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怡然

196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工厂从事技术工作。1991年调入政府机关从事企业管理工作。1996年提前退休。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6)——潜劳动的实在性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6)——潜劳动的实在性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劳动时态;活劳动;死劳动;潜劳动
“劳动”一词是对已有的众多具体的劳动的抽象概括。所谓抽象,通常是指舍象掉事物非本质的因素,而抽象出本质的因素。这种抽象的正确与否是要由实践来检验的。如果这个抽象是正确的,则能圆满地解释经济现实并预测经济未来的发展;如果这个抽象是不完全正确的,则在解释经济现实或预测经济未来发展时,就会遇到困难与挑战,人们就要对原有的抽象进行必要的修正。人类劳动具有主体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知识性...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5)——抽象劳动不是现成的出发点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5)——抽象劳动不是现成的出发点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
马克思的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中的“抽象劳动”,其真实含义只是指在社会分工,以及由于社会分工而造成的劳动产品的交换过程中,要使各种具体的劳动转化“折算”为全社会统一的、有效的,即可以直接相互交换的劳动。这是在社会中进行抽象的过程,并不是真的存在什么可以事先在大脑中逻辑抽象出的作为出发点的抽象劳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追随者和捍卫者大都曲解了马克...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4)——“两种”劳动二重性辨析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4)——“两种”劳动二重性辨析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生产领域;交换领域;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马克思曾自豪地说:“劳动就它表现为价值而论,也不再具有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35455]劳动价值论者大多都认同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的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3)——“商品使用价值”的用法建议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3)——“商品使用价值”的用法建议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使用价值
流行的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在,都没有说清楚物的使用价值的大小或高低是如何衡量比较的,但却常常说某某的使用价值很大,某某的使用价值很小这样的含糊其词的语句,诸如通常所说的水、空气的使用价值很大,但交换价值却很小甚至没有;钻石的使用价值很低,但交换价值却很高等等。可是人们并没有给出上述物的使用价值大小的衡量比较标准,而交换价值的大小却是有现实的比较标准的。这种含糊其词的说法竟然被流行的...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2)——流行观点对马克思的使用价值的误解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2)——流行观点对马克思的使用价值的误解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使用价值
“话说”(21)指出马克思在他的理论中用“使用价值”这同一的术语表达了三种不同含义,这就使得有人往往只注视了容易引起误解并产生矛盾的马克思关于使用价值的第一、二种含义的使用,而忽视了对政治经济学最有意义的第三种含义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深入研究与发展,造成了一些重大误解。在“话说”(21)中指出,不应该把“物的使用价值”...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使用价值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有用性;物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效用;社会需要
一词多义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用同一术语来表示不同的内容也是许多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存在着的现象。诚如马克思所说的,用同一术语来表示不同的意思是容易发生误会的,但这种现象在任何学科中都不能完全避免。因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表面到本质的发展过程。只有在人们对原用同一术语所表示的不同的内容之间的本质差别能够清醒地把握住的时候,才会用不同的术...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0)——商品价值源泉与商品价值决定问题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20)——商品价值源泉与商品价值决定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源泉;价值决定
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先有商品交换的事实后,才引起人们对说明商品交换比例的商品价值的思考。各种商品价值理论就是用来说明不同商品之间交换比例是如何决定的。马克思等劳动价值论者认为决定交换比例的基础是劳动,这其实只是就商品价值的质或商品价值源泉而言的。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如何决定、表现、比较则是商品价值决定的问题,它还受时空与市场等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围绕劳动价值论所发生的众多争...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19)——“个别价值”的提法不科学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19)——“个别价值”的提法不科学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
在“话说”(4)中关于商品价值的讨论指出,商品价值不是静止的先验的存在,商品价值不是创造出来的。但是,由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两个重要的特殊的前提,[说(12]在这两个重要的特殊的前提下,马克思就将生产领域中起点形态的劳动耗费与交换过程中转化变成的结果的终点形态的抽象劳动人为的统一在一起了,模糊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所谓的商品价值源泉和商品价值...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18)——流行观点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几点重大误解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18)——流行观点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几点重大误解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劳动时间的质;劳动时间的量;平均;折算
“话说”(17)指出,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表示在理论上是一种一定和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条件及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客观地存在着的某一量值,但它迄今为止还是无法事先进行计算的量,只能在商品交换的社会过程中相对地确定,这是关键点!各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是随着其劳动生产力的不同而不同的,但商品...

Read more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17)——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话说劳动价值论的“破”与“立”(17)——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自然尺度时间;经济尺度时间;加权平均;折算
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的关系问题,在我国已经争论了五十多年,耗费了很多有才华的经济学家的精力,但还得继续争论下去。实际上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各是如何决定商品价值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恰恰偏离了马克思关于劳动与商品价值关系的认识要点: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预先就能知道的,而是生产领域中的起点形态的自然尺度的劳动时间,在商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