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25 年步入下半年,全球资本市场在 7 月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宏观经济数据的起伏、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以及各国货币政策的走向,都对资本市场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以下将从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等多个方面,对 2025 年 7 月的全球资本市场进行深入分析。
一、股票市场
(一)美股:创新高背后的驱动与隐忧
美东时间 7 月 24 日,一则贸易利好消息成为美股上扬的强劲催化剂。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并透露 8 月 1 日前有望完成更多贸易谈判。受此影响,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飙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 1.14%,报 45010.29 点;标普 500 指数涨 0.78%,报 6358.91 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 0.61%,首次突破 21000 点大关。其中,小盘股表现尤为突出,罗素 2000 指数单日暴涨 3.2%。小盘股对流动性较为敏感,且业务多聚焦于国内市场,贸易摩擦的缓和有效降低了其供应链风险,叠加美联储 “弱美元” 政策,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7 月以来小盘股 ETF 资金流入量同比激增 240%,凸显了机构投资者对中小盘成长股的强烈看好。
驱动因素:
- 企业盈利超预期:80%已公布财报的标普500公司业绩优于预期,Q2盈利增速上修至7.7%(LSEG数据);
- 科技巨头AI投资回报乐观:市场聚焦微软、Meta、亚马逊、苹果财报中的AI资本支出转化效率。
7月,美国总统川普签署稳定币法案,加密货币产业迎来胜利。美国密西根大学最新调查显示,7月初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攀升至61.8,创下五个月新高,消费者预期未来一年物价年增率为4.4%,较前月的5%下降。
然而,在美股狂欢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当前美股估值已接近历史峰值,美银分析师警告称,“非理性繁荣” 可能随时转向 “估值回调”。若 8 月 1 日前贸易协议未能如预期达成,市场情绪可能急转直下,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二)A 股:震荡上行中的结构性机会
7 月的 A 股市场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周期板块成为推动市场的核心力量。上证指数累计上涨 1.2%,收于 3605.4 点;深证成指涨 1.5%;创业板指涨 1.1%。市场呈现 “指数稳、个股分化” 的特征,日均成交额 1.78 万亿元,较上周微增 3%。
新能源材料板块表现亮眼,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周涨 12% 至 8.2 万元 / 吨,这一价格走势带动了盐湖提锂板块的上扬,如盛新锂能涨幅达到 7.5%。此外,玻璃期货主力合约周涨 10%,受益于地产竣工周期的加速,相关建筑材料板块也受到资金青睐。
从资金流向来看,北向资金在 7 月整体呈现净流出状态,金额达到 82 亿元。外资对周期股短期过热存在疑虑,减持了海螺水泥、万华化学等权重股,但同时加仓了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消费龙头。主力资金则在周期板块和科技板块之间进行明显调仓,周期板块净流入 120 亿元,建筑材料、钢铁、化工成为资金主攻方向;科技板块净流出 90 亿元,AI 算力、半导体遭获利了结,不过消费电子获部分资金回流。杠杆资金活跃度提升,融资余额单周增加 180 亿元,重点加仓新能源(如宁德时代)、券商(如中信证券)等弹性品种。
全球资金加仓中国,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增强。近期,A股市场三大指数连续刷新年内新高,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整数关口。与此同时,一则关于“韩国股民扫货中国资产”的消息在投资圈广泛传播。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韩国投资者年内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54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其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三)港股:承压之下的南向资金流向
恒生指数在 7 月周跌 2.3%,恒生科技指数跌 3.1%,港股市场整体承压。主要原因在于外资撤离以及科技股财报不及预期。不过,南向资金在这一背景下逆势加仓,净流入 120 亿港元,重点买入腾讯控股、药明生物等行业龙头。这一资金流向反映出内地投资者对港股优质资产的认可,以及对港股市场长期发展潜力的看好。
二、外汇市场
(一)美元:下行压力持续
进入 2025 年下半年,美元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跌势,从 1 月峰值累计下跌超过 11%。市场对美国经济放缓的预期不断增强,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的服务业和制造业调查均显示经济处于收缩区间,失业申领人数攀升至 2021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通胀有所降温,但仍高于美联储的目标水平。市场几乎笃定美联储将在 9 月降息,美联储谨慎的政策态度使得美元持续承压。预计到年底,美元指数(DXY)可能进一步下跌 5%。
(二)欧元:受益于美元疲软与自身利好
欧元在 2025 年表现强劲,截至 7 月,欧元兑美元(EUR/USD)涨幅超过 13.5%。欧元区 5000 亿欧元的国防相关财政刺激计划、大量资本流入欧洲股市,以及市场预期欧洲央行接近结束降息周期,这些因素共同支撑了欧元的走强。尽管欧洲央行今年仍有可能再进行一次降息,但从中期来看,EUR/USD 有望进一步向 1.2000 靠近。
(三)英镑:受英国经济与央行政策影响
尽管英国经济在第一季度收缩 0.3%,失业率上升,但英镑兑美元(GBP/USD)今年以来仍上涨了近 11%,主要驱动力来自美元的贬值。市场预计英国央行将在 8 月进行 25 个基点的降息,不过英镑仍可能受益于美元疲软以及欧元区经济复苏带来的溢出需求。未来几个月,GBP/USD 有可能向 1.4000 迈进,但历史数据显示,要维持在这一水平之上存在一定难度。
(四)其他货币
加元(CAD)和墨西哥比索(MXN)尽管面临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但仍实现了升值。加拿大实施新的数字服务税引发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但加元兑美元整体仍呈下行压力,USD/CAD 可能再次测试 1.3600 的支撑位,并有望进一步跌至 1.3200。日本央行暂停加息,使得日元(JPY)的升值进程有所延迟。澳元(AUD)和新西兰元(NZD)兑美元温和上涨,但相对于欧洲货币仍面临压力。
三、商品市场
(一)能源:原油价格波动受地缘政治影响
布伦特原油在 7 月价格上涨 2.5%,达到 70.36 美元 / 桶。伊以冲突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为油价提供了 5 - 7 美元的溢价支撑。同时,美国活跃钻井数连续 11 周下降,当前降至 682 座,这也对油价形成了一定的支撑。然而,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新能源发展对传统能源需求的长期影响,仍然是原油价格走势的重要变数。
(二)金属:有色金属分化,黄金受多种因素制约
有色金属市场在 7 月呈现分化态势。碳酸锂期货价格突破 8 万元 / 吨,创近半年新高,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补库需求的回升。美国宣布对进口铜征收 50% 关税(8 月 1 日生效),导致 COMEX 铜价周涨 13% 至历史新高,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因货源流向美国而周跌 3%,沪铜跟随 LME 铜价下跌 2%。
黄金市场方面,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在 7 月下跌 1.08%,报 3394 美元 / 盎司,创一个月新低。贸易局势缓和降低了市场对 “经济衰退” 的担忧,投资者纷纷抛售黄金等避险资产,转而追逐股票、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此外,美联储 “高利率维持更久” 的信号(伯南克、耶伦联署文章力挺鲍威尔)进一步压低美债价格,实际利率上升使得黄金的吸引力下降。全球央行购金量占黄金需求的 23%,一定程度上对金价起到了支撑作用,但黄金价格未来走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四、市场展望与风险提示
(一)政策层面
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仍是影响资本市场的关键因素。美联储 9 月的降息决策以及后续的政策路径,将对美元汇率、美股走势以及全球资金流向产生深远影响。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也值得关注。在中国,政策工具箱持续发力,财政部险资新规释放 1.2 万亿增量资金,上交所 “科创成长层” 指引落地,未来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效果将影响 A 股市场的长期走势。
(二)经济数据
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通胀数据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数据,将成为市场判断经济前景的重要依据。若经济数据表现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股市下跌、避险资产价格上升。
(三)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仍然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一大风险因素。泰柬边境冲突、伊以冲突等地区热点问题,若进一步升级,可能引发市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
(四)8月三大关键节点
- 8月1日:美欧关税终局决定,若谈判破裂或引发欧洲股市抛售;
- 8月12日:中美关税休战截止,稀土谈判成延期关键筹码;
- 美联储9月会议:若失业率突破4.2%或触发降息,否则高利率延续。
系统性风险传导链
(五)投资策略建议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保持谨慎,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对于股票投资,可关注具有业绩支撑的板块,如 A 股的周期板块和部分消费龙头,以及美股中受益于经济复苏的中小盘成长股。在外汇投资方面,可考虑适当配置欧元、英镑等相对强势货币,但需密切关注汇率波动风险。商品投资上,可关注能源和有色金属板块的投资机会,但要警惕地缘政治和政策变动带来的价格大幅波动。同时,投资者应合理配置避险资产,如黄金等,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
权益资产:
增持:美股科技(AI算力龙头)、印度消费股、墨西哥制造业ETF;
规避:欧洲汽车股(关税敏感)、台韩转口贸易企业。
固定收益:
加仓:新兴市场本币债(印度、墨西哥5-7年期)、美国抗通胀债券(TIPS);
减仓:欧洲高收益债(衰退风险)。
新兴市场机遇与陷阱
机会区域:墨西哥(近岸制造)、印度(内需+IT出口)、印尼(资源出口);
风险规避:外债高企国家(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外储不足3个月)。
综上所述,2025年7月资本市场呈现“美股独强、非美承压、新兴分化”格局。短期关注8月贸易政策落地与科技巨头财报指引,中期警惕“制造业疲软+服务业通胀”衍生的滞胀风险。投资者需以“区域替代”(墨西哥替代东南亚)和“技术壁垒”(AI、医药)为核心抓手,在动荡中捕捉结构性机遇。 另外,受到全球通胀回落、各国央行降息、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资产在全球市场的崛起尤为显著,显示出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增强。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富达国际、标普全球、LSEG(截至2025年7月28日)。
更多细节请关注:松惠MBA 或私信
相关阅读:
《黑神话·悟空》引爆全球!美国CS、AI、游戏设计专业哪些学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