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主义”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是佛教的“主义”,强调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物质的价值,同时,有“人的现实性命重于一切超越界的价值”的含义。

什么叫“主义”?

“主义”即是代表理念或有完整体系的思想和信念,也可视为实现不同目标的不同方法。若于政治理论中,冠以“主义”此一后缀,往往具有“思想、运动、体制”三种互为相关之内容。

这个世界有过太多的“主义”,而一切“主义”都不过是对人、人生、意义的不同看法而已。“主义”从哲学概念上好像大于“思想”、“理论”,但很多时候又是近义词。

过去一种论调,叫做“少讲些主义,多解决点现实问题”,其实这个论调也可以称之为“实用主义”。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我佛慈悲!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绑架式人际是谁创建的?据说是中国佛教禅宗,大家都知道,佛教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最大的教派,大得佛教“天下归禅”;同时,大家也都知道,禅宗的成员绝大多数流民无产者,“无恒产者无恒心”,归属感是很差的,为了解决这个“天下不幸禅宗幸”的问题,于是一种内部精神绑架式的人际关系模式便应运而生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马干吃尽,以至当下之佛门体制。

中华传统师徒制事实上分为以道为师的精英制式,如孔子与门徒,有终身跟随者;一种以谋生技术传授的利益制式,如一般的剪头师傅带徒弟,三年出徒,自立门户。

西方商业传销法,运用的是后一种师徒制的基本模式,以有限性来表达公平性和自由精神;我们有的人想“禅宗”师徒制用在商业上,以一劳永逸,不劳而获,名利双收。真的是想多了!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22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