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文信

朱文信,亦名闻中,70年代出生,哲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先后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学术机构访学,现于中国美术学院社科部工作;主要文章有《梵,吠檀多,瑜伽》(载北京三联《读书》2011年第9期),《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北京三联《读书》2010年第1期),《第二轴心时代的福音书》(北京三联《跨文化对话》第26期),《阿凡达里的东方元素》(《上海书评》2010年3月),《商羯罗的智慧瑜伽》(北京大学《哲学门》第23期)等。 结集作品有《梵·吠檀多·瑜伽》、《愚鲁斋札记》、《精神的黄昏》和《精神的守则》等。

讲座通知:海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基督教




演讲者:邓守成教授(伯明翰大学)
演讲题目:海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基督教
演讲时间:2009年6月9日(周二)晚上6:30
演讲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12楼会议室
主办: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主持人:王志成教授



Read more

古鲁那纳克显世


在那末后的日子,众人的祈祷达于天上
  古鲁那纳克显现人间
  诸门徒认出物质时代的圣者 迎上前来
  啜饮那莲花足的甜蜜
  
  古鲁那纳克重建了达摩
  种姓的迥异归一
  贫富的界限夷平
  这人类的老师,从他
  一个崭新的族类诞生
  
  他们谦卑地礼敬诸人
  师尊和门徒同心
  他吟唱的圣名给我们新生
  在这物质的时代,他是拯救的主
  
  那纳克显现,世界被照亮
  光在上升,夜在隐退
  无论何处,只要那纳克曾驻足
  那地就成了崇拜的庙宇
  
  悉达显赫的席位因之改名
  瑜伽的习所成了古鲁的道房
  神圣的歌声在人群中持久唱响
  信徒的住房都有对主的崇仰
  
  古鲁行于四方
  在全地寻找自己
  那...

Read more

神秘的话语:“我不能,除非你同意


诸有神论宗教中都会遇到这样一类对神的言说——“我不能,除非你同意”,此话中实藏有重要的秘密,它是超越自我本位的秘道,也是简单的多的、趋向神的直截了当的情感通道;并且,还是虔信瑜伽的心脏。
它的意义在于:一表达了信心,二意味着奉献。
信心是出于对神伟大的信靠,从而构成了一种将自己毫不犹疑清去的虚己行为,由于其重要性和特殊的分量,所以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神秘祝语会这样开篇:“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属于他们。”
所谓的“虚心”实指消去我执的人,一切由神来安排,不以己意来干扰神的旨意。内心的掌权者是神,而不是“我”。这一点,耶稣自己就是最好的典范,本来以他的大能,可以轻易摆脱十字架,他...

Read more

旧文存记:老子:天道和人心(三)


从有限到达无限的道路无所不在,就象从一开始数数,粗粗看来,这似乎是条有限的路途,而且每每转移到下一个数字时都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以为可以穷尽它,结果,却不知不觉已经踏入了一个无限的神秘之境。
                                ——闻中
我们要忠于哲学的英雄本色,我们不能回避。我们不能满足于小心谨慎,我们还要圆满。谨慎是好的,但在面对“宇宙”时,没有必要象一个乡巴佬那样事事疑虑。实证主义就是这种乡巴佬的哲学。
                               ——何•加塞尔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Read more

宴席即将开始,我却迟迟未肯动身


主啊,我知道,那是你摆的宴席;为了这场宴席,我甘愿忍辱负重,各处漫游。我心怀骄傲,虽时候未到,也无人信我是你的客人。但现在,灯火已逐一点亮,客人也陆续到齐,可唯独我,手持邀函,却还遥在他乡,迟迟未肯动身;

糊涂的我啊,究竟在摆弄些什么,以至于不顾那赴宴的时辰,为了这场宴席,我已倾尽所有,对你的赞辞和我所有的日夜,俱已一一备好。

我知道,除了来到你面前,将它们全部呈献,再无更高的荣耀。我知道,我所有最终的骄傲都源自于此,时光飞逝,岁月无声,宴席即将开始,可是,究竟为何,我却迟迟未肯动身。

Read more

师公老和尚的开示


灵源

民国三十六年冬禅七中。我上方丈请开示。师公问我你用什么功夫。我说。亦念佛。亦参禅。禅净双修。问。你既念佛如何能参禅呢。我说。我念佛时。意中含有是谁念佛的疑情。虽在念佛亦即是参禅也。问。有妄想也无。答。正念提起时。妄念亦常常在后面跟著发生。正念放下时。妄念也无。清净自在。师公说。此清净自在。是懒惰懈怠。冷水泡石头。修上一千年都是空过。必定要提起正念。勇猛参究。看出念佛的究竟是谁。才能破参。你须精进的用功才是。问。闻说师公在终南山入定十八天。是有心入呢。无心入呢。答。有心入定。必不能定。无心入定。如泥木偶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问。我要学师公入定。请师公传授。答。非看话头...

Read more

旧文存记:诗人的友谊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宗岱的名字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一个。做为诗人,他的早慧,跟拜伦、普希金一样,1919年,年仅16岁便被文艺界誉为“南国诗人”;18岁接到文坛权威郑振铎、茅盾的来信,邀请他加入当时全国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为该会在广州的第一个会员;二十年代大部分时间在欧洲游学;三十年代更凭着才华横溢的诗论家和诗人的耀眼光芒被当时的学界和诗坛所注目;解放前夕,蒋介石曾四次派人邀见,均被他谢绝;一直到五、六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了有名的中草药医师为止。这段岁月,按当代青年学者陆键东的话说,“梁宗岱已将一个诗人所应有的传奇人生演绎到了极致。”而我认为,在梁宗岱的一生中,最精彩...

Read more

与"信仰之海"相关



弗莱明和米歇尔所要细加考量的可能是库比特的初版《信仰之海》,一种试图由内部改革基督教的尝试。自被主教解雇——因拒绝放弃自己在颇富争议的书籍《神居于你我之中——基督教人道主义的一个案例》所提出的观点——以后,弗莱明已成为网上讨论中的特殊人物。 当然,他不是第一个因表达激进信念而被开除的安立甘宗的神职人员。早在19世纪70年代,约克郡的沃伊赛因拒绝承认耶稣的神性和地狱的存在(并宣称神之爱无所不包)而被剥夺了其牧师职位;在20世纪的初年,当时伍斯特的主教查尔斯因教会司铎人员彼贝先生质疑某些教义,而迫使他递上辞呈;同样,在1911年伍彻斯特的主教泰尔伯特撤去了汤普逊的神职,只因其出版的《...

Read more

在于钟华说《书谱》后的总结


昨晚在于钟华处听其讲《书谱》,于钟华口才与学养俱佳,所以讲者怡怡,听者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整个兰园小区如往常一般地被夜色覆盖,而于钟华的工作室里却在燃烧精神的火把,诗人海子曾云:“万人欲将此火熄灭,独我将此火高高举起。”于钟华正是这样,将技术时代无人崇仰的第一流古典书论在某一普通住宅区里打开,然后深入挖掘,细细品读,将内部的书道秘密一并交出,递给他人。于钟华不但有这份热情,也有这份能力。因为这里毕竟不是学院,所以这幅场面特别令人感铭:门外是大车之槛槛,空中是飞机之轰轰。而室内却是于钟华凭借着自己对书道之体悟,来谈论着孙过庭之《书谱》。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于钟华最后让我做个小结,我...

Read more

《肖德权墨痕》编者后记




7031  这本册子原应早就编好付印的,之所以拖延了大半年,其责任在我。除了种种客观原因外,也与自己编此书的同时期的心态有关,因我此时也正逢上自己人生中的几个大转折时期,诸如身份的改变,趣味的转移等等,尤其是个人知识和生命的信仰基础发生了结构性调整。这一切的发生也大大地动摇了我以前的重轻省而轻根基、重趣味而少承担的知识追求。我觉得自己的整个精神世界似乎都处在重返混沌而又百废待兴的阶段。这原是发生在与他人无涉的个人精神领域,我质疑的也仅仅是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选择而已。但由此而来的却是对以往轻省人生所产生的某种恶感,对原来的知识也大有一并拒斥之势,了无兴致,这也不免多少连累了曾经珍惜过的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