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龚明德

读书人,有存书习好,以收存文化史料类书刊报为主。有《〈新华字典〉小议》、《昨日书香》、《书生清趣》等著作刊布、发行。其书斋为明德读书堂,与原斋名六场绝缘斋并存。

当我们热爱阅读,我们在热爱什么


当我们热爱阅读,我们在热爱什么
——序黄岳年著书话集《书林疏叶》
  
  
张阿泉
  
  
  
从大海里舀起一瓢水
  以“书林”之喻形容书籍之多,甚是贴切。记得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曾有两本书话集,即以《书林漫步》及《书林漫步续编》为书题。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包括很伟大的作者),对于莽莽书林来说,所能做的,不过就是“拾叶”、“增叶”、“添草”、“啄虫”的做工。黄岳年君这本“细叙书人书事”的小书,相当于给“书林”又增“一叶”,且是如此疏朗朴茂的“一叶”。
  文化事业是一个没有止境的“接力”工程,而且这个工程是全球化的,需要从古今中外、百科杂学里面来“接力”。只有先“接力”,饱览众多典籍名著之后,才有可能...

Read more

在草原,河流宛如上帝之手


在草原,河流宛如上帝之手
关于游牧文化的科研短札(之四)
  
张阿泉
  
  
  
  
  
大草原的根脉全在一个“水”字
  我格外关注河流。大草原之所以活力无限、生生不息,其根脉全在一个“水”字,它是一切生命的本源。蒙古人把水是当成纯洁的神灵来崇拜的。
  马背民族一般拥有庞大的畜群,对自然水源有着“绝对依赖”,需要不断迁徙,无水则走,得水则止。
  《成吉思汗法典》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保护水源。不得在河流中洗手,不得溺于水中。”
  《蒙鞑备录》中记载了蒙古人因珍惜水源而形成的古老习俗:“……多不洗手而拿攫鱼、肉,手有脂腻则拭于衣袍上,其衣至损不解浣濯。”
  
  
失去河滩湿地的河流,如同失去家的孤...

Read more

最酷的“酷”,是牛仔的“酷”


最酷的“酷”,是牛仔的“酷”
关于游牧文化的科研短札(之一)
  
张阿泉
  
  
  
  
  “我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牛仔,热爱牛仔的生活……追求高高骑在马背上的英雄般的生活方式。”这几句话,来自威莉• 纳尔逊演唱的歌曲《我的英雄总是牛仔》。
  这是每一个男孩小时候的梦想,希望长大后身强力壮,面如古铜,穿印第安蓝的牛仔裤、格子衬衫,扎纯牛皮腰带并佩戴马刺、套头索,牛仔裤外面围着小山羊皮做的护腿套裤,戴宽沿帽,脚穿皮靴,策马驰骋在如美国西部牛仔电影里所描述的环境中,驾驭着奔腾呼啸的马群,头顶着高原天空的星星……
  在美国,峡谷中的牛仔和野生马是西部“不受束缚的自由生活”的招牌形象,开阔...

Read more

马的物语


马的物语
关于游牧文化的科研短札(之二)
  
张阿泉
  
  
  
什么样的马可以称为良马
  据《元代交通史》(德山著,远方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版)记述,“蒙古马”与“新疆伊犁马”是世界马种的两大派。
  所谓“蒙古马”,泛指蒙古高原之马,包括长城以北及东三省;“蒙古马”按产地分有北方马、北口外马、山后马,按形状分有外蒙马、内蒙马;“蒙古马”的速度,常步每分钟最高九十六米,伸蹄疾步每分钟最高三百九十五米;“蒙古马”两岁可骑乘,四岁可劳役,六岁发育完全后可从事远距离使役,普通公马三岁“去势”后可活到二十多岁。
  成吉思汗曾这样垂训:“马喂肥时能疾驰,肥瘦适中或瘦时也能疾驰,才可称为良马。不能在这三...

Read more

煮茗“老”友是谁?


煮茗“老”友是谁?
  
  (刊发于《东方早报》之《上海书评》2月27日 B12版)
  
  贺宏亮
  
  
  
    卢前(冀野)出身世代书香之家,久负“江南才子”之誉。早年从曲学大师吴梅学曲,除唱曲外,也擅长度曲。1941年,张充和自昆明迁居重庆,在教育部音教会工作。1943年,音教会成为礼乐馆,馆址在北碚。礼乐馆长是汪东 (旭初),礼组主任为卢前。充和与之成为同事,更成为了紧挨着的隔壁邻居。
  
    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冀野文钞》四种,由充和撰写了一篇回忆文章作为《序一》(序二为杨宪益所撰)。而《冀野文钞》之《卢前笔记杂钞》中收录的《柴室小品》中,有一篇《记张玄》,记述了卢...

Read more

马同情人类,为人类工作


马同情人类,为人类工作
关于游牧文化的科研短札(之三)
    
张阿泉
  
  
  
  
马是具有“马克思精神”的动物
  在所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中,马是如此俊美高贵,仿佛是天生为奔跑而生;马波浪形的、流苏般的鬃毛掩映着柔和的眼神,让人看第一眼就不免对它动了恻隐之心;马温顺、勤劳、充满爱心并值得信赖……
  马克思曾说:“我同情人类,我为人类工作。”马就是这样具有“马克思精神”的动物,它同情人类,为人类工作,为人类作战,耐心地乘载着人类东奔西走、东挡西杀,毫无怨言。
  

蒙古马列“十种名马”之首
  查专业资料可知,中国拥有“十种名马”,分别是蒙古马、哈萨克马、三河马、伊犁马、曲河马、山丹马、焉耆马...

Read more

从仪态安详到横眉冷对


从仪态安详到横眉冷对
  ——一张闻一多侧身照的改造与利用
  
  贺宏亮
  一、一张“仪态安详”的照片
  1945年2月,西南联大学生社团悠悠体育会组织师生到云南路南县石林游览。闻一多携长次两个儿子参加了这次旅行。在游览过程中,有人拍摄了一张闻一多坐在草地上的照片,他“侧身回眸,口衔烟斗,仪态安详。”(《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页98)照片的左方是一位站立的女士,似乎正在朗读诗句;照片中还能看到或坐立或侧卧于地上的另外三个人物。闻一多很喜爱这张侧身照片,据说一直挂在他西仓坡宿舍的墙壁上。
  


  二、被刺后初期使用的形象
  一年半之后,1946年7...

Read more

民间的一首创作


火化工
  民间创作
  
  戴上皮手套
  我一边高唱"明天多美好"
  一边把一个又一个死了的人推进焚尸炉
  明天多美好、明天多美好……
  
  是啊
  我要自己坚信
  明天多美好
  
  明天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
  统统进了焚尸炉
  化为灰烬
  这就是他妈的
  明天多美好
  
  我推、推、推
  发会儿呆,再接着推
  一直推下去
  推到别人把我推进焚尸炉去为止
  
  谁都不要在我面前装逼
  因为你他妈的在我眼里
  只不过
  是一堆
  焚尸炉中的灰烬

Read more

巴金佚简一封


巴金佚简一封
  
  贺宏亮
  
  在北京德宝2011年迎春拍卖会预展上,出现一件《巴金作品手札及打印件》,起拍价为8000元。(http://pmgs.kongfz.com/detail/3_181702/)
  此信写于15ⅹ16的“人民文学”稿笺上(见图1),内容为:
  “雪琴同志:
  我昨天回到上海,今天看到你所来信。我同意你们的改动,现在将打印稿寄还,请审阅。
  我事情多,身体不好,年纪又大,《当我在日本的时候》没有时间写,请原谅。
  匆覆此致
  敬礼!
   巴金 廿一日”
  


与此信同时拍卖的还有一件“稿件生产过程单”(见图2)...

Read more

被掐头去尾的《论新阶段》


被掐头去尾的《论新阶段》
  
  贺宏亮
  
  一、
  在《毛选》第二卷中,有一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其文末注明:
  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的一部分。这个报告是在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至十四日作的,这一部分是十四日讲的。这次会议批准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政治局的路线,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一问题,便是为的使全党同志明确地知道并认真地负起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全会确定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同时指出了在统一战线中有团结又有斗争,“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