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ame frameborder="0"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border="0" id="alimamaifrm" name="alimamaifrm" scrolling="no" height="142px" width="192px" style="width:192px;height:142px" src="htt...
作者文章归档:俞国锋

荒谬的道德逻辑,冒名顶替者成了受害者
关于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一事最近一直处于媒体的风口浪尖上,笔者也每日关注事件之进展。该事件之所以令我等普通民众忿忿然,皆因其破坏了高考的公平性,多少贫困子弟十年寒窗不就是为了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吗?而这一切在权利和金钱面前却付诸东流!在此暂且不论高考制度的弊端,只关心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普通民众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如何被保障?本想每日关心事件进行到什么阶段,做一个旁观者而已,怎奈前日看到一片报道,贵州师大某负责人说::“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说,双方都是受害者。假罗彩霞读了四年书,而且表现也不差,她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即将被注销,我相信,冒名顶替不是她的...
《马说》与人尽其才
今日无事,顺手拿起尘封已久的古文书再读韩愈的《马说》,文章短短数百字竟蕴含了诸多人力资源和生涯规划的道理,想来韩愈当初也只是怀才不遇的一点感慨而已!其实对于《马说》中所蕴含的识才之道理知者甚多,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说词,但是细看全文几乎涵盖了识才、育才、用才的全部道理,借用原文逐个分析:
文章开篇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rdq...
花朵凋零引发的思考
今晨在搜狐看新闻,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女大学生自杀的新闻,觉得心情非常沉重,其文概要如下:
4月27日上午7点08分,长沙某高校树达学院张公岭校区一名女生从宿舍5楼楼梯间窗口跳下,当场身亡。有现场目击者确认,死者是该高校一名刚满18岁的大一学生朱巍环。
贺雪英(死者母亲)告诉记者,女儿今年刚满18岁,理想是读完本科后能考上研究生再读到博士,但这些愿望都随着她的纵身一跃而灰飞烟灭。
贺雪英说,自己只要一闭上眼睛,脑子里晃动着的都是女儿在前面一路小跑后消失在楼梯间转角处的那个背影,她始终不愿意接受女儿已经离去的事实。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花季少女做出如此举动?贺雪英语出惊人:&l...
刘翔退赛之我见
2008年8月18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这应该是一个吉祥而充满希望的日子,然而因为刘翔的退赛使得很多国人感受到了灰暗和无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小事件,因此反应十分强烈。有失望,有无奈,有同情,有理解,有鄙视,有愤怒,那种憋了很久很久的期望突然化为乌有,让大家平静的接受的确很难,更何况刘翔是以退赛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奥运之旅,就更让人觉得一切放仿佛是一场梦,梦醒以后是难以接受的现实。
对于刘翔的退赛我的反应是失望和愤怒,我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当然并不是因为我对刘翔过高期望导致的,而是因为他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结束比赛。其实我对刘翔能否拿到金牌并不是很在意,作为体育竞技输赢胜败是一种...
由“小牛学耕”想到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幅“小牛学耕”的漫画,大致是这样的,小牛要帮父亲耕田,父亲说,“不会耕田,怎能下地?”,小牛反问,“不让下地,怎会耕田?”。因为看到这幅漫画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当时只是觉得很有意思,也没想到更多。最近看到关于大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的文章忽然想到这幅漫画,觉的两者之间竟有很多相像之处。
小牛可以说是现在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化身,其父相当于扮演企业招聘方。耕地可以看作是工作。小牛要耕地,其父以没有耕过地为由拒绝,正如大学生找工作企业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拒绝是同样的...
浅析广告创意
广告创意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体,因此衡量一个好的广告创意也应该看其是否具备这两个基本特性。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就是用艺术来承载商业信息和商品信息,所以说好的广告创意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销售力。个人认为,广告创意过程中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广告创意的商业性。这对于广告创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广告创意的目标所在,广告的作用就在于影响消费,引导消费,从而带动产品的销售。不能很好的传播商品信息的广告是失败的。对于广告创意者来说,创意之前应该必须明白的是商品的定位,也就是要清楚在广告创意中如何巧妙地表现商品的关键信息,达到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所以说广告创意是为了销售而艺术,不是为了好看而艺...
30岁创业黄金时期,不可错过
内容简介:古人说,“三十而立”,30岁是创业最好的年龄了,现在的你如果处于正好这个年龄段的话,可以考虑下创业。
30岁,正是追求“中产”的好时光。事业已经渐渐步上正轨,职场上开始受到重用,干得好的已经爬至中层或管理层,生活质量也稳定下来,人生的远景逐渐清晰,只要再接再厉,继续稳打稳扎,50岁、70岁之后的美好生活现在都可以看得到。这就是“中产”——绝大部分人正在走或将要走上的道路。
然而有的人却有别的活法
2005年6月25日,广州环市东路一座蓝灰色商业大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