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高书生

高书生,1961年12月生,河北井陉人。1984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先后在河北财经学院、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体改办等单位工作。目前从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 曾担任《经济日报》理论周刊“双周热点”专栏作者,参加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和“十五”重点项目及其它多项课题研究,参与多项改革方案的研究和制订工作。2002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改革设想,被世界银行做过时限为75年的精算验证,认为切中了现行制度存在的许多缺陷,大多数建议均比较合理。gaoss@vip.sina.com

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浮现


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浮现 ——

    73岁的赵人伟再次成为决策部门的座上宾。

    这位因研究收入分配制度而获得过孙冶方奖的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前所长最近频繁地穿梭于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中央政研室等高层部门,反复力陈他的观点。

    “嘴巴都说干了。”赵人伟对本报记者说。

    赵说,收入分配问题说了十几年了。但这次有些不同以往—...

Read more

国企分配改革:出路在哪儿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有企业面对的竞争将是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也将更加激烈。搞好国有企业分配,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基础,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需要,也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的保证。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已经明确,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暴露出来,应加快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建设的步伐。


    (一)促进国有企业分配与市场接轨


  &nbs...

Read more

国企分配改革的制度缺陷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有些问题甚至很尖锐,集中表现在:激励与约束两方面都存在制度缺陷或障碍。
    (一)国有企业分配缺乏内在的产权约束
    企业分配机制同其产权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有企业分配缺乏内在的产权约束是分配制度改革最严重的制度缺陷。过去,在“两权分离”时期,国有企业仅仅拥有经营权,国家虽然拥有最终所有权,但只能在外部对企业分配进行制约;现在,国有企业改革虽然按照“两种所有权分离”...

Read more

国企分配改革:已经做了什么


    (一)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阶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从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到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等纵横交错的若干阶段,应当说,分配制度改革贯穿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个过程之中。大致说来,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梳理并规范国家与企业、国家与职工两方面的分配关系。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实行企业利润留成办法、分两步实施利改税、恢复和试行计件工资制和奖金制度等。
  ...

Read more

为事业单位设计社会保障新制度


    薛小和:这些年来,国家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投入了很大力量,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险的制度框架。从理论上讲,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就应被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但你上周说,为了处理社会保障历史遗留问题,应该为即将改革的事业单位的职工重新设计一套社会保障新制度。为什么?
    高书生:从改革实践的情况看,很多科研院所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都在社会保险问题上遇到极大的困难,所以,倘若不在社会保障改革思路上谋求突破,势必极大地制约甚至阻碍事业单位改革。在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上,事业单位改革确实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一是设计一套社会保...

Read more

事业单位改革要以人为本


    薛小和: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由国家发改委、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主办的“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经验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拉开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在改革之初,人们将视点集中于解决冗员问题,当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越发证明人员问题的严重。所以,就有了这样一句话:“改到难处是人员”。事业单位改革是如何处理人员问题的?
    高书生:事业单位改革中人员分流首选的方式是提前退休和内部退养。一般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或工龄30年以上的人员,都采取提前退休的方式进行分流。而对...

Read more

对垄断行业实行工资总额“零增长”


 
    薛小和:前不久,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传出信息,企业将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合理价格确定职工工资水平,从而拉开各类人员工资收入的
分配差距。但在更早些时候,一些研究人员警告说,我国的收入分配存在严重的差距,基尼系数一直在0.4之上,已经成为世界上40个收入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对这两则指向不同的消息你是如何评价的?
    高书生:我认为,现在收入分配中的问题是平均主义和差距过大并存,我们以国有单位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国有单位包括行政机关、事
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目前国有单位的职工约占我国城镇在岗职工人数的...

Read more

教育:能促进就业吗


    1999年6月,我们在甘肃省下岗职工代表进行座谈时了解到,这些下岗职工对企业安排他们下岗没有任何的怨言,因为在技术水平、职业技能等方面,他们比不过上岗人员。

    在同这些下岗职工交谈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那种强烈的求知欲。一名青工对营销感兴趣,并十分肯定地告诉我们:如果他能在这方面接受正规的教育,毕业后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由此我们想到,教育部门能否考虑对下岗青工接受正规教育试行“宽进严出”的特殊政策,即适当降低入学“门槛”,...

Read more

养老金制度转轨:还有别的办法吗?


    20多年前,智利领先一步,对其运转了50多年的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智利政府的高明之处在于:对养老金债务不仅“了如指掌”,而且完全由财政承担下来,并把债务分解到若干年中逐步消化。因此,智利并没有因为有一大笔债务,而拖累了建立新的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债务规模再大并不可怕,让其拖累新制度的建设,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在养老金制度转轨上,中国同智利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智利政府“快刀斩乱麻”,中国政府表现为“优柔寡断”...

Read more

就业与失业:始终沉甸甸的话题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学者预测我国又面临失业高峰,并说这是第三次。我不知道这是怎样排序的。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这是第三次可以说过去的,如果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这次就应该是第六次了。

    第一次失业威胁产生于新型政权建立初期。由于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社会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十分严重,失业率高达12.6%,失业者达400多万。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只用了3、4年时间,基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随后开展的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整个50年代,我国基本上没有出现失业问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