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郭宏超

《经济观察报》

电影《残花》——山里还是山外?


       看完韩国影片《残花》,留在内心深处的震撼久久难以挥去。故事讲的是钦海和妙魂的僧尼之恋,一对十八九岁男女的爱情。影片的音乐听起来很舒服,如涓涓流水,如深谷幽泉,空旷辽远,如泣,如诉。

从小就入空门的这两个小和尚和小尼姑脸上永远都挂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按说他们躲离了尘世,他们应该远离了烦恼。入世出世,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快乐?那你快乐吗?
故事发生在一个不知什么年代,几乎没有世俗背景的深山里,一座山上的寺庙里住着一群和尚,另一座山上住着一群尼姑,他们之间是有往来。这部电影里,俗世间的人只算是出现过一个半人,...

Read more

2008年



 
1、“对我的抹黑,就是对西丰的抹黑,...请管好你的嘴!不要乱讲”
--2008年1月7日,做出进京捉记者壮举的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在西丰人论坛里发帖说。随后张书记被“责令辞职”,11月,张被发现已荣任沈铁轻轨办的副总指挥,负责具体工作。再随后,在舆论压力下,张再次丢官。
点:太原杏花岭区检察*院检察*长何书生最瞧不起的人肯定是年初成名的辽宁西风县的前县*委*书*记张志国,他应该打心眼里蔑视他。何书生与张志国二人均以进京抓记者名满大江南北,结果可是差别大了。张志国这哥们上来罗织了个“诽谤罪”...

Read more

四上两会


       今年已经是我第四次参加两会报道了,每一次都是一段成长的经历。记得首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报道时,完全就像一直没头的苍蝇,碰到很多平时都难得一见的人物,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去抓新闻。但是今年的两会报道,还没有开始就让我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 30 年来最艰难的时刻,这个艰难不是前面的阻碍有多大,而是跟全球经济一样,我们的方向很不确定。那么,很显然两会会场将成为众多经济话题讨论的最重要的意见堂,关于促进增长、拉动消费、解决就业等等重大问题都将成为热门的话题。

...

Read more

我们都有原罪 ——对文怀沙事件的一点看法


       (写就于2009年2月22日)最近,关于质疑学者文怀沙过往经历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位99岁高龄的老人,媒体毫不客气地使用了血腥的文革风格式的标题:《文怀沙被质疑:年龄不实?徒有虚名?奸污妇女?》、《国学大师文怀沙遭质疑被指曾奸污妇女入狱》、《文怀沙原来是个老流氓》、《国学大师文怀沙遭质疑:楚辞学问只抵中学教员?》……

    从网上看到,说著名学者李辉扒了国学大师文怀沙的皮,质疑他的年龄、章门弟子以及“国学大师”和&...

Read more

久耕公款抽好烟 JI委闲来“打酱油”


(2008年12月28日写就)

今天晚上看到一条新闻《言论不当公款消费 江宁区房产局长周久耕被免职》,江宁区委近日对周久耕已作出组织处理决定。鉴于周久耕擅自对媒体发表不当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经初步调查,周久耕存在用公款购置高档香烟的奢侈消费行为。对此,江宁区委研究决定免去周久耕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职务,对反映的其他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这个周久耕真是太不幸了,1500元一条的烟,十几万元的表,几十万元的车,用网友的话说,网络的大手很有力,对久耕狠狠地做了“三个俯卧撑”,久耕同志就一头栽下去了!

谁让你抽这么好的烟,一点公仆的样子都没有。那也...

Read more

“成功告破”是个啥玩意?


20081224日,昆明市文化巷76号萨尔瓦多咖啡屋发生爆炸,一名男子受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这位名叫李彦的男子虽然作恶多端,但是临死前却也动了一丝恻隐之心,据说他实在是不忍心看着昆明市的那帮警察“笨死”。
李彦死前对身边的医生说公交车爆炸是我干的。随后,昆明市公安局高调宣布:7·21”昆明公交车爆炸案成功告破!
话说1224日,杀人魔头怀揣着他经常随身携带的定时炸弹,出入于各种公共场合,当他在昆明市的一家萨尔瓦多咖啡吧酒足饭饱,上完厕所出来时,挎在腰部包中的自制定时炸弹意外地爆炸了。...

Read more

《华尔街日报》的写作


特别感谢《华尔街日报》驻华盛顿工作室全体编辑与记者!

几年来,编辑们与驻华盛顿的办事处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为华尔街日报及包括Newsedge 和Factiva在内的各种工具写作的文章备忘录。它们融合了许多有用的写作观点与想法。我认为将他们的手稿编辑成册,希望对那些正在为如何写论文或为远东经济评论写稿苦恼的人有一定帮助。这本手册是机密,请认真对待!
    好运            

       ...

Read more

隐秘采访背后的职业道德风险


 我的一位同事有一天同然过来很委屈地对我讲,他被部门主任骂了,心里很不爽。原因是他在采访一个有重大违规行为的公司老板时,以应聘者的身份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信息。她的部门主任认为他这是不顾职业道德“必须要用记者的身份采访”。

   “我做了最大限度的努力,所有可以联系的我都作了尝试,但是都没能突破,最后迫不得已才采用了这个方法。”他很不服气。

    经济观察报作为市场化媒体的实践者,她的记者们也面临着很多采访上的困难,例如报纸所谓的不够“权威”采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