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惊蛰始 养生切莫随


二十四节气“话食”篇——惊蛰 

 

一雷惊蛰始  养生切莫随

    本周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三——惊蛰。蛰有藏之意,“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说的是惊蛰节气里的雷鸣惊醒了冬眠的虫蚁,它们走出洞穴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因此,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预示春天的回归。

    其实,真正使冬眠的昆虫“惊而出走”的并不是轰鸣的雷声。惊蛰前后大地回春,天气变暖,地表气温逐渐上升,冬眠的动物随之苏醒,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孵化,于是呈现出万物复苏的景象。谚语有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然而,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此时个人养生与预防疾病大意不得。

    按照五行学说,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此,阳春三月是调养肝脏机能的大好良机。惊蛰时节随着气温上升,人体的肝阳之气升起而阴血之气相对不足,这个时期养肝要顺应季节万物生发的特点来进行。《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说的是春天里万物始发,生机盎然,人的活动也应与气候相应,早睡早起,多闲庭散步,外出踏青,使自己保持健康向上的志向。在饮食上,多食用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北方的气候较为干燥,而梨性味甘酸而平,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因此,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每年惊蛰前后,各大药店都会兴起“败毒”热。众多市民蜂拥而至,抢购“中败毒”等败毒药剂供一家老小服用,抵御病毒的侵袭。然而许多市民抢购行为只是一种惯性与盲从,缺乏理性指导。据专家介绍,服用败毒药剂确实有清热解毒、养肝败火的功效,然而人体体质分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每种体质的人经络气血、生理特征都不尽相同,并非都适宜在惊蛰节气前后服用败毒药品,尤其是老人与小孩应谨慎服用。

    药剂只是保持人体健康的辅助工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养生措施才是延年益寿的良方。“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愿大家在新的春季里,心态平和,心境豁达,寻找适宜于自己的养生方法,拥有新的健康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