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鞍山

陈鞍山

汉族
江苏人
现年68岁
邮码:4000060
大学中文本科
邮箱:<a href="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a>
QQ:547780892

坟墓造形可视为生前住所的延伸


  不论一个人是否相信人在死後会有灵,一个人对死者墓葬过程的态度,其实也代表了他与死者的关系,以及他和其他与死者有关的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死者已矣,而是延伸到死者死後的时间。

  ------------------------------------------------

  基於人们视死如生的观念,最基本的坟墓造形,可视为生前住所的延伸和继续,营造可以和屋子作比较∶一般墓形几乎都以墓碑为中轴,砖砌或石板框护墓碑,形成“墓面”;“墓面”後内放置棺柩的纵穴,犹如房屋的正厅後的内厢。“墓面”外两侧,建有点油灯...

Read more

强化孝道的手段之一就是祭祀祖先神灵


  强化孝道的手段之一就是祭祀祖先神灵。一方面,通过祭祀是缅怀死者的恩德,唤起对所有前辈的敬重;另一方面,这种祭祀再而三地不断提醒人们,冥冥之中正有一群亡灵注视著。他们时刻评判著生者,并根据生者的孝与不孝来决定生者的福或祸。历史上有关孝或不孝遭受不同报应的墓葬与风水传说说明了这一点。

  ------------------------------------------------

  “孝”的三层涵义中表达的“慎终追远”就在於“祭”。“孝”就是延续父母与祖先的生物性生命,继承父母与祖先...

Read more

古人对亡魂的仪式


  对华人来说,祖先与子孙是生命生生不息的一脉相传,风水习俗其实是祖先与在世的子孙共同谋求全家族及後人利益。找寻合适的风水墓地不只是子孙的责任;现实中,也有更多先人是主动在自己死前购买风水地,要把自己的骨头埋在好风水的地方。购地者以为,这样做了,假如子孙真发达,祖先也可以得到利益。

  民间信仰中有“七魄”,每7天消失一魄,便有了作49日祭的说法;为防尸体3年腐不尽,魄未散尽,还有所谓3年守孝之说。魂是善气,能庇佑子孙,他能离形体而存在,所以必须祭礼,让他庇佑子孙载福绵绵,这便是华人的祀祖了。

  -------------------------------...

Read more

我们并不是孤独地来到世上


  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来说,世界上最关己的事是死亡。死亡总是自己的事,别人不能代替。死亡的这种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个体生存的唯一性。属我的生命只有一次。世界上凡是可以再来的东西,如金钱、美女、身份、地位、奢华等,人都不会真正从内心深处珍惜。只有不可再来的唯一的生命,人才会深深依恋。

  --------------------------------

  我们并不是孤独地来到世上、孤独地死去;死亡远远比想象中的复杂。通过理解濒死现象,我们把世界上一切关于生与死的睿智联系了起来。

  全球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说明人生无意义是世界性感觉!

  -------------------...

Read more

精神的不朽保证了个体不朽。


         世界上的一切宗教都是对个体死亡或者说是个体的死后世界做出一种安排。道教的失策在于长生不死在现实世界具有一种可检验性,即可证伪性。佛教用轮回报应学说将死亡问题转向不可检验的彼岸世界,成功地将个体死亡意识由现实性的实在观察导向想象性的宗教信仰。

《冥界的呼唤》片子的最后这样解说,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踩着前人的脚印上,住在他们的坟墓上,每一次我们提起他们,或是赞美他们,他们也许都会再次重生,被记得就是如此,也许这就是永生的秘密。

-------------------------

记忆,是人类精神克服个体死亡可能造...

Read more

尊重各自的生活选择


         应当向那几位内心一直诅咒的人致以歉意。过去,我一直诅咒他们在聚集物质的同时失去了崇高,其实,他们从来就没有预设过精神的崇高,而一直致力于物质向自我集合。而所谓的精神崇高只是我个人对他们的主观附加,是我无知的单边美化。其实,他们和我一样的平庸和充满不安,对未知充满恐惧。我与他们的区别只不过我企图以精神崇高的自欺来实现对不安的遮蔽,他们则企图以物质的聚集来应对自己对必死的恐惧,本质上一致而表象各异而已。而我更是企图以精神优于物质的谎言来实现对物质相比缺失的自我安慰,在诅咒他者中实现自我的意淫,真是愚上加愚。

我并没有贬低精...

Read more

否定自己的平凡性


      “心灵”是我们拥有的最神奇的力量,所以,如果我们想保持“存在”的状态,就一定要积极地利用好我们“心灵”的力量。虽然它并不会直接创造物质,但它会对物质起作用。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那些与我们生存有关的物质往往都是经过我们“心灵”积极作用——旋转运动的结果。

不要切断自己“心灵”飞翔的翅膀,让它为“存在”去运动。没有“心灵”便不会有&ldquo...

Read more

佛教的“主义”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是佛教的“主义”,强调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物质的价值,同时,有“人的现实性命重于一切超越界的价值”的含义。

什么叫“主义”?

“主义”即是代表理念或有完整体系的思想和信念,也可视为实现不同目标的不同方法。若于政治理论中,冠以“主义”此一后缀,往往具有“思想、运动、体制”三种互为相关之内容。

这个世界有过太多的“主义...

Read more

关系,关联与维系。


          现代社会流行人生全过程的重大关键字便是“经营”。这个具有强烈的商业精神内涵的用词的泛化,决定了和决定着人际关系的质量。

关系,关联与维系。

关联,以什么标准来决定关联与否,这是一个挑战。传统的自然性物种传递的所谓关联的价值与意义,在基因学的真相下被彻底的瓦解,原有的逻辑体系也随之崩溃,现代的关联在“无物不关联”的大数据笼罩上,关联的标准便自然统摄在了“经营”的概念之下。

维系,一种以满足关联之需的“经营”行为...

Read more

生命的本质之一就是欲望


       生命的本质之一就是欲望。

人生就是一个与欲望作斗争的过程。今年中秋节,

月饼的品种与百姓的购买力下降了,明显的“寒气”己显现在万户千家,中秋月饼也正在恢复它的本义。

是到了还原生活本真的时候了,那些被商品时代刺激而无限放大的人的各种欲望,犹如一片片浮云,正在被“寒气”吹散,同时,生命意志强大者的生命激情也正在被空前激发,懒堕者除了不断下降自己的欲望将别无出路。生存高于一切的法则将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面对吧!别无选择!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