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涤

深圳发展银行总经理

股民的七宗罪(C)


股民的七宗罪(C)

孙 涤

 

原罪四,嫉妒

  上文曾提到,“有谁在看到‘比自己笨’的同事、同学、邻居、亲友在股市里赚到的居然比自己还多,还能按耐得住呢?” 嫉妒(个人根性)显然是盲从(群体行为)的根基。

轻信流言或过度冒险的行为,往往来自对别人(由辛劳或幸运带来)成功的嫉妒。股民明智的办法应该是,专注自己的投资,以及通过投资来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而避免与人攀比。行为心理学,例如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卡尼曼等人的“展望参照理论”(prospect theory)表明,人的心理目标、努力程度、感受到的满足和幸福,是很不相同的,个人的观感——产生于各自的目标、实力、直觉、风...

Read more

股民七宗罪 (B)


股民七宗罪 (B)

孙 涤

 

原罪三,盲从

在市场博弈中,人趋利避害的本性驱动着经济的发展,但正是“盲从”,把进取和避险推向过度,酿成了市场普遍的“贪婪”和“畏惧”,所造成的物质财富的大规模毁灭和生产过程的长期中断,就像我们在本次市场崩塌里看到的,甚至会超过战争和自然灾祸的损失。

盲从(herding)作为股民群体的“原罪”,并不在传统意义的七宗罪之列。通常它被译成“羊群效应”,也不足以反映其恶质。和自始至终温顺的羊群不同,盲从有极大的破坏力。你不妨想象动画片“狮子王”,非洲莽原上,成千上万的角牛狂奔豕突,狮子王为抢救幼狮贸然陷入阵中,立马粉身碎骨的浩大场景……

我们上...

Read more

股民的七宗罪(A)


股民的七宗罪(A)

孙 涤

 

以此为题写一点来自警的念头,已经很久了,迟迟未能动笔,原因是,在股市下挫时恐怕扫大家的兴头;更令人犹豫的,其实是怕遭人误解。和西人不同,国人向来违言“罪”(crime),不认同人有“原罪”(sin)。中文里没有“原罪”的概念,即使有,在语义上和与“恶”绑定的“罪”没什么差别。中国的哲学价值,也以“人性本善(人欲本恶)”为主流,和基督教文明的“人性因原罪而有缺陷,故必须加以限制”的认知大相径庭。反映到规则和约束的设计制定上,意旨和品味的出入也极大。故而一谈到“罪”,容易引起国人的抵触。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交代一下,在他看来,“原罪”(改称作“幽...

Read more

“明天会更好”系列之九 —— 明天的小政府、小企业


明天的“小政府、小企业”

 

    谈明天的发展而不谈政府、企业及其关系,不啻缘木求鱼:普天之下莫非政府——人无不在其下立命,率土之滨莫非企业——人大抵在其中安身。理想的状态,据称是“小政府、小企业”,历史上存是否在过,可以讨论,但笔者几乎肯定的是,在“明天”这种理想将日渐式微。

 

    先谈政府。政府就其本质是有组织的合法强制力,对下辖成员有能力实施刚性的约束。即便在(原始的)部落,成员在怎样围猎、分配采撷成果、婚娶生殖、祭拜崇奉、侵犯或抵御外部落,在在都须服从成规,自主选择是个别的例外。个体直接面对...

Read more

“明天会更好”系列之五 —— 明天的“资产配置”


5. 明天的“资产配置”

 

对于认真的证券投资者,从长期运作的角度,最关键的莫过于怎样把你的资产配置到不同门类的投资工具上。这比挑选哪只股票或哪个项目哪栋房子重要,道理很直白,坐进一条快船要比辛苦地划一条慢船更为有效,不过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回望多年来的投资经历,发觉许多人,包括自己,问题常常就出在这个环节。

传统的智慧以为,处理好股票和债券的比率就算是理直了资产配置的关系,比如年龄减20就是你应该投资债券的百分比,55岁时最好把35%的资产配置在低风险的债券上。这样的指引未免太粗也太浅,尤其是在金融海啸的肆虐之后,证券投资的环境已然大变,即使市面能够逐渐恢复到旧有规模,...

Read more

“明天会更好”系列之四 —— 明天继续发展是硬道理



4. 明天继续发展是硬道理

 

为什么说中国等亚洲市场会优于巴西等拉美市场?解释新兴经济长期发展的孰优孰劣,不容易,要说服他人就更不容易,这类判断将永远是见仁见智的。西方学界传诵一则掌故,当记者问周恩来(曾有留法的经历)怎样来判断法国大革命的功过时,周总理回答,还不到两百年,评价其历史影响还为时过早!因此,不如我把判断先亮出,中国优于巴西等国的理由,在于民众对“明天的价值”的不同认知和期待。哪个社会的民众对“明天”更重视,更愿意多付出,包括对“今天”做必要的忍让,它的经济就可望有更长足的发展。

“勤劳、勇敢”是人类的普世价值,联合国近两百个成员,能说哪个不勤劳勇敢?但为了...

Read more

“明天会更好”系列之三 —— 哪个新兴市场会更好


3. 哪个新兴市场会更好

 

我们多多少少解释了,1、股市不那么有效,否则波动不可能这么厉害;2、股市不完美,或称不是理性的,绝不等于说,阁下凭理性就能赚它的钱,它不是你(当然也不是你的领导或是你的投资顾问)所能超越的。

股市之难以预测,在于它的实质是人际博弈。别说证券投资博弈,影响结局的因素众多、长期未定、且互为因果循环作用,即使最单纯的两人之间对局,规则只有四条的围棋,有谁能预断博弈的结果?博弈的参与者以克服彼此为旨归,而博弈的动力源自本能和情感,它们规定了哪些目标才是值得竞取的,至于理性或逻辑分析,不过是达成已选定目标的工具,而不能用来设定目标。(不少哲学家论述过这层...

Read more

“明天会更好”系列之二 —— 股市的6D困境


2. 股市的6D困境

 

“明天”的股市不可预测,还是谦谨一点为好,别老想着击败市场,“抄底”或“逃顶”那类的好事。若你真想要挑入市时机的话,恐怕是翻黄历也比听股评忽悠来得强,基于人们的信念——投资是一种信念游戏——除了自己之外,你至少再没别的对象可去抱怨了。

不过有一点还须注意,就是不管明天的股市好坏怎样,你都得和其他投资人互动:整个市场的饼即使缩小,你仍旧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块;反之,市场的饼扩大了,也不能保证不赔得光光的。证券投资之所以能风靡全球而经久不衰,在于它的人际博弈的性质,人们于是都有兴趣探询,“哪些在明天会更好?”

先来看看两个卓有成效且为国人熟知的理财家的判断...

Read more

“明天会更好”系列之一 —— 股市的 “明天”会怎样


1. 股市的 “明天”会怎样?

 

“虎年大吉,” 开春第一个星期还来得及给各位读者贺岁。

虎年何以特别的吉利?除了引用《易经》里面几句话来佐证,就在于人们的信念:明天会更好。人类是唯一的物种,在本能之上要靠信念来求生存,去谋发展。小至一家一户,没有“明天会更好”的信念,妈妈不会这么辛苦养育孩子而爸爸也不会如此悉心教育他们;大到整个社会,正是有“明天会更好”的展望,才得以凝聚、积累、忍让,才值得和谐、谋划、探索。就是说,即使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人类也必须达观和乐观。

但何为“明天”,是次日?是下个月?是明年?是未来?甚或永久?雪莱之所以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