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冀

《中国汽车报》高级记者

为前途 庞庆华与庞青年无奈入股世爵


“二庞”入股世爵实属无奈之举

 

  这两个月国内汽车业的主角,当属庞庆华和庞青年两位董事长。前者先是出人意料地决定入股世爵,并计划推动萨博汽车的国产化;接着又拿下了韩国双龙汽车在国内21省市的总代理权。后者则不声不响地获得瑞典方面的认同,有望成为世爵的大股东。
  对于两位庞董事长入股世爵一事的前景,业界鲜有看好者。笔者以为,入股世爵系“二庞”的无奈之举:他们并非不知道这么做的风险,但现实逼着他们只能选择这条路。
  作为一家汽车经销商,庞庆华先生不可能不知道入股整车企业的潜在风险:有可能失去其他汽车制造商的信任。他之所以四处出击,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庞大集团所持有的斯巴鲁进...

Read more

调结构还得靠市场


调结构还得靠市场


  不出所料,5月汽车产销量再次同比下降。而且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看,商用车和乘用车两大类车型中,半数以上的细分车型的产销量都在下降。
  虽然近两个月的市场表现不理想,但却“意外”地起到了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这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企业库存数量大大降低。数据表明,截至5月底,各整车企业库存为66.12万辆,比2010年年底下降14.55万辆,且呈现库存逐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企业已开始对市场终端传递来的信息进行反馈,在行业整体增速大幅回落的时候,企业都在努力控制产能,削减库存。在市场环境变差时,企业家的经营决策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并不盲目,整个产业就有...

Read more

警惕“治超”沦为寻租工具


警惕“治超”异化为寻租工具

 

  谈到今年前4个月的车市增速放缓,就不能不关注普通货车和半挂牵引车的市场表现。同比增长-2.11%和-22.83%的“成绩”,直接拉动车市“大盘”走低。
  对此,有报道称,主要是因为物流业运费多年没有涨,而随着油价和高速公路过路费的不断增长,压缩了物流业的利润,进而抑制了对新车的需求量。
  这个逻辑看似没问题,但深究之下,却有一个很大的破绽。自2004年起,原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后扩大为9部委)联合在全国集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也就是俗称的“治超”)以来,已过去7年。按相关部委的说法,7年以来,“治超”卓有成效...

Read more

三国车主税收负担比较 美低日高中不少


中、日、美汽车相关税种对比分析
中国汽车报社汽车产业经济研究院

 

一、 概述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随着汽车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汽车相关税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和民生息息相关。合理的税收制度,可以引导汽车消费向节能环保的理性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比中、日、美三国汽车相关税收制度,分析中国现行汽车税收制度与美日两国差异,并提出未来税制改革的建议。
  一般来说,汽车相关税费可根据其缴纳范围的不同,分为购车环节税费、保有环节税费和使用环节税费三类。购买阶段税费一般为车主在...

Read more

调整节能补贴政策势在必行


  近日,关于1.6L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补贴政策将于6月1日后不再施行的消息,引起了各方热议。

  作为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的一项,对1.6L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进行补贴的政策于去年6月起开始实施。截至今年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和财政部审核确认了补贴车型6批次,共427款车型。由于政策推出之时并未明确延续时间及总金额,因此在政策实施近1年之际,关于该政策不会延续的担心渐多,各方反应不一。在我看来,现行政策必须进行调整,否则对产业发展的鼓励作用会消退,甚至会异化。

  据我了解,当下已有厂家将补贴工作即将结束的消息通知经销商,要求后者加大...

Read more

汽车类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分析


汽车类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分析

中国汽车报社产业经济研究院 

 

      汽车产销量连续高增长的时候,汽车企业的经营绩效如何,是否开始向做强迈进?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问题。作为国内汽车业界最优秀的经营资产,汽车类上市公司的表现在很多程度上反映出全行业的状况。
      4月27日,随着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0年年度报告,所有的汽车类上市公司均发布了各自去年的年报。这为我们了解行业去年经营状况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

Read more

无需惊讶 一周3高管离职只是商业行为


只是商业行为 请淡看一周3高管离职


  本周的国内车坛,除了世爵汽车那反反复复的折腾外,还有3则人事变动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是北汽股份原常务副总经理张欣离职,去向暂不明朗;二是上汽股份质量与经济运行部原执行总监孙晓东加盟PSA,任其亚太区副总经理;三是汪大总不再全职担任北汽集团总经理职务,改任集团专务总经理。
  3位职业经理人,尤其是北汽的两位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变动,被一些人解读为这2家企业留不住人,进而得出公司的经营管理有问题的推论。这种看法或许有一定道理,但肯定很不全面。
  很显然,作为大汽车企业集团的高管,张、孙和汪3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离开现有工作岗位。其原因,或是理念...

Read more

导致华泰入股萨博失败的硬道理


企业战略必须符合产业内在规

 

  9天9夜的“热恋”后,“婚姻”也只维持了9天9夜。这个巧合,让华泰汽车与世爵、萨博的合作颇似一个冷笑话。
  对双方“闪离”原因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层面展开,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在笔者看来,这是汽车产业内在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尽管双方对中止合作原因的表述语焉不详,但无非3种可能。第一,华泰汽车拿不出承诺给世爵的1.5亿欧元资金。第二,华泰汽车在做过详细的尽职调查后发现,现在的世爵与萨博不值得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第三,世爵在通过其他途径筹集了所需资金后,华泰汽车因不能提供其他的支持而被放弃。
  以华泰汽车及其母公司的实力和在金融界的人...

Read more

华泰入股萨博案中真正的硬道理


千道理万道理 核心技术是硬道理


  没有预热,也没有炒作,华泰汽车集团“搞定”荷兰汽车制造商世爵及萨博的过程可以用“悄无声息”来形容。5月3日两家公司突然公布的战略合作协议,着实让“五一”假期后的汽车业界小小地惊讶了一把。
  不过协议部分细节披露后,外界却是质疑声不断,与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社会大环境完全不同。同样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反响为何完全不同?显然,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能用后者是控股而前者是入股来解释。
  质疑大多集中在萨博作为一个强调运动性能的小众品牌,华泰也是个生产SUV的小众企业,两者的联合能有多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上。
  笔者并不认同小众品牌的生命力就差的...

Read more

奇瑞战略转型全回顾之一


奇瑞汽车还在艰难转型中

——我眼中奇瑞的这3年

 

写在前面的话:写本文的目的,不是想批评奇瑞,更不想指责它和它的管理层。对文章中提到的人物,我都是充满钦佩的。正因为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有了奇瑞的今天,才有了中国汽车业现在的发展格局。套用季羡林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说奇瑞好,是爱它;批评企业,也是爱它。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它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参与全球竞争,一尝吾辈汽车人的夙愿。

 

 

19日上午见到尹同跃时,他正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细看之下,面部肌肉松弛了不少,白发又多了许多。很显然,他又操劳了一年。那一刻,我猛然记起,他已不再年轻: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