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海就

199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获工程学学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北京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研究员。国内致力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及传播的青年学者。
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哥本哈根商学院(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战略管理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gegic Management and Globalization,SMG)访问学者,师从中心主任Nicolai,J.Foss教授。

如何看企业家退休:企业家与资本家关系的视角


  最近一些企业家,特别是马云和史玉柱退休的消息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人说他们的退休是完成了从企业家到资本家的蜕变,企业家角色的转变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也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阐述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关系,包括指出两者难区分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第二个部分是理论的应用,本文将以对“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和“政府投资问题”为例,说明有关企业家和资本家关系的探讨为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企业家与资本家难区分

  企业家和资本家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概念,...

Read more

城镇化的敌人是城镇化


  1、城镇化在十八大后成为财经界的热词愈演愈烈,多位高层也就此表态,不出意外在未来十年成为纲领性经济政策。你怎么看待城镇化?城镇化该由谁来主导?

  自中央领导,特别是十八大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来,城镇化已经成为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纲要。城市化和城镇化虽然是两个不同概念,但如党国英教授所言,没有根本区别,城镇化一般是指小城镇化,城市化一般理解为大城市化,但城镇化也可以包括大城市化,在这里,城镇化包括了城市化。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有这么几个背景:一是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人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衣食住行的满足,而是向往“...

Read more

柯兹纳“警觉的企业家”及其改革蕴意


  在过去几十年中,也许没有哪位经济学家像柯兹纳(Israel M. Kirzner,1930-)一样尽心尽力地研究经济生活中企业家才能的作用。

  企业家才能是奥地利学派(以下简称“奥派”)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柯兹纳,这位当代奥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对奥派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发展了奥派经济学的企业家才能理论。本文将介绍柯兹纳的企业家才能理论,并说明这一理论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柯兹纳之前的“企业家才能理论”

  古典经济学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以斯密为代表;另一个是分配问题,以李嘉图为代表。19世纪之后,分配问...

Read more

如何突破改革之难


  最近,高盛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中国新一届政府会进行一些改革,但出台非常大的改革则比较困难”的观点,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同。当前,普通民众有强烈的改革诉求,而高层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改革的决心,如习近平总书记月初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李克强副总理不久前也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说明改革的呼声很强,改革已经是上下的共识,但另一方面改革的难度又很大,这意味着改革处在一个窘境当中。但高盛的研究人员的结论是基于客观的现实条件的分析,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

Read more

“公地悲剧型”制度与经济危机


  近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差强人意,股指创出近年来的新低,相反,美国的股指却是创出近年来的新高,为什么中美两国的经济表现差异如此之大?对此,当然有人会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去解读,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着眼于政策,如林毅夫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说:“上一轮积极反周期政策更多是用货币政策,比较少采用财政政策。用货币政策流向比较难监控,因此带来了物价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我觉得下一轮反周期政策同样应该是超越凯恩斯主义,但更多的是用财政政策而不是用货币政策”,显然,他主张用一种经济政策去替代另外一种经济政策。

  经济危机是“公地悲剧型”制度的...

Read more

经济“维稳” 饮鸩止渴


  最近一段时间,为对抗经济下行的风险,各地又重新启动了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政府投资又有抬头的趋势。陕西省、广东省、广州市、贵州省、宁波市、长沙市和南京市等都推出了以“稳增长”为目标的投资计划,给出的投资金额很惊人,如长沙市的投资金额超八千亿,而贵州的总投资额则超过三万亿,湖北省提出的目标是“三年内投资万亿,打造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用积极投资的办法应对经济下行的意图非常明显。但这种手段能不能解决经济下行问题呢?笔者认为这种手段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贻害无穷。

  近一年多来中国经济的明显下滑,很大程度上就是2008年“四万亿&...

Read more

减少审批项目 更应精简机构


  国务院常务会议取消和调整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是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作出的,所以这一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可否认,如这一改革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将有助于释放民间经济的活力,助推经济增长。

  但是,不难发现,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如媒体和证券发行的审核等领域,行政审批仍然像一块坚冰一样,没有触动。

  此外,减少审批项目,是否就能有效地减少行政权力?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过去几年,政府的审批项目确实是减少了,有数据显示,国务院十年来分六批共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9.3%,但是相关部门的政府权力没有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

Read more

什么是城市化的根本问题


  最近城市化的话题又多了起来,这不奇怪。在经济陷入低谷的时候,怎么才能摆脱经济困境呢?人们会想到城市化,因为我们的工业化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而城市化的水平相对还比较低,通过城市化来拉动经济就成了决策者考虑的招术。其实,一直来,地方政府也在动“通过城市化拉动经济”的脑筋,比如不久前开封市要投资千亿打造一个新城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还有前几年重庆市也是这样做的。那么城市化的核心是什么呢?如果城市化是一条出路,那么为什么包括开封和重庆在内的地方政府的“城市化”意愿和举措会受到普遍的质疑和批评?如果这些地方政府的城市化战略有问题,那么城市化的...

Read more

地方政府“科学”投资就能“稳增长”吗


  近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就在上周,开封市政府宣布“投资千亿,再造北宋开封”,湖北省提出“三年内投资万亿,打造长江经济带”,此前的6、7月份,陕西省、广东省、广州市、贵州省、宁波市、长沙市和南京市等也都推出了各自推出了以“稳增长”为目标的投资计划,其投资金额少则几十亿、上百亿,多则上千亿,甚至上万亿,如长沙市的投资金额超八千亿,而贵州的总投资额则超过三万亿,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地方政府公布的投资总额就达到甚至超过了2008年中央提出的四万亿刺激计划。

  地方政府不能作为投资主...

Read more

《预算法》为第二宪法 修订是一个契机


  《预算法》被认为是第二宪法,它的修订被认为是推动宪政民主的一个契机,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几年甚至是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因此,这次的修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公众应该积极参与,使这部法律成为开启中国宪政转型的里程碑。

  预算的数据在地方层面才是情境相关的

  《预算法》通俗地说就是关于政府如何花钱的法律,政府的钱都来自纳税人,政府没有权力自主决定如何花钱,而是要根据纳税人的要求花钱,为了防止政府乱花钱,因此需要一部相关的法律,来制约政府的行为

  《预算法》通俗地说就是关于政府如何花钱的法律,政府的钱都来自纳税人,政府没有权力自主决定如何花钱,而是要根据纳税人的要求花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