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毕国才

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

学子“芒种” 宜清补


二十四节气“话食”篇——芒种

 

学子“芒种” 宜清补

    6月7日,千万学子将奔赴考场,繁忙播种希望。高考前夕,学子们书山揽胜、题海遨游,深夜里孤灯奋战;家长们深切叮咛、隐隐期盼,烛光下忧身虑食。

    有的家长觉得学生考前脑力消耗大,应该大补。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人参鸡汤轮番上阵;有些学生睡眠不足,依靠咖啡等饮料提神、兴奋大脑。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高考前应该怎么吃?如何吃才营养?还真是一门学问。饮食从来不是任意为之,想如何就如何,更多的是,顺应气候季节的变化。

&nb...

Read more

有“礼”有“品”


       

 

巍巍中华,礼仪之邦。古有“知书达理”以褒人,今亦讲“礼多人不怪”。荀子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做人的根本就在于不同等级的区分,在人与人的区分中,没有比等级名分更重要的,就等级名分来讲,“礼”是至关重要的。千年的中华礼文化,禁束过庶民的开放与自由;千年的礼文化,却也沉淀着一坛醇香文化佳酿

    何为“礼”?礼见于行,附于物。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赠别饯行,总须“有礼”,以表情意。礼不仅有礼行,更有礼物。古有称,《左...

Read more

经营管理中的十个关系


    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发展,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个科学的企业发展观问题,首先是观念、心态,其次是智慧和能力。古人说:大道至简,就是说最重要最根本的道理应该是很简单明了的。古人是如何表达的呢?叫天人合一。在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就是说,人要因循天道,顺乎自然,生命的本性就是平衡协调的机制。我们经营管理企业也一样,适应环境和平衡协调对企业发展来讲就是大道。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对立统一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一切矛盾着、对立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

Read more

文明的进步


根基深远、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一直是我们炎黄子孙津津乐道、引以为荣的骄傲。悠远、发达的文明指导我们在艰难的时刻承受起挫折、苦难,一往无前。

文明,不光是一种积淀,更是一种交流。我们的文明正以全新的、更自信的姿态,与世界在交流,与全球在交融。中国的文化圣人——孔子,正因为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不断传播中华文明的孔子学院,而广泛、深入的被世界知晓、研究。而在积淀中,文明也进行着摒弃与改变。SARS是人类的浩劫,带给了我们恐慌、灾难,但它也在无形中渗透了更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洗手”对于我们来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的几个动作。

上世纪日本侵华,他们惶恐的不是中国的坚兵利器...

Read more

和平年代的英雄


    这个冬天北京真是出奇的冷,气温屡创新低。但冰冷的气温并没有封冻我们对深处灾难中的海地人民的满心关切。这个以往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的拉美国家,在1月12日却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

    当地时间1月12日16点53分发生的7.3级强震给海地造成严重灾难,海地完全成了一座孤岛。这个位于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独立不过200多年,却一直内乱不断。一场强震,带给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们又一噩耗,可谓“极穷国的大劫难”。我们为苦难的海地人民祈祷。中国派出了国际救援队抵达海地开展地震救援工作。可驻扎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防...

Read more

这样的“作秀”值得提倡


    1997年《京都议定书》中提出的“低碳”,是希望通过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来延缓、抑制全球变暖。后来延伸出了“低碳生活”:是适应自然,融入自然,节能、环保的一种生活方式。

    上周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使“低碳”又被热议起来。低碳生活的公益宣传走向商场、站台,纸衣秀、熄灯一小时等活动也有声有色。但是,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仅仅是作秀”,“没有科学基础、过于形式化”,“走走形式、隔靴搔痒”。

    如果把这些活动看成是作秀,我倒觉得这样的“作秀”值得提倡。任何一项全社会性活动...

Read more

“多难”之下,如何“兴邦”?


    《左传·昭公四年》里这样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短短数十字,即提炼出“多难”与“兴邦”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可不叹古人思维的精辟。

    其实,中国古籍里向来不缺这种“得”与“失”、“安”与“危”、“福”与“祸”的历史辩证思维。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等。

    然而,“多难”与“兴邦”之间不是“种豆得豆”的关系。正如辩证法里所讲,矛盾对立的双方必须经过一...

Read more

中国馆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话食”篇——立夏 

中国馆与二十四节气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给人类带来福祉。”

    最近很是博人眼球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其设计理念正是遵循了这一真理。夏天,一点阳光也进不去,是“遮阳屋”;冬天,保证6小时的照射,是“采暖炉”。其秘笈是层层出挑的造型与夏日太阳高、冬日太阳低的自然规律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懂得这个道理。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运行轨迹,把运行15度所用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到来都预示着气候的温度...

Read more

少些“亡羊补牢” 多些“未雨绸缪”


    短短35天,从南平到合浦,再到雷州、泰兴、潍坊,校园惨案接连发生,触目惊心!一条条幼小的生命这样毫无征兆的逝去,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让人不寒而栗。

    在为逝去孩童叹惋、悲伤,为冷血凶手震惊、愤怒之余,“加强校园安全”的呼声此起彼伏,各路人马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填补安全漏洞——校门开晚了,赶紧提前开门时间;凶手冲进校园了,赶紧增配保卫;精神病杀人了,连夜排查校园周边精神病患者……

    反应之迅速,让人拍手称赞。但为何总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为何不能举一反三,未雨绸缪,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