的一个孩子。

  我喜欢这个虎头虎脑的娃子,就回家拿了一瓶橙汁给他,这孩子瞪着纯真的大眼看着我,似乎有些不相信真的是给他的,但还是接了。他父亲开口了:&l...

Read more

再次呼唤政府依法行政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大规模的拆迁,涉及到很多群众的利益问题,如何在这其中体现政府的依法行事,公正为民,事关百姓的利益,事关政府的信用。

  房产证,土地使用证,这些是私人产权证明,是政府与群众的私人契约。作为私有财产,在我国应该是受法律保护的,未经所有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毁损他人财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正伴演着这样的角色,正在掠夺着私人所有的财产。

  最近,某市有一个小区被政府批准拆迁。这是一个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成型的小区,约有六层居民楼8幢。小区邻水而居,在市政府的整治工程中,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就在居民们高兴不久,传来一个消息,这里将一家房地产公...

Read more

工薪一族正在阶层分化


  ·现在社会是一个财富的时代,人们的聊天中,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财富,财富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就连一些称谓上也有财富的痕迹,如就有一些人见人就称“老板”。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一些机关团体甚至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等拿固定工资的人群,在别人“老板”来、“老板”去的称号中,往往自谦自己是“工薪阶层”。

  在这样的自谦中,不知道你注意到最近几年这个自谦的称谓得改一改了,不然还是让人不明白你算不算“老板”了。

  近十年来,人们的工资提升了很多,...

Read more

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也开始关注,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因而,一些地区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

  过去,我们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或考虑不周,只顾发展经济,忽视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破坏。今天,我们得到了教训,我们觉悟了,这种在经济发展中的过失,完全应该得到纠正。

  然而,事情往往比我们的想象要复杂的多,一些有污染的企业,往往也是一个地区的纳税大户,是经济的主要支撑点,是GDP的支持点,少数地方官员为了GDP,为了财政收入,为了自己的政绩,也不得不姑息养奸,对应该纠正的...

Read more

官员最头痛的一件事


  早晨在用餐时,与一位政府官员的同学在聊天,因为要写两会博客,我想了解一些情况,就突然发问:“现在作为政府官员,事关民生的事你最关注的是什么事?”“上访。”他竟脱口而出。

  我国已进入快速的发展期,近年来,发展速度是举世公认的,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百年、甚至几百年完成的事业。当然,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自然也就在这几十年中集中暴露出来。社会问题的大量出现,群众上访的事件自然也会相应增多,这不值得奇怪,关键是我们怎么去避免问题的发生,怎么去有效化解。

  为什么同样是发展了,但有的地区问题却很少发生,有的地区问...

Read more

质疑现实中的素质教育


  近年来,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都在呼吁加强素质教育,这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惠及民族长远利益的大事。但前些天在出差途中,说起孩子的教育,一位同事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这位同事的孩子今年要中考,属于第一届新科标中考生。市有关部门规定了一个综合素质评定,要求报考重点高中的学生,在综合素质评定的六大项中,必须达到3个A级,3个P级以上,否则失去报考资格。同事的孩子平时是一个较顽皮的男孩子,按照学校规定的操行规定,经常被扣分,正常情况下,在同学们评定中是难以达标准的,于是孩子就利圣诞节、元旦、春节组织了拉票活动,三个节花去共近500元给每个同学发送精致贺卡。终于勉强取得了3A3P。据同...

Read more

从防汛抗洪看反腐立法问题


  腐败是一个严重侵害人民利益的社会毒瘤,立法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因此,腐败如果是“洪水”,那么立法就是“堤坝”。而人大就是那“筑坝人”。

  小平说,好的制度会使坏人不敢违纪。立好规矩,这是人大代表们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立好了规矩,政府才能依法行事。

  按理说,“堤坝”筑牢了,不应该有“洪水”泛滥,但实际上,“洪水”总是在侵蚀着我们的家园。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堤坝还有漏洞,或还有一些“蚁穴”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