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锡良

现供职于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副教授。长期教授公共《教育学》、《儿童文学》、《逻辑学》、《教育哲学》及“教育改革专题”和“传统文与教育专题”课。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能够打通思想理论与教育现实之间的通道,从细小入微处见大精神,有着细致入微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的洞察力。

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这个题目先前列出过,但是,由于那段时间忙没有及时写出来,现在补上。

  记得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人的生命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与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也许这是区分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的根本点。

  人的思想方式与个性品质决定了他的行动方式。人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怎样看待人生,也就会作出相应的行动来。人诗意般地栖居于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充满诗意的。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会思考的人,那么世界只是一个纯粹的自在之物。没有世界观的世界,就那样按照自己的运行规则运行着。拥有不同思想品质的人,栖居在不同的地方,因此,就有了不同的文化与环境。

  世界上拥有那么多不同...

Read more

中国的“专家”是怎样变成“砖家”的


  
  二十多年不见的高中老同学,昨天晚上终于在羊城相聚,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有,十几个济济一堂。但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仍然是成为专家的那些同学。我自然也是专家之一,但是,我这个专家在其他专家同学那里,确实是比较不够专业的,因为教育专业本身就比较软,同为教育专业的专家,大家对教育的理解简直是千差万别,甚至是南辕北辙,好在教育专家在同学中只有我一个。其他的专家,比如医学专家,比如建筑专家,比如化工专家,那些都是一些硬通货。但是,这些硬通货专家,现在也不硬了,反而是我这个教育专家,到现在为止,都是在凭良心说话,专业性虽然不强,但是,毕竟不违背逻辑与常识与常理。专家本来应该是在这些常识...

Read more

“国学”果然是一个阴谋


    “教育与中国未来”论坛上第一次遇见雷颐先生是一件很有幸的事情。著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先生的风格颇像他的名字那样,雷厉风行,发表意见,常常口无遮拦,滔滔不绝,痛快淋漓,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不给你绕弯子,也不给你留余地。他高高的个子,半秃的头发,头中央已经空白光亮,但是四周的头发却很茂密,一看他的头发,就知道他是不喜欢中央集权的人。这样的相貌颇有点侠士风貌。以前拜读雷颐先生的文章不少,这次见其人如其文,真是文如其人。

  

  在去番禺吃饭的路上,我找到雷颐先生攀谈。他是一个很爽快的人。我主要是想与他交流关于中国重新崇拜孔子与大兴国学的现...

Read more

还要不要对学生来点“仇恨”教育?


  

  吴康宁先生作为南京师大的副校长,是国内教育学术研究领域里比较特殊的一个人物,因为,他作为大学里的高层领导,常常在公开场合讲一些十分叛逆的惊人话题。比如,面对学生被羞辱教育羞辱后自杀后,他会发问:“孩子,你为什么不抗争?”之类的话题。这次在中山大学召开的“教育与中国未来”研讨会上有幸遇到他,他作的主题发言题目竟然是《要不要让学生学生学会一点“恨”——建设正义社会的一个要害性教育问题》,这个演讲怕超出给定的时间,他还特意写了一篇演讲稿。其大意是:现在中国普遍提倡爱心教育,把孩子都教...

Read more

创新为什么重要?


   自从美国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名著《世界是平的》中宣称有十种力量碾平了这个世界,我们才这样清晰地意识到我们已经置身于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相同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因为信息化,已经由金字塔型变成了今日的扁平型。“记问之学不为师”,虽然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一直有这样的思想,但是不幸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教育一直把记问之学当成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个民族这样把记忆力使用到了如此极限的程度。

  

  但是扁平世界的到来,特别是信息化的到来,使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非常轻松地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而且每一个人的思想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和...

Read more

 学生为什么不抗争?


 
  最近吴康宁先生在《教育参考》2007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你为什么不抗争》。文章的缘起是一个14岁的初三女生因为忘记做作业而受到老师劈头盖脸的厉声训斥,而这个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抗争,便在半个小时后回到家中痛哭一场,然后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狗从24层楼窗台上跳自杀而死。这个事情引发了吴康宁先生深深的反思,这次他没有像以前那样一味谴责老师行为不当,或者采用老师多么不以学生为本之类的惯常说法。而是从另一个方面提出了我们的学生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脆弱,为什么连抗争都没有,甚至争辩都没有一声,就这样无声无息去寻了死路。吴先生为了探究原因,还亲自去问过几个小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

Read more

“教育研究的三个悖论”的另类分析


  南京师大的程天君先生和吴康宁先生在《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撰文,谈到“当前教育研究的三个悖论”,感觉揭示了当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的一些问题。但是在揭示所谓的“悖论”时,也同样是犯是了罗列事实有余,分析问题不足的毛病。本来这些就是教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怎么成了“悖论”呢?悖论是什么?逻辑学上的悖论就是同一个命题中,包含了自相矛盾的结论,比如承认B,那么就会推出-B;反之如果承认了-B,那么就会推出B,这样的命题才叫悖论。通观全文,似乎并没有看到作者批判一个类似的教育学命题。至于说到的“说--做&rdqu...

Read more

投票死:自主管理还是伪民主?


  
 

  河南洛阳孟津西霞院初级中学初一学生雷梦佳投渠自尽。15岁女生雷梦佳和同学打架,老师让学生自主管理,发动全班同学投票,决定是让她留下学习还是请家长将其带走家庭教育一周。在得知自己被大部分同学投票赶走后,该少女留下遗言,投渠自杀。

  

  在中国大地上,一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其实并不是偶然的。只要看看长期以来中国的学校教育究竟在用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指导着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不难理解。很长一段时间来,一些所谓的教育改革专家,常常打着自主管理,民主投票的方式,对自主与民主大肆歪曲,把一些明明是专制的东西,通过一系列的规训方式,披上民主与自主的外衣。打着自主管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