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英,女,汉族,1932年生于重庆江北区唐家沱。中共党员。1951年进入望江机器厂工作,期间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先后改进零部件加工方法10多次,提高功效1倍至30倍。1956年和1959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见到毛主席,并赴京参加建国十周年观礼。曾作为唯一的工人代表加入中国妇女代表团,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2周年庆典。
在我经历过的采访对象中,唐志英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她是建国初期就扬名军工系统的革新能手、全国劳模;她年近耄耋,几十年间人生由辉煌而至寂寞,湮没在茫茫人海之中,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名字,更没有多少人了解她花一般绚丽的过去;除了几...
作者文章归档:许大立

历任《重庆体育报》记者、编辑,《重庆晚报》编辑、主任、副总编辑,《重庆经济报》总编辑等;曾任重庆市建委顾问,重庆晚报顾问,市新协常务理事,散文学会副会长、影评学会副会长、杂文学会副秘书长等。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四川作家协会,曾任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琴痴》、《原罪》,散文集《在春天里回望冬天》、《瑞丽的故事》,影视剧本集《此爱绵绵》,报告文学集《美丽的飞翔》、《烈日下爱在生长》等,电视连续剧剧本《中国远征军》(1995年版、已录制播出)等。中篇小说《听歌人传奇》、报告文学《一曲深情的歌》分别获四川省业余文学创作二、三等奖,散文《春天的故事》获1991年四川散文奖,《钢琴人生》获1998年《人民日报》20年间优秀征文奖,《走入香港深处》获1997年全国香港百年沧桑话回归征文三等奖,获全国报纸副刊连载作品一等奖.其作品还分获庆祝建国40周年和50周年重庆文学奖及首届重庆报告文学奖,第二届重庆文学奖优秀报告文学奖等等。另有作品数十次在重庆市、四川省及全国多种报刊获奖.
另,1979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分会,现为重庆音乐家协会会员;并担任重庆三美(美景、美食、美女)评委会主任,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委、总撰稿、专家组组长;重庆争光贡献奖撰稿组专家;全国高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重庆地区评委,重庆首届读书节“三个十佳”评委等。
季羡林:我不算大师 也不是“泰斗”“国宝”
注:这是季老最近五年在病中写下的文字节录,值得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他的24万字的《病榻杂记》,近期将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辞“国学大师”
现在想借这个机会廓清与我有关的几个问题。
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我头顶上出现了“国学大师”这一灿烂辉煌的光环。这并非无中生有,其中有一段历史渊源。
约摸十几二十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大见成效,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建设方面也相应地活跃起来。有一次在还没有改建的大讲堂里开了一个什么会...
码头人生的真实画卷
记得去年春天曾被华龙网请去侃过一回码头文化,因为是网上直播,怕出错,还老老实实翻阅了不少历史资料,但真正能用的东西却不多,于是便凭着几十年间对重庆两江沿岸码头的感性认识,浮想联翩,信手拈来,和那个名叫吴文的曲艺演员把码头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传承说得个天花乱坠,实实在在过了一把嘴巴瘾。但是说真的,你若要让我细说码头上下内外社会形态以及众生相,我肯定是两眼一抹黑,张口结舌啥也说不出来。
谢向全的长篇新作《大码头》恰恰给我补了这一课。
从小说的后记可以知道,谢向全用了将近20年的心血,几易其稿,磨砺数载,方成就了这部洋洋洒洒40万字的力作,不仅了却了青年时代的...
粥宴
一碗碗洁白如玉的米粥,摆在我的面前。玲珑剔透的景瓷碗中央,有一粒赤红肥硕的枣儿,泛动着迷人的光彩。三十多位同学,在二十年风风雨雨之后,从祖国各地欢聚在一起,旧情难泯,旧事难忘,喷发的激情象蕴积已久的火山。
我端坐在饭桌前面,自然也是百感交集,简直不相信二十年竟这样倏然而过,风华正茂的少年已经变成强健成熟的中年。光滑平坦的额上已出现了条条岁月的刻痕。是什么使我们欣然相会?在欢乐的人群里,只有我默默无语。我摸出那张辗转收到的请帖,一列烫金大字立刻映人眼帘:
正月初三上午十时,恭请在鹅岭饭店二楼聚会,务祈...
清明:写给远行的父亲
平信
那是一封极普通的信。泛黄的信封,没有任何图饰,平凡得几近寒碜。一张小小的4分面额的邮票,规规矩矩地缩在信封一角,便成了它翻山越岭、登堂人室的动力。
信封正面,工工整整地写上了这样几个字:“广东省人民政府叶选平省长收”。
1987年1 1月,一个阳光和煦的初冬。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正在南国之都羊城举行,我作为重庆几家新闻单位的特派记者,来到这个盛开着鲜花洋溢着热情的城市。
由于六运会的记者名额有限,全四川仅分给l0个正式记者名额,我与来自成都、重庆以及其他省市的几十名记者只能作为“编外’&...
歌唱生活 张扬美丽
重庆女人美,美在她的长颈削肩,美在她的雪肤秀眸,美在她的细腰紧臀……然而最让人怜爱的,是重庆女人的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脾气,刚烈如侠却又柔情似水。
重庆景色美,不在那小桥流水、楼台亭阁,不在那人工堆砌的园林赘石,而是那些危乎高哉、峻拔入云的奇山巨峰和奔流万里不复还的大江大河,这是一种气势、一种征服、一种震撼心灵的大美!
重庆吃的美,与天下美食更是大大拉开了距离,在包容天下美食之方略,汇融各派名厨大师精湛技艺之外,又将大红大绿大青大紫大油大辣大麻大汤大气大手笔大作派尽情泼撒发挥,创造出今日重庆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的吃文化,实在是饮食文化史上前...
南方朔:从扁家弊案看中国刁民文化
扁家弊案已闹了两年多,到如今非但没有快马加鞭落幕的象,反而是在法律层面上更加的胡扯蛮缠不休。一家人在两个任期内搞了至少超过台币20亿元,不管它是以哪种名目,放诸四海大概都不可能容许,而扁家却硬是要在法律的漏洞间钻进钻出。扁家的表现就让人不由得想到了中国的刁民文化﹕扁家已成了最大的刁民家族!
古代中国,由于政治专制,父母官这个层级又常任意行事,于是老百姓遂出现大量顺民和许多刁民。顺民指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谨慎度日,怕惹官非,如果倒楣吃了官亏,也都卑顺的自己摸摸鼻子,不敢张扬。而刁民则不然,他们聪明伶俐,懂得拉帮结派、官商勾串,又能和讼师之辈沆瀣一气,这种人依风仗势,普通时候横...
2008年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评委感言
重庆人吃火锅“吃疯了”?!
人们常说当今重庆有两大奇观:一是姑娘长得漂亮,二是火锅吃得邪乎。
外国人、外地人大老远来,一上街两只眼睛就没空,心里还直叽咕:这“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巴国古城,怎么会生出这许多俏丽夺目的女子,蜂腰削肩,肤白如雪,娉娉婷婷,招摇往复。据说每年往深圳、广州等地去的不少,被市内大小宾馆、饭店延聘的不少,可这些倩女靓妹怎么依然层出不穷?
再说“火锅”。这10年来忽喇喇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冒出成千上万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火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