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比较完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包括有着楷模意义的教育实践,其实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周公、孔子那里,就已经出现。钱穆说,“中国教育,实亦可谓是一种宗教事业。”这并不是夸大之词。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并没有创立起一个有全民影响力的宗教,在世俗生活中,扮演教化人心之职责的,就是教育。特别是儒家,一直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具有人之为人的品格、精神,这种教育传统,贯穿着一种人品观———所谓君子和小人,雅人和俗人,都是事关人品,也事关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所以,中国以前的教育,并不重视学校和课程,而是重...
作者文章归档:谢有顺
权力镜像中的人心万象
王跃文的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特例。他开创了一种小说类型———官场小说,同时也成为这一类小说写作的集大成者。尽管在中国,传统上早有描写官场的小说,清末民初,这一类小说更是盛行一时,但在当代,把人持续放在官场这一视域里来观察、检验,并以此来照见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人性万象者,王跃文是先行者,也是其中写得最好的一个。
他的成功,其实不在于他写了官场,而在于他写官场却跳出了官场俗套的权力争斗、政治黑幕,把着力点放在了人性、人情上面。因此,与其说他写的是官场小说,还不如说他写的是人情小说。
写官场中的微妙人性
写官场,当然离不开...
不仅记得,还要晓得
不仅记得,还要晓得
谢有顺
我是很早就给自己定了原则,不写序、不上电视的,所以去年系里约我为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集写序,我便婉辞了;今年再约,居然不好意思推脱,答应了下来。
我忽然想起,曾有学生说我对博士生严苛,对本科生却是很好的。这大约是真的。许多的博士生,定准了要以学术为志业,早早就为知识、规范、成果所累,心灵已无多少伸展的空间,一切似乎都格式化了,所以,一本本厚厚的论文读下来,得到的印象无非是认真、规矩二字,几乎没有多少旁逸斜出、生机勃勃的段落。论文的写作,普遍成了关于某个问题的...
关于高考作文,答记者问
谢有顺:从我所知道的高考作文评审标准来看,确实比较模糊和混乱,个人趣味的差异比较大,有些标准又显得过于僵化,没有弹性,作文的好坏,本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问题,最终导致错判、误判的情况很多,加上改卷的现场,有很多随意性的因素在影响评卷者(比如天气热啊,快到吃饭时间了赶进度啊,学生的字迹工整与否啊,等等),出现五花八门的评...
出了本新书《抱读为养》(谢有顺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版,28.00元。32开。386页。一些读书短文的结集而已。
目录
辑一 读书
终归是无处还乡
以实事照见人生的底色
好的散文翻译心声
发现生活的地基
一个学者的胸襟和旨趣
写出可以信任的善和希望
拒绝在喧嚣中沦陷
国有史书,家有家乘
倾听一座山的生命低语
每个人都需要一次精神远游
看见比想象更困难
平凡人生的精神标本
一种有痛感的青春记忆
我们内心的敌人
带着灰泥街的烙印生活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
软弱的心灵,隐秘的快乐
这一代的爱情美学
青春中国的激情书写
政治良知源自人心
为一种人性的沧桑作证
话语喧嚣...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新人:七堇年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05-08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七堇年
[授奖辞]
七堇年的文字细腻、孤绝,表面松散,质地紧张,貌似单薄,但风格强烈。她所整饬的生活肌理,充满同代人的焦灼和贫瘠,那幅斑驳的容颜背后,照见的也是个体失去信念之后的无力。人生只是歧路,内心业已沦陷,生之快乐与死之悲哀,纯真和污秽,面对这种新的青春供词,出版于二○一○年度的《尘曲》,不再是轻浅的自怜与合唱,而是七堇年对生活所作出的一次低沉抗议。向死而生,向绝望索取希望,向生命的喧嚣要求...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评论家:张清华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05-08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文学评论家
张清华
[授奖辞]
张清华是执着的写作者,一个诗歌的意中人。他的研究,根柢宽宏、正大,感觉准确、谦逊,情绪饱满,辞章考究。他在批评中养护着自己的文字脾性,也坦白在阅读里所受的真切感动,既着力于诗学观念的建构,也沉思从尘埃和冰雪中走来,诗歌的灯火如何烛照灵魂的寒夜。他出版于二○一○年度的《猜测上帝的诗学》等著作,以生命对诗歌的觉悟,决断写作的转折,细读诗人的口音,面对当下而不慌乱,攀援理论而不被它奴役,在大势和个体、论辩和随...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散文家:齐邦媛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05-08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散文家
齐邦媛
[授奖辞]
《巨流河》既实录个人命运,又深思国恨家愁。淡笔抒情,怅然悲史,那殉国者的鲜血,流亡者的热泪,回不去的故乡,连同沉潜于少女心中长达七十年的恋慕与柔情,历经岁月的风霜,已从灿烂归于平实,从时代的主题退隐成了记忆的残片。齐邦媛本着史家的诚恳,作家的生命关怀,以文立心,目击成诗。一个乱离之人的心痛或许渐行渐远,但绵延在巨流河与哑口海之间细小的情爱、无法割舍的挂怀,以及作者对文学安妥心灵之力量的张扬,使得这种绵密、整洁的叙述,成...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诗人:欧阳江河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05-08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诗人
欧阳江河
[授奖辞]
欧阳江河的诗,意宏文奥,风雅自如。他善于在生活的修辞里铺设叙事的迷宫,在未来里想象现在,并把自己澄澈的洞见隐于冷傲的文调之中。跨越古典和现代,东方与西方,欧阳江河式的雄辩,更像是个体被时代强行征用之后不安的回声。他发表于二○一○年度的长诗《泰姬陵之泪》,神思旷逸,俯仰从容,沉静中带着激愤,器宇轩昂但不乏幽默通达。透过繁华阅尽衰败,透过落寞观看世态炎凉,《泰姬陵之泪》以实写虚,以繁复辨识生命的单纯,以悲心彻悟...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小说家:魏微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05-08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小说家
魏微
[授奖辞]
魏微的笔墨温润、爽朗而不失羞涩。那种冷静背后的热烈与焕散,总是显得平中带险,秀中见奇。她用情于人情之美,用心于人心之微妙,持续考据世事沉浮背后平凡灵魂的纹理。她发表于二○一○年度的中篇小说《沿河村纪事》,书写在俗常中失落难考的革命和激情,如何以戏谑而荒诞的娱乐方式再现于人世,金钱、权力与活着交织在一起,争相亢奋,又彼此猜疑。短篇小说《姐姐》,对女儿情态、男子气概及姐弟亲情,有着仁慈而宽阔的理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