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龚明德

读书人,有存书习好,以收存文化史料类书刊报为主。有《〈新华字典〉小议》、《昨日书香》、《书生清趣》等著作刊布、发行。其书斋为明德读书堂,与原斋名六场绝缘斋并存。

俞平伯致康生信札


俞平伯致康生信札
  
  贺宏亮
  
  北京德宝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有一件《俞平伯致康生信札》,后附俞平伯录呈康生吟教的诗稿一纸。
  信札如下:
  “康生先生左右:一昨奉谒,得从容聆 教,不胜欣慰。脂评本后记颇冗长,荷 披览指正,幸甚。恐不免费时间耳。近有关于京市故迹小考据文(光明剪报)及小诗一章,均随函附呈。诗多狂言,聊尘 吟几博一笑。西厢记送别原本,音词并茂,续以俚词,深愧不称。惟录音。如制片广播,似可作为治文艺者欣赏之一助。亦盼得便略为 嘘植也。匆布敬候
  起居不一
   俞平伯启 七月七日”
  


  此信所附呈康生吟教的...

Read more

鲁迅《一件小事》写于哪一天?


鲁迅《一件小事》写于哪一天?
  龚明德
  
  鲁迅《一件小事》的写作时间,在人数众多的“鲁研”界研究成果的登录上,至今仍未坐实到具体是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中的哪一天。
  作品最初在《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发表时,没有注明写作时间。一九二三年八月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初次出版的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中,这篇作品的末尾注明的是“一九二〇年七月”,系鲁迅一九二二年五月中旬编《呐喊》时凭记忆补写的,不准确。但是这个不准确的“一九二〇年七月”的写作时间,在其后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和各种重印的《呐喊》单行本和选本的该作品文末却一直被照录。
  一九五六年十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十卷本《鲁迅全集》第一卷对《一件...

Read more

《书读长城外》后记


《书读长城外》后记
  
张阿泉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过一套域外名人传记丛书,都是三十二开精装本,封面偏红,书价也便宜,十几元钱的样子,当时我搜购了许多。
  近些年来,书市上又开始流行这种三十二开精装本,不但文美书朴,印制也更精致,书价继续抑制在“经济适用”限度(一般在十五元至二十五元之间),题材多聚焦在世界名著、散文随笔杂著领域,引领风气的是译林、三联、上海书店、中华、广西师大、海豚等数家优质出版社。
  把书做得小且美且廉,是一种真心为读者着想的行为,印证了那句美学与经济学箴言“小的就是好的”。因为这种智慧实在值得学习,便与草原出版人黄妙轩兄商议在内教...

Read more

国民党调查材料中的左翼文学史料


国民党调查材料中的左翼文学史料
  
  贺宏亮
  
   台湾文海出版社自1966年10月始,邀请沈云龙(1910-1987)先生主持,搜罗近代名人奏疏、政书、年谱、笔记、日记、诗文集及经世文编、碑传集等,纂辑出版“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全套丛书共计划编纂出版正编、续编、三编各100辑。1987年10月,主编沈云龙去世时,正编、续编已全部完成,第三编已编至第20辑,出版至第12辑,其余大部分编纂任务由吴相湘(1914-2004)领衔的编辑群体合力完成,编纂工作时断时续,直到2006年底才告全部完成。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八十七辑,是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于1935年2月所编《中...

Read more

一篇曹禺集外佚文


一篇曹禺集外佚文
  
  贺宏亮
  
   《曹禺全集》1996年7月由花山文艺出版出版,由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刘一军任主编,邀请曹禺先生的夫人李玉茹女士参加编辑。全集共分七卷,第一卷至第四卷为话剧剧本,第五卷为戏剧论著,第六卷为小说、诗歌、散文、书信及其他文章,第七卷为改译、翻译剧本和电影剧本等,并附录《曹禺年表》。全集所收作品,均采用最初版本或最初发表在报刊上的底本,参照其他版本作一些必要的校订,并作一些必要的注释。最后,经曹禺先生亲自审定。这套全集,是“鲁郭茅巴老曹”中唯一不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全集。
  我偶然翻读五十年代的《新观察》杂志,发现一篇《曹禺全集》未收的佚文《我一定...

Read more

不宜发表的老照片


(宏亮按:在网上看到张祖道先生所摄照片,好玩。被称为是“不宜发表的老照片”,与各位师友共享。
   张祖道先生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师从潘光旦、费孝通先生,拍摄了很多学生运动以及老北京风光习俗。1949年起先后担任《新观察》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摄影》杂志以及《人民戏剧》杂志的摄影记者、编辑。 )
  


  养花的老舍
  


  林徽因、梁思成和外国友人
  


  受尽磨难后复出的陈企霞
  


  帅哥程十发在家中作画
  


  傅抱石和关山月在人民大会堂作画
  


  在颁奖仪式上一脸尴尬的曹禺



1947年 清华大学“反饥饿反内战”游行队伍通过北平东四牌楼




清华大学36周年校庆。这是原西南联...

Read more

梁启超借钱赞助徐志摩出国


梁启超借钱赞助徐志摩出国
  
  贺宏亮
  
   在平襟亚所编《名家书简》(万象图书馆,1949年2月初版)中,收有梁启超致徐志摩的一封信札(页三、四,见下图):
   示悉。沪信如彼,殊惘惘。讲学社款情形,从前不欲语人,
  今且为 弟一言。社款本尚存一万一千余,但去年因《时事新报》
  赔累太大,屡次濒于停办,不得已挪社款暂为支持。由兄负责将
  来还社。顷社中除所存公债约值三千外,现款一文无存。前此新
  月社商及此项,迄无以应者,即以此。兄认吾 弟此行为极有益,
  深欲怂恿其成。前允筹一千即拟以自力向兴业借贷,更多恐遂不
  任。但再为 弟计,若仅勉强凑筹三千遽尔成行,恐...

Read more

终于忙过了一阶段


终于忙过了一阶段
  龚明德
  
  去年下半年,我因为右胳膊的粉碎性骨折休养了一个学期。
  去年十一月,我和阿泉、董宁文、吴鸿、宏亮当然还有流沙河夫妇等一起,支撑了“全国第八届民间读书年会”的整个会程,——当时我的骨伤很疼痛的,真是有苦难言,尤其面对一些不太满足的朋友……
  今年,一开学,我主动承担了本科两个班的“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课以及我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必修课,上个月我又接受了“双学位”的专业课。加上研二的论文开题、新生研的面试等等等等,一直到今天下午的七点钟,也就是黄昏,我才从狮子山吃过晚餐,匆匆赶回玉林来,泡了一杯热茶,坐在电脑前打字,跟久违了的各位朋友说说话。
  有一条消息告知。...

Read more

吴宓晚年实录:《吴宓日记续编》


吴宓晚年实录:《吴宓日记续编》
  
  贺宏亮
  
  《吴宓日记续编》,全十册。时间跨度为1949到1974年,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鼎革之际,选择了留在中国大陆,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植根所在的土地。1949年秋,吴宓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北碚山中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伏,令人扼腕。
  在这套书每一本的封面勒口上都印着这样的话:吴宓“既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记录自己每日的所思所行所见所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

Read more

感谢叶锦会长和《丛刊》


感谢叶锦会长和《丛刊》
  龚明德
  
  读过刚出版不久的一本丛书,就想找到金华艾青研究会叶锦会长的大作来仔细学习。
  很快,在我们这个专业的权威刊物《丛刊》上就读到了叶锦会长的大作。
  终于愉悦了,——关于中华书局所藏那封被误为艾青书信的文字,被金华艾青研究会叶锦会长的精细考读,辨正的结果,不是我十多年前所认为的那样。
  学问,尤其是这种虚空不得的考索,不容有多种答案的。
  十多年前的我的那则文字,仅仅是阅读笔记,类似的这种手稿,我的抽屉里估计是几十上百份。
  这类笔记,我一般不视作考据,只是最初步的勘探。
  我将努力,再细细地理清一些问题。
  也感谢金华艾青研究会叶锦会长的鼓励,他读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