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拍卖牌照之后,2011年北京也开始车牌摇号,不少一线城市也都在酝酿出台这种限制车牌控制汽车增量的政策。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限制车牌会抑制市场需求,厂商在当地的销量会降低,总收入会降低,政府的购置税会减少,想买车的车主购车门槛会提高,这是“三输”的决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限制车牌会延缓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延缓城市拥堵,提高现有车主的出行效率。对政府而言,控制二氧化碳、噪声排放等环保压力会降低,对整个汽车市场来说,过于高速的增长会导致重销售轻服务的策略,同时也会给很多生产中低档车的厂商更多机会,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充斥市场反而不利于未来的环保。所以,从环保、...
作者文章归档:朱伟华
华泰萨博闪婚闪离,华泰或是赢家之一
这两天没空关注汽车产业的事情,但华泰和萨博-世爵的闪婚闪离很有戏剧性,我得用午休时间写点东西。从目前透露出的有限资讯来看,萨博-世爵的CEO曾经把和华泰、长城、悦达谈判的过程描述得很有戏剧感,看起来写本小说都不难。在事态还在发展中去下结论都为时过早,因此我也打算以写小说的方式揣测这个事件背后的故事。
毫无疑问,华泰与萨博-世爵的闪婚闪离让业界很震惊,这个震惊还会在未来几天继续发酵。对华泰突然与萨博-世爵联姻,业界普遍不看好,在大众、PSA异地扩产都迟迟得不到批准的情况下,两个以生产传统能源车为目的的小型汽车公司...
热车展冷思考:后市场利微需从客户规模突围
按照业内媒体同仁的估计,整个上海车展媒体日期间有100多个发布会,1000个专访,全球近万媒体……这其中多数都是整车企业公关的结果。相比整车的展品,其实零部件参展品牌更多,展品也更多,但历年来零部件展都是陪衬,车主不会去看,偌大的展馆都是给少数采购和路过的人看看,但这种展览每年还都在做,但今年明显感觉跨国汽车零部件和服务产品供应商开始做B2C的业务,开始加强中国供给业务,这使得少数跨国公司开始在车展上寻求媒体报道,比如博世、汉高、捷太格特等等,这对长期关注后是后市场的杂志来说只是好事。
...
展台服务不给力,难言服务品牌有优势
每年上海或者北京车展我都喜欢一个展台一个展台搜索汽车后市场的蛛丝马迹,但这么多年以来,我只看到这样几个厂商喜欢在车展上玩点售后服务的概念。比如别克每年把别克关怀的logo印在展台签到处,据说这是因为别克的展台与其经销商服务环境是一样的。再比如上汽的其他几个合资和自主品牌都喜欢把服务品牌的logo放在某个角落里,比如你会在展台上看到Techcare、Humantouch以及尊荣体验等logo。但有个服务品牌的logo并不足以展示出厂商重视售后服务的态度,作为车展,厂商最关注的还是如何吸引消费者,但问题是车展上厂商真得对消费者、对潜在用户给予了...
2月北京车市揪心,借势服务需有策略
2月预料之中的北京车市销量数据,肯定会让一些人冷汗直冒,各种郎中都会赶着为北京车市把脉,但估计谁也没本事扭转乾坤。多数经销商会摸索服务救市的套路,但临时抱佛脚的办法恐怕是靠不住的,那些早作打算谋求通过回馈车主来赢得好感的品牌更可能在争夺有限资源的竞争中稳住阵脚。比如解决车主乘机出行的问题,比如解决销量增长带来的服务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比如解决事故车维修程序复杂的问题等等。那些不以解决车主问题为己任的品牌如果还能在这一轮车市中崭露头角,那恐怕才是车主的悲哀。
3月1日,就在大家都在观望观望因为摇...
厂商销售服务渠道致胜,需改善微观管理
最近总被约稿缠身、策划缠身,几乎没有时间写点自己的东西,今天总算折腾完这个月的稿件,虽然已经夜深人静,但正好把白天思考的问题写出来。这两天和业内朋友探讨厂商销售服务微观管理的问题。其实对任何厂商而言,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上,采用区域化管理都是必然的选择,但即使采用区域化管理,实际上仍然需要在一个区域内进一步细分经销商群块,然后由不同的区域经理或者叫地区担当来负责将总部的营销思想贯彻到经销商那里去,但究竟该如何做是个很讲究的事情。
目前来看,无论内资外资合资品牌,在经销商网络比较成规模的时候...
广汽筹建众诚车险,自主服务全面开花
中国保监会在7月26日发布了批准广汽集团等6家公司发起筹建众诚汽车保险公司的公告。这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亿元,按照保监会的要求,众诚车险应于1年内完成筹建工作。在其6家股东中,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和广州汽车集团商贸有限公司均为广汽集团子公司,长隆酒店有限公司则是广汽集团的股东之一。在参加广丰技术竞赛期间又有广丰的领导向我强调——这次广汽不仅自己做车险公司,广汽汇理作为广汽的汽车金融公司此前也已经得到银监会的批准,与车险公司相比,广汽汇理是广汽与法国东方汇理对等出资筹建的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也是5亿元人...
销售淡季,车企忙售后竞赛为哪般?
最近一个月显然是国内车企技术竞赛的高峰期,比如我上月底观摩的广汽本田技术竞赛,今天观摩的广汽丰田技术竞赛,周五还将观摩奇瑞汽车的技术竞赛。此前不足一个月我还观摩了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雪佛兰等品牌的技术竞赛预赛初赛等。
在销售淡季时举办售后服务技术竞赛其实是个理性的选择——在销售旺季的时候,厂商的高层关注的重点是销量,当淡季销量数据惨不忍睹的时候,售后举办的竞赛活动之少可以缓解高层对销量的担忧。与此同时,对经销商而言,销售旺季的时候售后基本...
一汽丰田借新花冠上市开打产品增值战
22日长春车展谢幕,回顾此次车展,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在长春亮相、在上海上市的一汽大众CC,在此次车展上亮相并上市的一汽丰田新花冠EX成为长春车展上最大的看点。
从产品定位来看,新花冠EX属于高性价比的入门A级车,此次是它的小改款。它的最大看点在于它是由一汽丰田技术研发中心研发的首款车型,这使得一汽丰田的技术研发中心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此前大家都认为...
斯巴鲁国产?短期恐难有下文
最近整个行业都在热炒斯巴鲁国产的事情,但斯巴鲁是个小品牌,全球60万辆左右的年产销规模即使对于中国的4个小汽车集团来说也是“小弟弟”,更何它目前只有不足一半的产量是用于出口,刚刚过去的6月,其全球出口量才3万多辆,还不够中国一内资品牌单一车型的月销量。它一年出口30万辆,就算它今年能在中国达到6万辆的销量目标,也只是占到全球出口量的20%,全球产销量的10%,考虑到它还有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3个市场,中国并不一定是优先本地化生产的地方。
但对中国的北汽、上汽、一汽来说,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