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毕国才

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

一雷惊蛰始 养生切莫随


二十四节气“话食”篇——惊蛰 

 

一雷惊蛰始  养生切莫随

    本周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三——惊蛰。蛰有藏之意,“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说的是惊蛰节气里的雷鸣惊醒了冬眠的虫蚁,它们走出洞穴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因此,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预示春天的回归。

    其实,真正使冬眠的昆虫“惊而出走”的并不是轰鸣的雷声。惊蛰前后大地回春,天气变暖,地表气温逐渐上升,冬眠的动物随之苏醒,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孵化,于是呈现出万物复苏...

Read more

雨水节气盼甘霖


二十四节气——雨水

 

雨水节气盼甘霖

    明天,将迎来春天里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说的是春天里,雨水对草木的重要作用。进入雨水节气后,降水量会逐渐增大

    2月9日,在人工帮助下京城喜降2011年第一场雪,这场60年来最晚的初雪结束了北京长达108天“无水”时光。但据气象部门报道,京城新年的第一场雨仍遥遥无期。长久的干燥天气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干燥症”成为了一种流行病,越来越普遍的被京城人熟知。放眼其它地区,山东...

Read more

回家过年,何陋之有?


    近日,新东方的一位教师在微博上发了句“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陋习”,顿时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认为春节回家,不仅成本增加,而且造成交通拥挤,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纯属落后的传统习惯。然而,这种观点遭到更多的人的炮轰,大家纷纷在网上留言呼吁“回家过年,保卫春节”!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古时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再加之人们思想的局限性,认为祭祀是个人和整个家族命运的决定因素,因此非常重视祭祀活动,并将之视作民间过年的重要礼仪。而宗族...

Read more

活着是一种修行


    近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北部连日暴雨成灾,引发的山泥倾泻造成六百余人丧生。在强大的自然灾难面前,人类坚韧而顽强地抵抗,让生命更显弥足珍贵。然而,另一则新闻--富士康新年“首跳事件”却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在震惊的同时不禁思考生命的内涵,活着的意义。

    生与死,其实是任何人、任何时间段里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人生的三万多个日夜,充斥着成长的阵痛、现实的无奈、青春消逝的悲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对于悲观者来说,这是个沉重的哲学命题,无法参透其中的内涵;而对于乐观者来说,这是一道轻松的实践题,活着就是生命的本真存在,活着就是...

Read more

有一种治堵措施叫“礼让”


     一直很喜欢 “六尺巷”故事,说是康熙年间大官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问题上发生争执,张家人飞书京城想让张英“摆平”吴家。张英大人阅过来信,挥笔回信赋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见信很失望,但也主动将垣墙拆让三尺。而吴家人看到张家的豁达谦让后非常感动,也把自家围墙向后退了三尺,于是就有了“六尺巷”的佳话。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汽车已成为与手机一样的生活必需品,但随之而来的交通问题成了北京的“心头大患”。2010年12月24日,北京...

Read more

从秋分想到的


二十四节气“话食”篇——秋分

 

从秋分想到的

     秋分,这天是一年中太阳第二次直射赤道的日子,这一天,将南北半球阳光均分,也将昼夜长短均分。

    秋季开始于二十四节气的立秋,终止于霜降,而秋分,恰好平分了这并不算漫长的九十天,“平分秋色”一说,也便是来源于此。

    大自然是位博古通今的哲学家,他总是致力于用自然的力量给人们启示,这秋分时节的“平分”二字,自古便是众说纷纭、争议不断的话题。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群雄并起,都想要...

Read more

多事之秋,多反思


    8月7日,正逢立秋之日,一场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重创了甘肃舟曲,致使近两千人遇难或失踪。就在舟曲的抢险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时,云南贡山、四川映秀等地又接连发生泥石流灾害,同样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市政建设的破坏。

    真是“多事之秋”。

    天有不测风雨,残酷的自然现象都是我们无法控制和改变的,自然原因的确是引发泥石流发生的直接诱因,但却远非自然因素这样简单。

    舟曲也曾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之地,素有“陇上江南”之称,过去为国家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为...

Read more

处暑,告别浮躁,走向沉静


二十四节气“话食”篇——处暑

 

处暑,告别浮躁,走向沉静

    8月23日是处暑。处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就意味着酷热的暑期结束了,到此为止了。

    夏天结束了,就意味着秋季的开始。这个时期,气候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因此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所以再过一些日子,山楂就要下来了,这是时令的水果,大家可以多吃一些。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保持饮食清淡,...

Read more

过一个清淡的小暑,画一个南非的句号


二十四节气“话食”篇——小暑

 

过一个清淡的小暑,画一个南非的句号

    世界杯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少了南美双雄的世界杯让人觉得这场盛会没了主角,一场盛会变成了一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美国大片。

    今年的世界杯,就是这样让人上火。如果巴西赢了荷兰,如果阿根廷赢了德国,那么南非的夜晚无疑将会成为一场美妙的盛会;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如果世界杯的什么事情都和你想象,都和你期望的一样,那就不叫世界杯了,那足球也就失去了让人狂热的理由。可能这样的结果其实早就尽在安排,尽在预料,只是我们从来都不愿意去接受,从来都...

Read more

夏至 VS 世界杯


二十四节气“话食”篇——夏至

 

夏至 VS 世界杯

    一大早,天气就燥热得很,窗外传来阵阵“知了……知了……”的蝉鸣,更平添几分烦闷。也对,今天已是夏至,本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到了。

    曾见人这样形容夏至,“昼夜交替,岁月中的音乐家弹奏黑白琴键;现在节奏慢下来,他在白色的钢琴键上用力敲出一个音符并等待长长的回音……这便是夏至”。很别致的想象,清凉如水,让人不觉心静自然凉。

    不过今年的夏至,注定是无法清凉的。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让这个6月充满了火热、激情、欢娱的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