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怡然

196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工厂从事技术工作。1991年调入政府机关从事企业管理工作。1996年提前退休。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6)——关于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另类思考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6)——关于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另类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剥削
通常意义的剥削是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占有既可以是采取直接的形式,这是指一种权力的运用,即通过对劳动者本身的占有或半占有进而无偿占有其劳动成果,如前资本主义就以这种形式为主;也有间接的占有形式,这是按马克思的说法,劳动者形式上是完全自由的,通过劳动力的买卖,即指通过等价交换形式,按商品价值购买劳动力,劳动力在使用中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商品价值,形成以资本价值增殖的形式出现的剩余价...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与剩余价值的另类思考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与剩余价值的另类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资本总公式;矛盾;剩余价值DG
马克思在阐明货币转化为资本时,提出了资本的总公式:G-W-G¢。在流通过程中,G变成了G¢,价值有了增殖,其中的G¢=G+DG。马克思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DG叫作剩余价值(马克思假定资本的增殖额DG恒为正值,实际上资本的增殖额DG还可以为零或负值)。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矛盾的。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分析,是马克思揭示剩余价值来...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4)——社会生产消费等是有机的整体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4)——社会生产消费等是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社会;生产;消费;整体
人类要依赖空气、水和食物等诸多物质资料才能生存;自然界中除了空气、水等有限的几种物质资料之外,其他人类所必需的能直接满足我们需要的诸多物质资料是有限的,不足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艰苦的物质资料“生产”,就必须把自然界中不能直接满足我们需要的资源通过劳动改造成能够直接满足我们需要的物质资料。这种改造过程是很艰苦的,因此人类始终追求能用较低...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3)——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方法论问题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3)——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失误;混淆;方法论;先验
各种经济理论的出现都是与当时经济发展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国家的“财富”如何能更快的增长,经济学的商品价值理论就是要回答如何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如何获取更多的“交换价值”或“货币”的问题。因此商品价值理论只关注生产以及“供给...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2)——马克思的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的关系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2)——马克思的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生产力;商品价值量;关系;正比;反比
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一个普通的,但却是广泛应用的原理。这个原理和客观现实是否有矛盾?客观的事实是,在科技不断进步,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商品社会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力是成正相关的变化(至于国民生产总值与商品社会价值总量的关系拟另文评点)。已经有许多人对此原理提出过各种质疑,但因为没有击中要害,都被固守...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1)——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1)——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关键词:商品价值;生产费用;效用;比较利益
“话说”(30)既然已经谈到了商品交换的比较利益新原则,本文就顺便讨论一下备受争议的恩格斯名言:“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恩格斯指出,因商业而形成的第一个范畴就是价值。在研究商品价值的问题上,曾经有两种对立的角度与途径。一种是强调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强调生产、供给的作用;另一种则强调效用在商品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强调消费、需求的作用。在近代史...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0)——商品交换的比较利益新原则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30)——商品交换的比较利益新原则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商品交换;交换原则;等量劳动交换;比较利益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交换关系的实质是劳动交换。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就常常被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者解释为是等量劳动相交换,甚至只是生产领域中的起点形态的等量耗费劳动相交换。这是因为自古典劳动价值论产生以来的商品价值论的实质就是耗费劳动价值论。但是,在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正确的一面应该是有效劳动价值论。因此,马克思的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就不应是起点形态的等量耗费...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9)——关于劳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9)——关于劳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劳动;系统性;整体性
人类劳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在其不断发展演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强烈地呈现出了过去流行所孤立研究的各简单要素所没有的许多新的特性以及系统整体的特性。现今人类劳动过程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发展的阶段。我们对人类劳动过程的认识就不应该再停留在过去流行的孤立的、静止的、机械的僵化认识上,而应该比前人更深刻、更全面、更具系统整体观点,否则只会扼杀劳动价值论发展的生机。
对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系统的...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8)——关于劳动价值论中的“劳”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8)——关于劳动价值论中的“劳”
关键词:劳动形态;起点形态;终点形态;有效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劳动”一词的内涵极其丰富,遗憾的是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劳动价值论中的带有根本性的“劳”字的各种含义也还值得去细究。人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角度来观察劳动,它就有不同的表现。人们对劳动曾进行了如下的分类:
1、从劳动进行的时态的角度区分,可以分为现在时态的流动状态的活劳动、过去时态的凝固状态的死劳动(又称物化劳...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7)——评几个重要的流行的浅化“劳动”的观点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7)——评几个重要的流行的浅化“劳动”的观点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劳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社会分工
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劳动”。“劳动”一词是对已有的众多具体的劳动的抽象概括。经典作家对劳动有过许多论述。归纳起来重要的有下列几点:
1,“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232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