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其《九十初度谈数学》一文中曾经说:“世界上最要紧的是自由。顶有出息的小孩,很少是父母管出来的。小孩有能力、有机会,自然能发展,你管凶了,那就糟了。我年轻时出来,家里向来都没管过,也没出过钱。”“真正的天才是自己蹦出来的。真正好的工作,第一流的工作,是一个人做出来的。一个人的创见是自己努力和灵感的结晶,很少是和一群人讨论的结果。有时候,一个人忽然一下子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你有了这个很好的想法,有时候不见得当时就知道,也许要等多少年之后,才发现这个方法的绝妙之处。” 这些话应该是一个数学大师的经验之谈...
作者文章归档:许锡良
从钱钟书的博学到维特根斯坦的思想
应该承认钱钟书先生有渊博的学问,仅他的读书笔记资料集《管锥编》,所表现出来的学识之广博,眼界之宽阔,浏览之繁浩,阅读之细致,很难再有人能够超出其右。能够有如此心境读书做笔记的人,现在实在再难找到一个。就这一点来说,你必须佩服钱钟书先生做学问的崇高境界。
但是你很难相信他同时是有思想的人。钱钟书的读书笔记做得可以算得上是非常经典的。但是,除了研究钱钟书的学者在资料上的需要外,我们很难从这些笔记中得到什么新思想。因为,笔记,所记录的东西,原本应该是思考的材料与思考的起点才是。可是,钱先生一生都在读,从国外名牌大学读到国内的阶级斗争时期,一直读到死,他都没有能够从书的材料里钻出来,从...
从日本两次立宪看日本怎样脱胎换骨
日本的宪法的成功,或许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最大的潜能来源于一个国家成功的公民教育。宪法无非是成就公民,并且保护公民。一个国家的政治,其实也不过如此。在公民教育面前,在宪法中所蕴含的普世价值中,其实既不会有什么美国特色,也不会有什么日本特色。
日本的现代化过程,历经两次立宪才得以完成的。第一次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宪法从无到有,在引进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同时,又在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下,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第二次是日本二战战败,日本由美国代管,日本宪法由美国占领军司令部下属的民政局制定,完全彻底改变了天皇至上,忠君爱国,皇国皇民的政治格局与意识形态。日本从此从政治上彻...
为什么中国家族式企业“三世而亡”?
在中国有一句流传很久远的话,叫富不过三代。
的确,中国很少听说有百年老字号的公司与店面能够延续下来。在中国,小时候理过发的理发店,不用到老了,就是稍稍长大一点,那个店就不见了。其他老字号的公司就更是少见。
北京的同仁堂能够历经四代,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乐显扬家族刚好四代单传。从而避免了兄弟内讧,瓜分家业。这一点很少有人知道。
在中国有时富过二代都不容易,要富过三代,真的是难上加难。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中国第一代的富人,常常是因为能力、运气、拼搏几个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这些富人,大到打江山,坐天下,或者所谓的创业难积攒了大量的财富,通常第...
中国人对美国的十大误解
很早以前听说过一个笑话:中国富豪来到美国,看见美国街头有乞丐在讨钱,财大气粗的富翁一下就给了乞丐100美金。然后,中国富豪趁机问美国乞丐说:“美国也有要饭的?”没想到美国乞丐回答:“中国也有大富翁?”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和美国人相互都存在误解。
2008年四川地震时,一位爱好摄影的老美朋友陪同我到地震灾区去采访报道。他是纯正的白人,他们家族从来没有人来过中国,对中国也非常不了解也很不友好。来之前,他背着我偷偷地去打了几针预防针。
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中国就好像非洲一样贫穷...
从0到1的课程
我们教育孩子,常常从那些成功人士入手去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以这些成功人士为榜样,然而,孩子们对于这些成功人士,常常只知道其结果,却不知道其过程,因此,剩下的只有盲目崇拜,成为追星一族。要知道任何成功人士都有一个从0到1的过程,更何况成功的标准有多种多样,有些是无法复制的,有些是没有必要盲目模仿的。
我们常常一谈起乔布斯就谈起他成功的苹果公司,一谈起比尔.盖茨就谈及他长期位居世界首富,但是,我们很少去探讨他们在他们年轻起步时,在车库里办的那个只有几十美元价值的第一个车间,还有他们艰难创业的开始。我们常常缺乏的就是这种创业初期的教育,还有这些人在0的位置时,他们是怎样转向1的,...
从刮痧案到朱令案看中国人缺什么
12年前的电影《刮痧》涉及中美文化差异,说的是来美国奋斗8年,取得事业成功的许大同被作为虐待儿童嫌疑而被剥夺作为父亲的监护权的故事。本来,这个故事也很简单,但是,由于中国人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
当我把这个电影放给学生看的时候,许多学生还是很同情许大同,而对美国人的行为方式很不理解。说美国人不近人情,这更验证了这个电影所反映的中国文化存在的缺陷。我问学生,许大同的所作所为存在什么问题?学生说他为父亲隐瞒刮痧的真相,是中国人的人之常情,因为他父亲刚到美国,满怀期待,结果就被误会为虐待儿童,因此,作为孝顺的儿子许大同自然是应该替父亲隐瞒真相的。然而,我说...
教育体制化的压迫
人其实是很容易被体制化的。所谓体制化,其实就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在适应体制过程中,改变自己并且主动维护这种体制的过程。
一个人开始适应一种体制的时候,总是有一些障碍的,这些障碍会导致人的不适应性,内心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叛逆反抗。然而,一旦习惯了这种体制,特别是获得了这种体制的种种好处的时候,这个当初反对体制的人又会反过来主动维护这种体制,有的甚至很顽固。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老狱中人瑞德曾经这样说:“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r...
传统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我首先要声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传统,就是中国文化传统,而不是西方文化的传统。此传统与彼传统有着根本的不同。西方的文化传统是苏格拉底创立的,就是那种问题引导,反复讨论、博弈,在一个完全自由、平等、开放的体系中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思维方式,留给人的是思考的习惯与思想的方式,而不是某个具体的结论。这样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教育成独立思考的人,能够在摆脱了学校与教师之后仍然保持学习与思考能力的人。
而中国传统文化呢?就是建立在格言警句的基础上的语录式结论。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聊天纪录《论语》整个文本都没有体系,没有逻辑连贯性,而且话题也是零散的。读这样的东西,只需要背诵...
不关心政治的教育是多么肤浅庸俗
我写的文字无疑主要是谈教育的,但是也经常夹杂着一些政治、思想方面的东西。有人说我太杂了,谈教育为什么一定要扯上政治问题呢?每次遇到有人这样提出疑惑甚至责备、讥讽的问题的时候,我都感觉是那样不可思议。一个从不关心政治的教育学者,算什么教育学者呢?最多只能够算教育学匠。不关涉政治的教育是肤浅庸俗的教育技巧,不能够从根本上解释清楚教育之为教育的真实内涵。
这是因为教育终究是要解决人的生存幸福的问题。而人必定是社会人,而不是孤单的个人,作为社会的人,天然就是一个政治动物。因此,亚里斯多德才会说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他的《政治学》其实也可以视为教育学,其实就是讨论人怎样安排制度与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