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中的十个关系


    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发展,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个科学的企业发展观问题,首先是观念、心态,其次是智慧和能力。古人说:大道至简,就是说最重要最根本的道理应该是很简单明了的。古人是如何表达的呢?叫天人合一。在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就是说,人要因循天道,顺乎自然,生命的本性就是平衡协调的机制。我们经营管理企业也一样,适应环境和平衡协调对企业发展来讲就是大道。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对立统一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一切矛盾着、对立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因此,研讨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把握它的关系,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所以,我想就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十个重大关系,讲点认识和观念,与大家沟通,共同讨论。

 

一、企业和社会

    企业是社会公民,企业离不开社会,社会也不能没有企业。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是社会的、国家的,企业的责任主要是承担社会责任。进入市场经济,把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成了投资人,企业的目的变成了获取利润和发展自己,正是这个改革或叫改革阶段,这就是淡化了社会责任承担的任务、义务,不再承担社会责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说又倡导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靠社会生存和发展,企业应该回报和感恩社会。一个能融入社会的企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能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企业才会有生命力。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行善义举、公益事业,关注可持续发展,资源的保护,如我们汶川地震后的捐款、义卖,更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所有行为,如顾客承诺、员工权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节约能源、价值链打造等等,在这些背后应该是我们公司的伦理观和价值观,而公司的观念又应该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序良俗相契合。你得符合中华民族的要求和主流。

 

二、经营和管理                                                             

    经营是确定干什么,不干什么,朝什么方向走,达到什么目标。管理是如何做,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又省地实现目标。

    对一个企业来讲,经营和管理都是战略思考的重点。当经营方向正确时,最重要的就是管理问题,当经营方向不正确时,最重要的就是经营问题。

    有这样一句话:高层管理人员做对的事,中层管理人员把事做对,基层管理人员重复地把事做好。意思是说,高管层的主要职责是寻找正确的经营方向,选择正确的经营模式,确定正确的企业目标。中层的主要职责是领悟企业的战略策略,整合现有的一切资源,及时全面地规划督导。基层的主要职责是弄清工作的要求标准,执行既定的流程方法,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基层更多的要求侧重在执行力。

    在经营上,我们一直坚持专业也就是不跨行业和稳健的理念,同时也努力探索和创新。在管理上,我们接受和习惯了中国传统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这些年,也在科学管理,包括制度系统、规范标准、流程方法上,学习了许多先进的东西,使我们的管理能力、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还有许多管理方面的弱点和缺陷,如细节管理、沟通管理、团队执行力等,打造适合稻香村公司的有效的管理模式,还要走很长的路。

    总之,我们要敏锐地感受外部环境变化,适时或及时的转变观念,开拓发展思路,把握企业经营的方向,并努力使管理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式相协调。

 

三、继承和创新

    对我们企业来讲,继承和创新是一个重大关系。要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之间,去把握品牌的形象,产品的定位,销售的方式,管理的风格,传播的套路。

    具体讲,传统要素中所有好的能适应现代人需求的东西,我们都要继承。比如传统商业理念中的货真价实,诚信无欺,和气生财,比如传统产品中的经典种类,特色食材,优良工艺,比如传统管理中的精打细算、用人唯贤、典章制度。

    当然,比继承更重要的是创新传统资源,是与时相适,与时偕行。创新要靠智慧,创新要有分寸,不是所有新的东西都是好的和适合的。我们更应该注重渐进累积的改善,一点一滴的创新。有专家说,企业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而要在日常的平凡的经营和管理中让自己慢慢改变,做到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做合适的事。

 

四、生产和销售

    北京稻香村既做食品加工,又做食品销售,我们称它为一体两翼,工商互动。一个企业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很不容易,我们多年来积累了工贸一体运营管理的知识、经验与核心能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能力的价值,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相对优势。

    生产和销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在这两个方面,生产相对显得更重要些,从利润的产生说明了这点。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每一次加工厂的迁厂扩大升级改造都比较明显地推动了全公司的发展。当然,销售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的增长又会拉动生产的增加。

    如果说生产和销售是我们的两个事业部,那么两大部门间的协调就是一个重大的管理课题。这也是需要不断的依据发展提升水平的。产销业务流程是我们的核心流程,要在实践中下大功夫反复优化,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产销两个大部门的沟通亦可以说是比喻为人体的大动脉。

    除了靠制度流程和工具技术外,也要靠我们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文化和理念。我们没有部门利益和部门目标,只有一个终极的目的,就是服务顾客和适应市场。

 

五、制度和文化

    有人把管理分成三个层面: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事实上,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单独只用其中的一种管理方式。

    制度的背后一定是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制度。还有一个人治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关系,说到底,人治还是本源,因为制度是人定的,人可以改变制度,人要去执行制度。失败的企业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成功的企业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正确而强势的文化。

    企业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企业制度也要持续完善。制度建设要以文化为导向,这样的制度才有灵魂。制度管理必须和文化建树相结合,只有让多数人感受到制度和自己利益相关,这样才能彻底实施制度管理。

 

六、管理者和员工

    做管理工作只不过是担负了管理岗位的特殊工作。管理者也是员工,同时也是被管理者,管理者和员工的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转化或叫转接的。

    如果说管理者和员工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你应该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其次,要具有领导和管理的品格、素质和能力。

    在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上,管理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管理者是你在决定着双方关系的优劣,管理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员工的问题,下属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的责任。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人。

    任何一个岗位的管理者,要想做好你的工作,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让下属和员工认同你、追随你、信任你,而我们也必须善于激励沟通,关心帮助,指导训练下属和员工,所谓善于沟通,这里边也有个站在为了事业,为了员工的提升,真正的让对方感到关爱、善意的那种(批评、教育、处罚)。

 

七、分工与合作

    没有分工与合作,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分工的精细和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商品交换就是分工的结果、合作的方式。生产与销售是一种分工,管理人和员工岗位也是一种分工。

    一个组织必须要把所有的事分给所有的部门,分工是为了有边界、有效率、更专业、能负责地做好某一部分的工作,但分工不是目的,做好各部分工作的同时,完成好整体工作,也可以说整体做的好是在各部门都好的基础上才成,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才是目的。因此,分工做事只是手段,它把各部门的细化做好,再谈合理组合。合作做事才是目的。我们所有部门都要强化两个观念,一是服务,二是协同,要把为其它部门服务作为天职,把协同作为本份。合作要做到内在的和谐与默契,而不是表面的稳定与平静。

    一个企业如果把打垮和消灭竞争对手作为目标,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成功。过去有句话叫做船多不碍江,也就是在竞争中促提升促发展。在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都互为客户,同时,我们又都只有一个终极的客户,这就是顾客,顾客认可了、满意了,才有品牌和企业的成长,换句话说我们追求的是公司整体的绩效目标。

 

八、个人和团队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下半年,我们面临着奥运食品的供应,中秋月饼的产销,日常业务的开展,全年目标规划的实现,只有依靠团队去打硬仗、打大仗、打苦仗、打胜仗,同时,在严峻的考验中磨练和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团队是什么?团是一个口一个才,队是一个人,一个耳朵。就是说团队需要有口才的表达和竖着耳朵的倾听!有效的沟通和倾听是团队建设的根本。沟通有技巧和方法,本质上是心态,是做人。姜汝祥博士说:团队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观念,观念的背后是心态。诚信可以化解偏见,心态决定团队命运。

    如果管理人的心态不好,如果我们不会做人,不会沟通,这个团队就一定不会好。我们要看到和认可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价值,认同别人,就是肯定自己,用人所长,就是成就自己,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不要放大别人的不足,其实,别人身上的不足,正是你存在的价值。

 

九、品格和能力

    品格是做人,是德行;能力是做事,是才智。德才兼备是永远的选人和用人标准,古人讲五常,仁义礼智信,归结起来也是德和才。

    其实,品格和能力是相随相成,互相转化的,在一个人身上是非常具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品格也是一种能力,能力也是一种品格。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底线,如果非要排序不可的话,我们想一想,还是品格更重要些。

    我们说品格第一,能力第二,并不是说排在第二位的能力不重要,并不是否认能力的重要!如何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呢,需要实践,在干事中去看,看他的显能和潜能。一个人的知识不是能力,善于应用知识才是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修身就是个人的素养、气质、格局,修己才能安人,安人才能做事,知识可以学习,能力可以训练,品格只有修养,我们每个管理人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品格的修炼。

 

十、学习和工作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做成点事就要终生学习。艺不压身,学无止境。

    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也是十分辩证的。学习应该是为做好工作的进修,工作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所以说,工作即学习。许多人离开学校就不再主动学习,既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又不善于自我学习,这种人不会有太大的进取。

    其实,你看的书多,知道的多,只是有知识罢了,但知识不等于智慧,会思考、会应用才是智慧。一个善于学习,用心学习的人,处处皆学问,时时能学习,天天会提高。不善于学习的人,就是半年送他去读一期MBA也不成。有学习动机的人,主动专注去悟,反复切磋琢磨,恨不得把有用的东西全弄明白,没有学习动机的人,就是掰开了揉碎了喂他,都咬着牙不张嘴。

    总之,缺什么,需要什么,就学什么,通过学习开阔胸怀和视野,提高素质和能力,最根本的是学会思考,学会想事。学习就是人生,活到老,学到老。

 

    以上,我讲了经营管理中的十个关系,关系是什么,是联系,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经营管理企业的哲学,就是认知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分寸。经营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适用和有效,任何一个决策都是双刃剑,关键是分寸。分寸把握好了,就会少失利、多胜利,就可以使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就可以基业常青。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