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谢有顺

谢有顺,1972年8月生于福建省长汀县。现居广州,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杰出作家:张炜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05-08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杰出作家
张炜

[授奖辞]

    张炜的罪感、洞察力和承担精神,源于忧国忧民的士人情怀,也见之于他对现实的批判、对个体的自省。如何在虚构中持守真诚,在废墟与荒原上应用信念,在消费主义的潮流里展示多变的文体,这已成了一个写作的悖论,正如张炜出版于二○一○年度的多卷本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在豪情与壮丽下面,藏着的其实是难以掩饰的孤寂。他二十年来不舍昼夜,体恤世情,辨析恶,想象存在的悲欣,寄情乌托邦,见证人类无处还乡的飘泊际遇,进而为国族的苦难身心...

Read more

谢有顺专访:到了重申文学理想的时候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05-08

到了重申文学理想的时候了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主任、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专访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历经九届,你是重要的见证人,回想起来是否有一种不容易的感觉?

    谢有顺:以文化的名义做事情,大多是不容易的,办文学奖更是如此。所以,环视中国,很多文学奖热闹那么几届之后,都消失了,能坚持到九届的,并不多,能抗拒各种利益的侵蚀,并保持一种价值观之连续性的文学奖,更是不多。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创立,本身就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你想,在商业主义兴盛...

Read more

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终审综述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05-08

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终审综述

 

    3月6日,在提名名单经由南方都市报公布的当天上午,来自小说、诗歌、散文和文学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专家马原、林建法、程光炜、程永新、王尧、阎晶明和谢有顺七位终审评委,在广州金桥酒店参加了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终评会议。谢有顺担任评委会的召集人。

    本届终评会议讨论热烈,终审评委两度提请临时动议,魏微、欧阳江河增补进入“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的提名名单。由于“年度杰出作家”候选人也可自动进入后面的单项角逐,所以竞争非常激烈。

&nbs...

Read more

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昨在广州举行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05-08

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昨在广州举行
张炜、魏微、欧阳江河、齐邦媛、张清华、七堇年分获六项大奖


    南都讯“张炜是一个优秀的文学长跑选手,他用心跑了一千多万字,这是空前的,他对土地、历史、文化、精神的坚守让读者感动,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昨天下午,在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现场,当张炜从2006年度杰出作家韩少功和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轲手中接过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杰出作家的奖杯时,韩少功动容地如此称赞道。

 

近百著名作家诗人到场

 

    ...

Read more

世界读书日讲座之二:文学与人生的遇合


 

讲题:文学与人生的遇合

讲者: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时间:2011年4月23日晚,20:00—21:30

地点:中山市中山图书馆三楼综艺厅

内容:文学的力量,也许是渺小、轻逸的,但它关乎心灵的自我援助,也关乎一种更高的人生实现。有些感受,我没有的,文学里有;有些梦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在文学里实现了。在文学中与别人的人生、他者的心灵相遇,并由此享受一种优雅汉语之美,这是极为美妙的人生记忆。这样的记忆,每个人都理应拥有,也都应该学习告诉别人。

Read more

世界读书日讲座之一:如何读懂中国文化


 

讲题:如何读懂中国文化

讲者: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时间:2011年4月22日下午15:30—17:30

地点:广州越秀区署前路8号越秀区图书馆一楼

内容:中国文化特点大致有三:人、家、国一体(以家为核心);情、理、法一体(以情为核心);儒、道、释一体(以儒为核心)。要读懂中国文化,不仅要从典籍中寻,还要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生选择中去辨识。

Read more

权力镜像中的人心:谈王跃文的小说


权力镜像中的人心
                   ——谈王跃文的小说


谢有顺


  王跃文的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特例。他开创了一种小说类型——官场小说,同时也成为这一类小说写作的集大成者。尽管在中国,传统上早有描写官场的小说,清末民初,这一类小说更是盛行一时,但在当代,把人持续放在官场这一视域里来观察、检验,并以此来照见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人性万象者,王跃文是先行者,也是其中写得最好的一个。
  他的...

Read more

石上纵马,刀下留情


        山远书房        抱读为养

石上纵马,刀下留情
               ——谈钟国康的篆刻

 

谢有顺

 

  石上纵马,刀下留情。这是贾平凹在西安题赠给钟国康的话。当时我和诗人雷平阳在场,贾平凹说国康把小刀舞出了大刀的气势,在小小的...

Read more

备忘:在首届海峡宝树论坛上的发言


2010年10月在首届海峡宝树论坛上的发言

 

各位宗亲:

    上午好!

    很高兴能见到这么多嘉宾、宗亲、长辈,我是福建长汀人,虽在广州工作,但和各位同根同源,今日一见,尤为亲切。我老家在一个偏远的村庄,全村大约一千四百多人,全部是谢氏后人,没有杂姓。今年年初,我回家看到了我们村刚编好出版的族谱,很厚,它把我们整个村人的源流梳理得很清楚——我的祖上,是四五百年前从连城县的文亨乡迁到长汀县濯田镇美溪村的。村里的总祠还在,祠堂背后有两棵大樟树,其中一棵,粗得都要八九个人才能围抱,据说我先祖迁居此地之前,它就在那了...

Read more

有一种美是有颜色的


有一种美是有颜色的
 
谢有顺

 

    朋友说德保的枫叶红了,你来看吧。心里立刻就有了一种向往,那抹斑斓的红,仿佛就在眼前。记得上次去百色,就听说了德保枫叶的美誉,不仅有红,还有黄、橙等色。红,有深红、绛红、霞红;黄呢,也有嫩黄、金黄、浅黄……层林尽染,放眼望去,山坡就像刷了油漆似的。向我描述这红叶景观的,是一位诗人,他的话,至今萦绕我的耳间。我也是来自山区,但一时还真想象不出整座山像刷了油漆似的是怎样一种灿烂,我只记得,入冬之后,故乡的山上多半树黄草枯,颇见萧瑟,生命的暂时低沉,是为了来年开春的勃发积蓄力量吧。
 &nb...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