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在台湾,见一学界大佬,因尊敬其学问,故上前问候致意,谈及两岸事宜,此公说,大陆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是在国际上却是低人一等,我问其故,理由是不是民主国家。本人又论及,如果没有一个有控制力的政府,中国恐有分崩离析之危机,此公说,这不打紧。
或许,民族国家是一种历史的现象,但是,如果不以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为前提,那么该制度的意义,应有另外的讨论。
前一段,在台北小住,常去紫藤庐,也去过素书楼,后来朋友赵君转发一个李敖秘密谈话,主要讨论龙应台那本大江大海的书。里面...
作者文章归档:干春松
前一阵,在台湾,见一学界大佬,因尊敬其学问,故上前问候致意,谈及两岸事宜,此公说,大陆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是在国际上却是低人一等,我问其故,理由是不是民主国家。本人又论及,如果没有一个有控制力的政府,中国恐有分崩离析之危机,此公说,这不打紧。
或许,民族国家是一种历史的现象,但是,如果不以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为前提,那么该制度的意义,应有另外的讨论。
前一段,在台北小住,常去紫藤庐,也去过素书楼,后来朋友赵君转发一个李敖秘密谈话,主要讨论龙应台那本大江大海的书。里面...
时间如白驹过隙,接近一个月的台大悠闲生活接近结束。
对于公馆这边的生活,已经是习惯又留恋。那些自由散漫,甚至毫无时间观念、节奏的生活,可能是符合人性中追求自由的部分。然人类之为群,必有规则存于其中,这何尝不是人性之自然。
在台湾,见了很多人,从中研院文哲所,到台大及别的大学的熟悉的不甚熟悉的各位,每次小酌,每次畅谈,每次共游,事后回忆,不免令人恍惚。台中中兴大学的王庆光教授,送来台中的一些照片的洗件,并附一首小诗:校园湖边憩,孔庙思贤哲;客厅谒长者,睹照有余情。平实而真挚。
台湾,肯定不该匆匆。
但是,如果说到每次到台湾,最令人牵挂的人是谁。于我,却是蒋介石。
或许这么称呼有点怠慢。...
1949年,对于国民党来说,是一个悲惨的年份,因为,他们被赶出大陆,溃败至台湾。如果没有朝鲜战争,那么台湾的今天会是如何?却也难说,好在历史不能假定。
但是对于台湾来说,国民党的到来又意味着什么呢?有一个我认识的台湾清华大学的杨儒宾老师说,大量的大陆知识分子来到台湾,迅速提升了台湾的文化,这个大概没有啥疑义。
今天去台北的故宫玩,并非只是为了去看那棵白菜和那片腊肉,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去拜访钱穆先生的故居,素书楼。
跟故宫距离不远的地方,是台湾一所不大的大学东吴大学的所在地。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所学校和大陆的关...
好不容易,今天原则上可以称为阴天,因为只放了几个雨点就完了。
前几天,听台湾人讲一个故事,他们说“中华民国要玄”,因为,在“中华民国”建国100年的2011年1月1日,来台参加活动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女士,一大早,在中山路和建国路的交汇处遇到车祸,导致生命垂危。
讲述者,强调说,怎么那么巧在建国路和中山路的交汇处,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
不管咋的台湾,除了挣钱比大陆这边多之外...
这个世界要是只有男人,那么环境问题不会恶化到如此程度。
大多数男人的心态是,宁愿自己臭着,也不要耗费珍贵的水资源。
有两个哥们,到这里半个月了,才发现三楼有一个洗衣房。其实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周之后,第一次完整地洗衣服,因为,轮转不过来了,最后闻哪件都有味道,而且还不是淡淡的烟草味道,而是身上的汗水和南方的绵绵细雨混合之后。说实在的真不是别人受不了,而是自己受不了,不过看到门上有为保护地球,建议不要一次性使用浴巾之类的,觉得自己还真是蛮崇高的。
要说在台北的生活真是简单中有着不少雅兴。10号又去了紫藤庐,听周渝的茶课,我们是醉翁之意不在课,而在他那里的好茶。我们喝了...
如果从城市建设的形象看,台湾似乎比大陆落后多了,一些比较杂乱的街道,并不夸张的建筑。
台中,看上去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因为林安悟先生的元亨书院今天在台中第一次开张,我们赶往台中。
所谓的元亨书院,是林原先在台北搞的一个经典讲读机构,今年才搬到台中,这样,很多原先在台北的人,就需要坐火车南下,沿途不断有人加入,到了台中,也就有二十多人。
说是书院,其实是林先生在台中新买的房子弄的,二楼有许多榻榻米,大家席地而坐,谈古论今。
然后,我们又去了中兴大学。
中兴大学,现在是台中最好的大学,校园到没什么,只是中兴湖有那么一点意思,说是按照中国地图挖的。
湖边有一些鹅,...
前一阵在北京的保利,看过一个话剧叫《宝岛一村》,很不错,赖声川和王伟忠应该是有两把刷子的。
订太早的飞机的一个缺点就是头一夜几乎没睡好,
昏昏地到了机场,突然有人说,今天是史铁生的生日,是三毛的忌日,你说这大早上的。
拿一张昨天的北京晚报看,有一个史铁生的纪念专号。有一篇他以前写的文章,感谢在生活中曾经给过他帮助的那些朋友们。的确,朋友就是用来关心的,而那些被关心而不会忘记的人,就可以看做是好的朋友。
史铁生的作品我看得不多,主要是看过他写的地坛。印象深刻。
...
曲阜要建教堂,这是一个问题。
号称要搞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曲阜,建一个基督教堂,这事十分蹊跷。但官方的新华社却做起了“对话世界文明”的文章,这就比较弱智。
今年夏天,曲阜那个地方搞了一个尼山论坛,请来了一批神学家,搞一个儒耶对话,代表耶的一色是神学家,而不是“宗教学家”,可是谁代表了“儒”呢?
有几个公开主张儒家为宗教的,比如蒋庆,康晓光,还有主张将儒家建设成公民宗教的陈明,似乎都没在对话的儒的阵营里,参与的是一些纯正的“学院派”,学院派,是儒家之研究者,而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