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洪亮

四川某大学教师,关注近代中国和当代民生,试图在保持浓厚学术兴趣的同时,能够保持一种对社会的关切和人间情怀。关注领域:近代文史、边疆研究、大学校史、农民市民化等。创办和主持学术网站:同道中人http://www.tongdaobbs.com/。本站论学文字多为未定稿,凡未公开发表者,概不加注,如有引用者请注明本站地址或与我联系。若有报刊发表本站文章,敬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QQ:83109967。

出川与入蜀:四川人与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走出夔门


(一)   走出夔门

       孙中山曾感慨"惟蜀有才,奇瑰磊落",蜀中人才确实很多,不过正如梁启超所说,凡是干出过成绩的人大多数都是出过川的。(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四川人向来都不是保守的,创造了三星堆文明的祖辈,向世人展示了其天才的智慧。而考索其如何走出高地,寻找到新的家园的历程,我们发现古老的蜀族人民最初生活在岷山高地,他们走出了先辈未曾离开的故土,来到他们完全陌生的河谷和平原。这是一个前程未卜的跨越,探索至此并未结束,他们为了连通外面的世界,又开始了蜀道的开辟。四川...

Read more

爱抽烟的猫猫:一个流浪女子的传奇


      一开始没想到要写猫猫,准确点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写到猫猫。因为猫猫来到同道是很晚的,尽管我们认识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要说认识却并非那种同学、同事、同行等各种类型的相识,而仅仅是在网上的相识,准确点说,是在我们共同开博客的大旗网上认识的。大旗博客最初是由著名记者马晓霖先生担任总裁的第一家实名博客,汇聚了一大批思想和文笔俱佳的人士,号称精英博客。我自然是不敢自称精英的,不过,我也发现了一大群说不上是精英的人士,或许是该博客对写博人的期许或是对未来的一种自信吧。

这群不是精英的人群中,自然是应该包括猫猫的。最初我偶尔会...

Read more

关于60多年前边疆教育的一些思考


这是我以前所做学位论文的一个片断,因写作时间极短,规模亦大(18万字),故未能精雕细刻,存在问题多多,本文所涉问题也未公开发表,学界也无相关成果发表,故望勿转载或引用。之所以发到这里来,是想供愿意一起探讨农民读书问题的朋友们参考。在文字上一仍其旧,只是删掉了注释。希望朋友们读后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尤其欢迎对农民读书乃至农村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或所见所闻。

     李安宅认为边疆教育至关重要,搞好了“不但直接促成边疆的现代化,也间接促成内地教育的创化作用”,“边疆教育是解决边政与避免或减轻军费的惟一根本大计&r...

Read more

谈谈“看上去很美”的王朔


     本文是1999年所作,曾亲手递给王朔本人。我记不起那年他们搞什么活动,反正有一天,有朋友告知成都商报有个作家与读者见面会,那时也还关心着文坛,也就一同去了。我记得是十个作家参加(似乎缺席了一位)了见面会,除王朔外,还应有陈村、方方、林白、须兰、阿城等作家。先是他们作家间聊一阵,然后是大家提问题,我受一个朋友委托问了方方一个问题,现在已完全想不起是什么问题了。再后就是陈村介绍了榕树下网站,说那里有很多作家作品贴在上面,欢迎大家去看。那时网络还很不普及,我也根本还没上过网,故陈村在介绍网址时,说出三个W时,大家都很认真地边问边记。也有人请各作...

Read more

谈“四个坚定不移”


7月5日,参加了敝校人文理论研究所的一个研讨会。人文理论所是个无编制、无经费的机构,是由一些退休的老同志们组成的,骆天银先生做所长。骆老是搞哲学的,现在已是73岁了,还在孜孜不倦地上课和做课题,还说再上三年就是上满了五十年,以后就可再也不去上课了。年纪一大把了,精神却好得很,思维更是活跃,一天到晚闲不着,自己搞科研还不算,还带动起一批老年知识分子一起搞活动,时不时搞点研讨,经常学习和关注中央和地方的很多信息,还出了本内部刊物,叫《夕照明》,虽然篇幅不算很大,内容却是扎扎实实,特别是里面还有些享有盛誉,八九十岁的老专家的文章,更显弥足珍贵。

 

 这个研讨会...

Read more

阅读鲁迅


  鲁迅活了55岁,死了70年了。鲁迅死后40年的第二天,我来到了这个世间。大概是20年前,我知道了世上曾有鲁迅这样一个人,开始了对鲁迅的阅读与回顾。这就是我与鲁迅的关系的一个基本溯源,说到底,也就是说不上多少关系。只是作为一个阅读者来说,鲁迅作为我的一个阅读对象始终存在着。

  小学课本上还是有鲁迅的文章供我们学习的。从那以后,我们的课本中,一直在学习鲁迅。但大家对鲁迅依然陌生,这段时间,报纸上也在采访现在的学生,据说很多学生对鲁迅是谁,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还是很茫然的。也有学生说,读鲁迅不好,对人生发展不利。去年10月19日,我本来也想写点什么文字的,但没空出时间来。21日,我到...

Read more

寻找羌王遗都


 按:此文是应同道陈艾之邀,为其摄影配文所作,写成后曾蒙她的其他朋友修改,谨此致谢。

 

"东来氐羌黄河头,征程漫漫几千秋。"

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千多年的王族时期。早在数千年前就住在以今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的一带地区,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东晋时建立后秦国,他们的足迹遍至我国16个省区。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羌族是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许多民族都流着羌族的血液。"

   寻找羌王遗都 

历史的河流奔腾不息,一个个羌寨洒落在青...

Read more

从郑筱萸绝笔想到的


  无意中看到了流传在网上的郑筱萸遗书,觉得写得很有意思,实有解读之必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7月10日因收受制药企业贿赂649万元人民币被执行死刑,临刑前一天他写了《悔恨的遗书》。遗书中,郑筱萸写道,“即使是天天做梦,也梦不到我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在中国,因“犯玩忽职守罪”而获死刑的部级高官建国以来我是第一人”。他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舆论却是一片的叫好声,大家咬牙切齿地鼓掌欢呼”。他得出结论“当官不要当重要岗位上的官,并不是权力越大越好;再有就是当官一定要负责任!&rdquo...

Read more

从大学毕业生跳蚤市场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和阅读视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又有一届大学毕业生将走出校园,奔赴属于他们自己的旅程。每年的六月份就会有这样的盛景,学校食堂附近的要道直到广场附近,都会有很多大学生摆摊设点,来往师生伫足停留,沥沙拣金,偶有小获。我也偶尔去转转,总想找点自己需要的书籍,但几乎未曾如愿过。

 

据我观察,摆摊的女子居多,恐怕十居其八,不过,这与我校女生本来就要多于男生有一定关系。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毕业生跳蚤市场上,有不少衣服和女士用包,衣服以裙子和体恤为主,花色繁多,还有少量毛衣,很多品色都不错,有的女孩子一个人都有很多包出售。男生摆出来的东西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是书。

 

这似乎可以从一个...

Read more

同道群英会之一: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的探讨(2007年8月11日)


  将世纪末送上汽车,我便急着折回身来,向各位同道汇报11日同道群英会之简况了。原想巨细无遗地记录下这个活动的全过程,以便未到现场之同道,作为缺席的参加者,能够身临其境一览无余。但现在一想来,这一主观的愿望固然值得嘉许,但在一篇短文里要面面俱到,实不可能亦无必要。

  按照美国史学家柯文的说法,进入一个历史事实有三个途径,即事件、经历和神话。所谓事件,即史学家本于相当证据的基础上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和解释,经历则是以当事者的身份对一历史事实的回顾,神话的制造者则目标有所不同,他们的出发点诚然也是要理解过去的,他们或许本来就认为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们的却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