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鲁国产?短期恐难有下文


    最近整个行业都在热炒斯巴鲁国产的事情,但斯巴鲁是个小品牌,全球60万辆左右的年产销规模即使对于中国的4个小汽车集团来说也是“小弟弟”,更何它目前只有不足一半的产量是用于出口,刚刚过去的6月,其全球出口量才3万多辆,还不够中国一内资品牌单一车型的月销量。它一年出口30万辆,就算它今年能在中国达到6万辆的销量目标,也只是占到全球出口量的20%,全球产销量的10%,考虑到它还有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3个市场,中国并不一定是优先本地化生产的地方。

    但对中国的北汽、上汽、一汽来说,最近都有传言说在争取这个品牌的国产,我认为这是记者的误读,事实上应该是斯巴鲁更期待搭上中国国产的末班车,只不过中国的区域汽车集团竞争激烈,导致对任何一个中国内资汽车厂商来说,只要有跨国公司有到中国国产汽车的打算,他们都很愿意去和它接洽谈合作。但对于斯巴鲁这样的小品牌,除非几大汽车集团的老总只是打着做职业经理人的算盘,否则他们都不可能像当年争取大众、通用、丰田项目那样给斯巴鲁“最惠国”待遇。所以,正如很多不看好这项合资的业内人士一样,我认为斯巴鲁国产虽然炒得火,但除非斯巴鲁放弃一些权益,否则它短期内都很难有国产的下文。原因如下:

    

    第一,无论你与斯巴鲁合资的意愿有多么强烈,最终都需要政府批准。在国内汽车产能泡沫渐起、“整车特征”壁垒失效的情况下,政府未必会同意这个合资。即使具有最强合资冲动的北汽,在没有上市的情况下要从银行拿钱去搞合资,而且是去和一个小品牌合资,政府难道就不会问一句——你又不是不差钱,有钱干嘛不去更好地投资更有前途的自主品牌呢?

 

    第二,斯巴鲁国产很可能只是国内组装,短期都带不来零部件配套产业。作为一个小品牌,斯巴鲁目前的售后零部件基本从丰田在广东的体系走。北汽即使拿下整车项目,零部件体系也很难摆脱丰田体系,因为任何零部件企业不大可能为了10万辆级别的产能为你重新投资建厂、重新建零部件物流。已经有南北两个零部件基地的丰田更不会允许其有强大影响力的斯巴鲁去做这种蠢事。所以说,所谓庞大希望斯巴鲁的零配件基地落户唐山很可能只是媒体记者的猜测而已,斯巴鲁即使真与北汽合资,即使合资成功,顶多也就是在北汽弄个组装生产线,按照10%的关税从日本进口关键零部件、从丰田中国配件体系采购非关键零部件在北京组装斯巴鲁,这恐怕是最可行的办法。或许等中国组装的斯巴鲁在中国的销量能达到20万级别,也许斯巴鲁会认为在中国建立关键零部件工厂,比如发动机之类的才是有利可图的。

 

    第三,如果按照传闻所说的各种合资路径,中方都拿不到超过50%的控股权,这样一来,对上汽、一汽和北汽而言,这个合资的意义基本为零。因为没有51%的控股权,这个合资进入不到上市公司或者未来上市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里去,只是增加点销量,增加点权益化的收入、利润而已,而且目前来看还只是10万辆级别,尚不及一款主流车型的量产底线,这如何说服公司董事会批准这项合资呢?

 

    所以,虽然斯巴鲁国产对上汽、一汽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但谈还是要去谈的,至少给国内的竞争对手制造点麻烦还是有必要的。至于斯巴鲁那边,有多个谈判对象也有利于抬高自己的价码,但我估计他从国产赚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是国产后其身价会降低,从进口中高端品牌进入一般车型市场,在中国这是群狼相伴的市场,弄不好刚刚有起色的斯巴鲁就会死得比较难看。而且如果国产,其经销权就不大可能由庞大一家独揽,这种情况下,庞大是否还有足够的热情去帮斯巴鲁打市场,这对斯巴鲁来说风险都极大。或许,保持现状,维持进口,冒充豪华品牌,静观中国市场的变化才是斯巴鲁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