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必须符合产业内在规律
9天9夜的“热恋”后,“婚姻”也只维持了9天9夜。这个巧合,让华泰汽车与世爵、萨博的合作颇似一个冷笑话。
对双方“闪离”原因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层面展开,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在笔者看来,这是汽车产业内在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尽管双方对中止合作原因的表述语焉不详,但无非3种可能。第一,华泰汽车拿不出承诺给世爵的1.5亿欧元资金。第二,华泰汽车在做过详细的尽职调查后发现,现在的世爵与萨博不值得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第三,世爵在通过其他途径筹集了所需资金后,华泰汽车因不能提供其他的支持而被放弃。
以华泰汽车及其母公司的实力和在金融界的人脉而言,该公司拿不出钱的可能性很小,基本可以不用考虑。后两种可能哪个更接近市场,尚不得而知。不过它们证明的是同一个道理:资金是发展汽车业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换言之,没有资金发展不了汽车业,但要发展汽车业光有资金是不行的,还需要其他条件支持,如技术、管理。而后者,恰恰是目前的中国汽车工业和企业最欠缺的。
近年来,以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为代表的部分国内汽车企业开始“走出去”,借助资本的力量收购外国汽车企业的产品、技术和品牌,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这是发展汽车产业的一种模式,值得其他企业关注与借鉴。
但大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个特质决定了产业的内在规律是稳扎稳打,浮躁不得。美国汽车业以其衰败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不重视实业,效仿金融界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绝非经营汽车企业的正解。我们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助推企业进步,但不能让它凌驾于实业之上,否则将本末倒置。
华泰汽车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客观地说,该公司仍未建立起有效率的研发体系,企业管理也没有自己的特色。而萨博在并入通用汽车公司后也丧失了独立的研发能力,在这一点上,它与沃尔沃汽车是完全不同的。对华泰汽车而言,如果想要快速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管理水平,萨博绝不是一个好的合作对象。试图通过与它结盟的方式提升自身水平的做法,有些不切实际。此外,短短9天时间不足以让华泰汽车全面了解萨博的现状及其发展潜力,月初“闪婚”的决定可以用“浮躁”来形容。
正如违背经济规律的作法无法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一样,违背产业内在规律的作法也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华泰汽车而言,未来的发展应建立在扎实的研发投入、高水平的品质管理、稳健的销售网络开发、行之有效的品牌塑造等基础上,试图通过资本收购的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浮躁思想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