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雨水
雨水节气盼甘霖
明天,将迎来春天里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说的是春天里,雨水对草木的重要作用。进入雨水节气后,降水量会逐渐增大。
2月9日,在人工帮助下京城喜降2011年第一场雪,这场60年来最晚的初雪结束了北京长达108天“无水”时光。但据气象部门报道,京城新年的第一场雨仍遥遥无期。长久的干燥天气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干燥症”成为了一种流行病,越来越普遍的被京城人熟知。放眼其它地区,山东干旱等级或达千年一遇,山西阳泉掘地1米难播种,郑州西流湖干涸并现裂纹……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让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水之重要。
本周三,中共中央颁布了2011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的重要部署,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争取“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势必对国家防洪抗旱减灾工作产生积极作用。然而,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专家崔晓黎教授所说,“一号文件”选题“水利”实为对以往水利失修问题的“补课”。那么,这次补课必须补得急,补得紧,补得全面。
解决旱涝问题的办法就在于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按照以往经验,每每汛期,把暴雨形成的洪水送往境外就算万事大吉,而干旱无雨时,挖地三尺找到水资源就行。正是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使得全国各地在防汛与抗旱工作中频繁转换。而在我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重上轻下”的问题,即重视地面上建筑,而忽视地下排水和蓄水系统的建设。据悉,仅在北京,就有超过80%的路面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而地下被地铁、停车场掏空后大面积的出现塌陷现象,这些都成为了雨水无法渗透地底、汛期雨水无法得以循环利用的祸首。因此,城市建设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赞美了春雨懂得人间的需要,主动滋润万物。倘若,“好雨”弄错了到来的时间,那么,我们不妨做些力所能及的调整,去成就他们福泽人类的美好愿景,也成就自己幸福生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