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世纪末送上汽车,我便急着折回身来,向各位同道汇报11日同道群英会之简况了。原想巨细无遗地记录下这个活动的全过程,以便未到现场之同道,作为缺席的参加者,能够身临其境一览无余。但现在一想来,这一主观的愿望固然值得嘉许,但在一篇短文里要面面俱到,实不可能亦无必要。
按照美国史学家柯文的说法,进入一个历史事实有三个途径,即事件、经历和神话。所谓事件,即史学家本于相当证据的基础上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和解释,经历则是以当事者的身份对一历史事实的回顾,神话的制造者则目标有所不同,他们的出发点诚然也是要理解过去的,他们或许本来就认为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们的却不在于加深或扩大这种理解,而是要使之为当前的政治、意识形态、自我修饰和情感的方面的需要服务。换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神话就是现实对过去的一种支配,一种对历史事实过度的解释和利用。
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完全有可能同时“陷入”(也就是说并非完全的自我选择)这三种途径:可能我本身的愿望是讲述这个聚会的整个过程,但是我并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史料完全把握者,事实上我更多也只是这次聚会的“经历者”之一,我所能写出的也只是我所见所闻的一部分,即使我所见所闻已足够地大了,我仍无法宣称写出来的就是完全真实的复原了过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经历者,由于个人视野的拘囿、动机的差异以及其他各种因素,都只能见到整个历史事实的一个面;也同样不能保证其主观上故意或客观上不由自主地“神话”了过去。
想到以上这些堂皇的理由,我对这篇文章的写作充满了信心,也减少了很多不安,同时也想到这样会让更多同道有更多参与的可能。比如凡参加者都可在本文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或批评指正(当然,如能从自身的角度,对这次活动专写一文谈自己的观感与认识,是最好的)总之读者在阅读众多参加者的文字中,能够修复或综合成一个更加完满的图象。特别是主讲人谢波,亦可将此次讲演的讲稿整理出来,发在同道论坛上,让众多没有出席的参加者也对我们的讲题有着一种场外参与的可能。
一、各方同道聚狮山
本议10日下午与娃娃去三圣乡踩点,确定下来聚会的具体地点,谁想甘霖陡降,遂取消此议。11日晨由坏蛋与娃娃提前赶往幸福梅林选址,我则陪同已提前赶到的谢波(世纪末华丽)、熊景(在人群中)、陈艾(妖妖)、大小飞(漂流)、小小飞(漫天飞雪)等同道。
据坏蛋和娃娃反馈回来的信息,某家“聚点”条件尚可,午饭标准为380元一桌,会议室另计价,且时间卡得很严,在在与我所设想的不合。我的想法是,价格尽量便宜,一来我们此行预计有十六人左右,坐成两桌方可,再加上酒水,恐怕两桌就近千元,还有晚饭,还有会议室的费用,这肯定就要加大同道的财政负担。而且我们也并不希望有一规格宏伟的会议室,反易使我们的自由讨论受约束。我就想起上次与川师人文理论研究所的那些老同志们一起讨论胡锦涛625讲话的那个地方还不错,虽然条件简陋,但还算清净,饭菜也可口,价格也适宜,便改弦易辙,联系那边车辆过来接人。我们原议定的时间是10点半在四川师大南大门碰头后,再定行止。但因部分同道对路径不甚熟悉,故延至11点方才基本聚齐。飞鸿在天、心情岛屿联袂而来,与先前守侯在那里的谢波与李文倩(freedom)会合。山戈、素芯、熊剑从青白江区拍马赶到,牧马人一家则绕行师大一周后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队伍基本集齐,令人好不欢喜。此前刘相儒(无心水自闲)、边缘均告我因事不能到会,而诗人胡马是说只有当天才能决定是否能来的。正当开拔,我若有所思,往窗外一看,却见胡马摇手示意,高呼:“等等我!”真是奇了,再晚一分钟,恐怕我们就先一步绝尘而去了,看来同道不同道都不行啊。
二、同道自报家门及与论坛关系之溯源
同道一行在“梅林情怀”围桌坐定,便迫不及待地要求互相认识,大多闻名已久,少数未曾谋面,此时百川归海,自当辨源识流。我自然是顺天应人,邀请各位同道自报家门,得详细介绍性别、兴趣及与同道的关系;我再根据个人之认识略做评点,因为同道谦逊,一般只是平铺直叙,往往是隐长避短,总得由我来彰显和揭露的。
闻听此语,众同道却客气起来,谁先谁后,推三阻四。陈艾身手敏捷,早已在旁独上高凳,做出一幅望断天涯路的姿势,俯视芸芸同道,捕捉精彩瞬间。众人视线集中在陈艾身上,便要求她先讲。陈老师今天朱(看着就行,别读出来)唇轻启,介绍了其名字的写法及其性别:暂时是女性。兴趣广泛,尤其好色(摄),与同道相知甚早,但因诸事繁多,尤其是与一群好摄之徒周旋,与同道厮守在一起的时间不似以前多了,她旋即表示定当改弦更张,同道听了群情振奋。我向同道介绍了陈老师未为人道及的许多兴趣:陈老师现虽主攻摄影,但其实曾长期浸淫于书法、绘画、雕刻、诗歌等领域,都卓然有成。
随即从我左端开始,由山戈开始自报家门。山戈讲自己讲得不多,主要是在谈观点,认为网上聊天,其实是在给自己的心灵聊天,此语甚合同道之意。他自陈人虽老但心态还很年轻,与时俱进,乐于和年轻人在一起。我回顾了与山戈的认识经过,对山戈组织我们参观彭家珍大将军纪念祠表示感谢(可参看才访大将军,又到杏花村),点评山戈客观上一点也不老,主观上和同道在一起上永远不会老。
坐在山戈左边的是熊剑,由山戈代为介绍也在青白江区机关工作,虽年纪尚轻,但在当地书法界远近知名。寿星小飞则交代了与同道的关系,乃是由诗人熊景介绍进入同道论坛的。娃娃则感谢坏蛋曾仁欢的推荐,在同道开始安营扎寨,自陈是个娃娃,对未知的一切事物特别是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都感兴趣。不过,她长期潜水,不怕脸上长腮,这种精神引起在场同道的钦仰。
素芯最为客气,称许在座者都是优秀人才,独把自己排斥在外,顿时激起同道反弹,不得不交代了部分优秀事实。素芯的文章,在同道论坛已是近40篇了,都是来自生活的真实记录,没有任何矫揉造作,读来真切感人,憨实可爱。坏蛋毫不讳言自己的“坏”,并坦白交代了坏的三个理由,似乎还有继续坏下去并且要更坏直到无以复加的决心。她对与同道论坛的关系定位是亲密恋人(大家可参看她写的:星星亮了),我想恋人间坏一点,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吧,也就没有就此问题多批评坏蛋,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坏蛋坏就坏在已经很好了还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点坏是让人很难容忍的,比如她写的一路阳光系列文章,特别是写在人群中(熊景)和妖妖(陈艾)的那两篇,让我在写同道中人印象系列的时候顿时卡壳,我自信不可能比坏蛋写得更好,你看看,她就坏到这种地步,呵呵。坏蛋还当众宣告,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写小小飞,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其实,这里面未尝不含有我的自私,坏蛋写了一个,我就可以少写很多,因为坏蛋写的那些,我就可以不写了,而写点坏蛋没写到的文字,起到一点补充的作用。)
诗人熊景称许了同道论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同道从少到多,力量由弱到强的过程,作为同道论坛的老朋友,他虽参与较少,但见证了同道的发展,也希望同道能够精诚团结,同道论坛能够发展壮大。他坦白自己与文学的关系日渐疏离,写作也较以前少了。我向与会的同道介绍了论坛的由来,对熊景的发言做了补充:当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熊先生已是蜚声诗坛的工业题材诗人。同道论坛的发展,其实也凝聚着熊先生的心血。最初创办这个论坛,就是在征求熊先生意见,取得其指导的基础上办成的,熊先生作为诗歌版主,不仅将以前的诗歌佳作发表在论坛上,也再接再厉地写了不少新作,同道读来都觉够味。但因熊先生杂事甚多,自己也在主持一个论坛,无暇多顾,这点同道是可以理解的。漂流小飞也是因熊先生的推荐才知道同道论坛,谦虚地说她只是个学习者。这似乎体现出了一个规律,11日与会者凡是因熊景而知道同道论坛者都是极为谦虚的学习者,其实每一位同道都是学习者嘛。
心情岛屿胡可鸣的发言最有意思,在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后,说,“至于和同道论坛嘛,应该是正在发生关系。”这话引来同道笑声一片。李文倩(freedom)的名字引起同道密切关注,坏蛋就是亲热叫他“倩倩”,看他那纯真的笑容和一身的阳刚之气,谁会想到他会有这么一个柔弱的名字呢。我当年也是上了当的。那时我在学校编一个报纸,李文倩是个初入道的记者。经常看到“她”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文学或消息作品,觉得文字与名字一样好,在编发了“她”的几篇文字后,遂有了见见这位才女的想法,便叫当时的通讯社社长何云钧把“她”叫到办公室来。记得那天,他们几位来了。何说,我叫的人来了。我逡巡四顾,问谁是李文倩啊,结果一个个子不高的男生趋前来,“我就是。”我顿时惊诧,大失所望。李文倩虽年小,但非常勤奋,不仅写文学作品,也能写象样的论文,这点在本科生中是很不容易的。坏蛋也认为“倩倩才学积累,成果丰硕”,与会同道闻之很是欣赏。
彭强(飞鸿在天)是偶然机会闯入同道论坛这一片天地的,他谦虚地表示虽然不怎么写东西,但却很欣赏同道论坛里的作品,希望能做一个忠实的读者。我觉得目前同道论坛最欠缺也最紧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宣传工作,要推荐和吸引更多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这个群体中来。彭强在这方面的努力,是非常可贵的。
诗人胡马介绍了自己的本名和笔名的由来。曾用笔名胡惊涛,邮箱也是以此为名的,恐怕主席要用这个用户名注册邮箱都要不得其门而入了。胡马为人平实,性情温和,最大的优点是善良,最大的缺点是过分善良,属于感时花溅泪的那种,少时见白菜被踩坏就会感到心痛万分的。胡马属狗,戏称自己已是一条“老狗”了,多年来读书不辍,但似五柳先生,不求甚解。胡马其实还是很年轻的,看他的诗歌,虽然老练但掩饰不了青春的气息,看他的脸,还洋溢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干净和纯洁,笑容中居然还藏着调皮,于是我勇于向同道汇报了这样一个事实:胡马至今为嫁,待字闺中。
张旭(牧马人)与胡马坐在一起,格外亲热。他和我也算是一见如故,最初在某群畅谈笔母文化,而张恰是从西昌过来的,对笔母较为熟悉。在那群中,我时有惊人之语,常人不以为然,牧马人却能抱有理解,遂成同道。后来延至同道论坛和同道群,他对同道论坛宗旨亦非常认可。牧马人闲时就读书,曾在一个会议后去他家小坐,有幸在其书房逗留,并借得几本书,那本《操哥》就是从他那里借的。
世纪末的华丽是今天的主讲人,读本科时即相识,后来到同济大学去读了研究生,也亏他勤奋能干,虽然还待字闺中,却已私定终身,还没毕业就被同济大学所收留,干着与校友厮混的勾当,令人羡慕不已。他对城市文化研习多年,颇有心得,且与娃娃类似,都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兴趣的。
最后轮到我发言。我介绍了同道论坛的历史与现状,重申了同道论坛之旨趣,解析了学术、思想、人文作为同道旨趣的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我也谈了一点对同道聚会的认识,希望有同道来承办同道聚会,这样可以使活动在流动中保持活力,而且每次活动在保证搞一次座谈或报告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点其他活动。
三、小飞的生日
午饭后,大家稍事休息,便又围坐在一起,开始今天聚会的两大议程。
第一便是小小飞漫天飞雪的生日。同道过生日,不是第一次了。最为隆重的一次是为妖妖过生日,因为妖妖的个人魅力,恰好我写这个小文章的时候又是她新的一年生日了。她一天到晚都在操劳着,琢磨着她的摄影,竟将此事忘之于脑后了。经熊先生提醒,我也陡然想起,而此时她才刚刚把同道聚会的照片发在同道论坛上。我临时胡诌一首祝贺,提出几位朋友适时吃点便餐,她却非常淡然了,说这段时间很累,总想抽出空来休息。我联系到自己,竟然也有这样的感觉,不由暗自叹气:一个人没有点兴趣是不行的,但若兴趣太浓烈也是件麻烦事儿,因为个人的精力实在是太有限了,又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必得做大量未必愿意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很多琐碎事情,而自己真感兴趣的事真正只能拨冗而为。即如我这段时间在网上与同道近乎朝夕相处,恐怕到了暑假结束后就将无以为继,毕竟人无三头六臂,分身乏术,若以体力和精力的透支为代价,也是得不偿失的。但同道论坛既是我一手创办起来,集中了众多同道的心血,而今发展势头,还希望同道们再接再厉地,本着“三民主义”的原则,共同把这个来之不易的精神家园经营好。
言归正传。小飞的生日,事前我们并没公示,许多朋友并不知道有此议题,即使知其生日者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和怎样进行这一议程。在我一声吆喝下,坏蛋和娃娃如变魔法般提出一个大蛋糕来,蛋糕就像那天的小飞一样漂亮,而且同样有着一个漂亮的名字:暗香浮动。坏蛋欣喜地跳着,口中说着,“我要为蛋糕宽衣解带了”,手上熟练地运动着,小飞说,“还是我来吧”,然后小心翼翼地操作直到蛋糕不着寸缕为止。在我提议下,坏蛋唱了一首彝族祝生歌,欢快而激越,听起格外的熨帖。阳光下沉闷的空气似乎也变得流动起来,配合着坏蛋悠扬的旋律。坏蛋歌毕,又由世纪末领唱,同道们一起向小飞献上了“祝(猪),你生日快乐!”然后是小飞许愿,发表生日感言。可是她太激动,没有说什么动人的话,但我们看得出她内心的喜悦。切蛋糕了,每位同道吃着蛋糕,听着世纪末的报告,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双吸收。
四、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的研讨
在这篇综述性的小文里,我不可能详尽地复原谢波为同道所做的这一场精彩的报告,从个人的知识积累出发,我也不全然熟悉城市文化研究中的诸多理论来源,所以最具体的报告内容暂时阙如,待后请谢波本人将其讲稿传上来,以供同道们参考。(请参见8月11日讲稿:城市文化研究与城市文学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性)
谢波在一个多小时的娓娓讲述中,既对文化、城市文化、城市文学等概念做了知识考古学的追本溯源,又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学的历史与现实做了条分缕析的讲解,既有纵向的历史变迁,也有横向的中外比较,既有鸟瞰的综合分析,也有个案的深入考察。谢波的硕士论文即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谢波通过透视这一文学流派的城市文化背景,探讨了将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结合研究的可能性。
谢波的报告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对过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做了知识考古的梳理,对文化、文化研究、城市文化等理论来源极其演变做了简要的回顾,对中西方一些学派及其主要学说和特点进行了精到的点评;二是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学的联系做了阐述。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学是两个关系非常密切但又绝非同一的范畴,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城市文化的共同特性,也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和表现方式,城市文学只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表现的文本,既是对城市文化特点的反映和观照,也是一种超乎于现实的超越,应该是含蕴了创作者的理想与寄托。第三点即是以新感觉派为例,讲述了两者结合研究的可能,对城市人的生活状态,对城市的时尚、消费等文化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报告将大家身处其间习焉不察的城市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将大家并不熟悉的许多理论与研究方法和城市文化的演进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做到了将简单现象复杂化,将复杂理论简单化,报告井井有条,听来妙趣横生。
以上的叙述是以我个人的语言来转述谢波的报告,未免没有我的客观色彩,或有失真之处,就只有祈求其原谅,并请尽快上传讲稿了。
在座同道也就个人的创作体验及对城市文化的观察与认识,与谢波进行了心平气和的探讨,大家在交流中不时泛起会意的微笑,有时甚至还笑出声来。这些场景我就不一一复述,否则我这罗嗦的力求尽可能全面的叙述不知何时是个尽头了,恐怕也是故意与喜欢看间短文章的同道过不去了。希望以后有条件的同道能够提供录音笔或其他录音设备,最好能制成声音文件,作为附件可供同道下载,这样我们的报告会就将会有更多的同道听到了。
要提到的是这次,山戈在报告过程中突然身体不适,熊剑与素芯只得与之提前告退,乃一憾事。据同道分析,恐怕一是天气太热,二是中午喝酒过急。山戈的豪爽,我是知道的,却没想到竟致微恙,心内不安。但今天居然有了第二版本,他的老朋友问我,是不是山戈与美女握手过多导致晕倒的。我当时就说实在是不太清楚,我是比较粗心的,山戈是否与美女握过手,与哪些美女握过手,我是完全没印象,倒是与我握了手,但我仔细琢磨了我的手,看不出竟会有这样的魔力,所以想来想去,或许嫌疑是在娃娃那里。据说山戈很早就欣赏娃娃的干练漂亮,曾言收其为女,不知山戈此语是否当真,娃娃倒是记在心上了,那日一声三爹,山戈听得心花怒放,难道是因为这个?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说得清楚了。
五、喝酒直到通宵达旦
晚饭后,我们没有安排其他活动,远道的同道先期离去。未能前来的刘相儒(无心水自闲)却又赶到川师大,先是请我等喝茶,后又是喝酒。胡马和娃娃相继不支而离去。我和谢波、李文倩在茶桌上已是呵欠连天,连喝茶都抵挡不住困意连绵,本想早点结束活动,回屋早点休息,或者趁热打铁,把活动写写,免得“夜长梦多”,写作的动力就消减了。可刘意兴正高,一定还要喝几杯。我们先把那小半瓶五粮液解决,当然主力是刘,他一个人比我们其他所有人喝的都多。没想到几瓶啤酒下肚后,竟驱走了睡意。刘趁着酒兴,放言高论,大家也都各抒己见,一再说再来两瓶就罢手,一再喊老板再来两瓶,时间就这样流逝着,不觉已是近凌晨三点,大致数了一下地上的酒瓶,竟已喝了十六瓶啤酒了。一时心满意足,便劝刘赶快回去了。谢与李均来到我的住处,又谈了一会怎样做学术批评,方才各安其居,酣然睡去。
第二天却是醒得很早。李回寝室接着睡觉去了,我和谢波则吃了早饭来到办公室上网去了。下午陪着谢波买了点四川的特产,送他上了汽车,直到那车子在远方没了痕迹。脑里涌起一句诗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文章写到这里,其实也并没有结束的,因为很多故事还在延续,很多话题还可以伸展,但实不必在此文中面面俱到了。本来此文应是可以倚马可待的,但因12日晚才送走谢波,再加上自己的疏懒和杂事烦扰,竟拖到13日晚才完成,实在是惭愧。加上时间仓促,文中难免有什么错漏甚至谬误不经之处,尚祈同道原谅了。关于此次聚会的图片,请参看2007年8月11日同道聚
按照美国史学家柯文的说法,进入一个历史事实有三个途径,即事件、经历和神话。所谓事件,即史学家本于相当证据的基础上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和解释,经历则是以当事者的身份对一历史事实的回顾,神话的制造者则目标有所不同,他们的出发点诚然也是要理解过去的,他们或许本来就认为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们的却不在于加深或扩大这种理解,而是要使之为当前的政治、意识形态、自我修饰和情感的方面的需要服务。换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神话就是现实对过去的一种支配,一种对历史事实过度的解释和利用。
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完全有可能同时“陷入”(也就是说并非完全的自我选择)这三种途径:可能我本身的愿望是讲述这个聚会的整个过程,但是我并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史料完全把握者,事实上我更多也只是这次聚会的“经历者”之一,我所能写出的也只是我所见所闻的一部分,即使我所见所闻已足够地大了,我仍无法宣称写出来的就是完全真实的复原了过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经历者,由于个人视野的拘囿、动机的差异以及其他各种因素,都只能见到整个历史事实的一个面;也同样不能保证其主观上故意或客观上不由自主地“神话”了过去。
想到以上这些堂皇的理由,我对这篇文章的写作充满了信心,也减少了很多不安,同时也想到这样会让更多同道有更多参与的可能。比如凡参加者都可在本文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或批评指正(当然,如能从自身的角度,对这次活动专写一文谈自己的观感与认识,是最好的)总之读者在阅读众多参加者的文字中,能够修复或综合成一个更加完满的图象。特别是主讲人谢波,亦可将此次讲演的讲稿整理出来,发在同道论坛上,让众多没有出席的参加者也对我们的讲题有着一种场外参与的可能。
一、各方同道聚狮山
本议10日下午与娃娃去三圣乡踩点,确定下来聚会的具体地点,谁想甘霖陡降,遂取消此议。11日晨由坏蛋与娃娃提前赶往幸福梅林选址,我则陪同已提前赶到的谢波(世纪末华丽)、熊景(在人群中)、陈艾(妖妖)、大小飞(漂流)、小小飞(漫天飞雪)等同道。
据坏蛋和娃娃反馈回来的信息,某家“聚点”条件尚可,午饭标准为380元一桌,会议室另计价,且时间卡得很严,在在与我所设想的不合。我的想法是,价格尽量便宜,一来我们此行预计有十六人左右,坐成两桌方可,再加上酒水,恐怕两桌就近千元,还有晚饭,还有会议室的费用,这肯定就要加大同道的财政负担。而且我们也并不希望有一规格宏伟的会议室,反易使我们的自由讨论受约束。我就想起上次与川师人文理论研究所的那些老同志们一起讨论胡锦涛625讲话的那个地方还不错,虽然条件简陋,但还算清净,饭菜也可口,价格也适宜,便改弦易辙,联系那边车辆过来接人。我们原议定的时间是10点半在四川师大南大门碰头后,再定行止。但因部分同道对路径不甚熟悉,故延至11点方才基本聚齐。飞鸿在天、心情岛屿联袂而来,与先前守侯在那里的谢波与李文倩(freedom)会合。山戈、素芯、熊剑从青白江区拍马赶到,牧马人一家则绕行师大一周后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队伍基本集齐,令人好不欢喜。此前刘相儒(无心水自闲)、边缘均告我因事不能到会,而诗人胡马是说只有当天才能决定是否能来的。正当开拔,我若有所思,往窗外一看,却见胡马摇手示意,高呼:“等等我!”真是奇了,再晚一分钟,恐怕我们就先一步绝尘而去了,看来同道不同道都不行啊。
二、同道自报家门及与论坛关系之溯源
同道一行在“梅林情怀”围桌坐定,便迫不及待地要求互相认识,大多闻名已久,少数未曾谋面,此时百川归海,自当辨源识流。我自然是顺天应人,邀请各位同道自报家门,得详细介绍性别、兴趣及与同道的关系;我再根据个人之认识略做评点,因为同道谦逊,一般只是平铺直叙,往往是隐长避短,总得由我来彰显和揭露的。
闻听此语,众同道却客气起来,谁先谁后,推三阻四。陈艾身手敏捷,早已在旁独上高凳,做出一幅望断天涯路的姿势,俯视芸芸同道,捕捉精彩瞬间。众人视线集中在陈艾身上,便要求她先讲。陈老师今天朱(看着就行,别读出来)唇轻启,介绍了其名字的写法及其性别:暂时是女性。兴趣广泛,尤其好色(摄),与同道相知甚早,但因诸事繁多,尤其是与一群好摄之徒周旋,与同道厮守在一起的时间不似以前多了,她旋即表示定当改弦更张,同道听了群情振奋。我向同道介绍了陈老师未为人道及的许多兴趣:陈老师现虽主攻摄影,但其实曾长期浸淫于书法、绘画、雕刻、诗歌等领域,都卓然有成。
随即从我左端开始,由山戈开始自报家门。山戈讲自己讲得不多,主要是在谈观点,认为网上聊天,其实是在给自己的心灵聊天,此语甚合同道之意。他自陈人虽老但心态还很年轻,与时俱进,乐于和年轻人在一起。我回顾了与山戈的认识经过,对山戈组织我们参观彭家珍大将军纪念祠表示感谢(可参看才访大将军,又到杏花村),点评山戈客观上一点也不老,主观上和同道在一起上永远不会老。
坐在山戈左边的是熊剑,由山戈代为介绍也在青白江区机关工作,虽年纪尚轻,但在当地书法界远近知名。寿星小飞则交代了与同道的关系,乃是由诗人熊景介绍进入同道论坛的。娃娃则感谢坏蛋曾仁欢的推荐,在同道开始安营扎寨,自陈是个娃娃,对未知的一切事物特别是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都感兴趣。不过,她长期潜水,不怕脸上长腮,这种精神引起在场同道的钦仰。
素芯最为客气,称许在座者都是优秀人才,独把自己排斥在外,顿时激起同道反弹,不得不交代了部分优秀事实。素芯的文章,在同道论坛已是近40篇了,都是来自生活的真实记录,没有任何矫揉造作,读来真切感人,憨实可爱。坏蛋毫不讳言自己的“坏”,并坦白交代了坏的三个理由,似乎还有继续坏下去并且要更坏直到无以复加的决心。她对与同道论坛的关系定位是亲密恋人(大家可参看她写的:星星亮了),我想恋人间坏一点,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吧,也就没有就此问题多批评坏蛋,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坏蛋坏就坏在已经很好了还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点坏是让人很难容忍的,比如她写的一路阳光系列文章,特别是写在人群中(熊景)和妖妖(陈艾)的那两篇,让我在写同道中人印象系列的时候顿时卡壳,我自信不可能比坏蛋写得更好,你看看,她就坏到这种地步,呵呵。坏蛋还当众宣告,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写小小飞,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其实,这里面未尝不含有我的自私,坏蛋写了一个,我就可以少写很多,因为坏蛋写的那些,我就可以不写了,而写点坏蛋没写到的文字,起到一点补充的作用。)
诗人熊景称许了同道论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同道从少到多,力量由弱到强的过程,作为同道论坛的老朋友,他虽参与较少,但见证了同道的发展,也希望同道能够精诚团结,同道论坛能够发展壮大。他坦白自己与文学的关系日渐疏离,写作也较以前少了。我向与会的同道介绍了论坛的由来,对熊景的发言做了补充:当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熊先生已是蜚声诗坛的工业题材诗人。同道论坛的发展,其实也凝聚着熊先生的心血。最初创办这个论坛,就是在征求熊先生意见,取得其指导的基础上办成的,熊先生作为诗歌版主,不仅将以前的诗歌佳作发表在论坛上,也再接再厉地写了不少新作,同道读来都觉够味。但因熊先生杂事甚多,自己也在主持一个论坛,无暇多顾,这点同道是可以理解的。漂流小飞也是因熊先生的推荐才知道同道论坛,谦虚地说她只是个学习者。这似乎体现出了一个规律,11日与会者凡是因熊景而知道同道论坛者都是极为谦虚的学习者,其实每一位同道都是学习者嘛。
心情岛屿胡可鸣的发言最有意思,在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后,说,“至于和同道论坛嘛,应该是正在发生关系。”这话引来同道笑声一片。李文倩(freedom)的名字引起同道密切关注,坏蛋就是亲热叫他“倩倩”,看他那纯真的笑容和一身的阳刚之气,谁会想到他会有这么一个柔弱的名字呢。我当年也是上了当的。那时我在学校编一个报纸,李文倩是个初入道的记者。经常看到“她”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文学或消息作品,觉得文字与名字一样好,在编发了“她”的几篇文字后,遂有了见见这位才女的想法,便叫当时的通讯社社长何云钧把“她”叫到办公室来。记得那天,他们几位来了。何说,我叫的人来了。我逡巡四顾,问谁是李文倩啊,结果一个个子不高的男生趋前来,“我就是。”我顿时惊诧,大失所望。李文倩虽年小,但非常勤奋,不仅写文学作品,也能写象样的论文,这点在本科生中是很不容易的。坏蛋也认为“倩倩才学积累,成果丰硕”,与会同道闻之很是欣赏。
彭强(飞鸿在天)是偶然机会闯入同道论坛这一片天地的,他谦虚地表示虽然不怎么写东西,但却很欣赏同道论坛里的作品,希望能做一个忠实的读者。我觉得目前同道论坛最欠缺也最紧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宣传工作,要推荐和吸引更多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这个群体中来。彭强在这方面的努力,是非常可贵的。
诗人胡马介绍了自己的本名和笔名的由来。曾用笔名胡惊涛,邮箱也是以此为名的,恐怕主席要用这个用户名注册邮箱都要不得其门而入了。胡马为人平实,性情温和,最大的优点是善良,最大的缺点是过分善良,属于感时花溅泪的那种,少时见白菜被踩坏就会感到心痛万分的。胡马属狗,戏称自己已是一条“老狗”了,多年来读书不辍,但似五柳先生,不求甚解。胡马其实还是很年轻的,看他的诗歌,虽然老练但掩饰不了青春的气息,看他的脸,还洋溢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干净和纯洁,笑容中居然还藏着调皮,于是我勇于向同道汇报了这样一个事实:胡马至今为嫁,待字闺中。
张旭(牧马人)与胡马坐在一起,格外亲热。他和我也算是一见如故,最初在某群畅谈笔母文化,而张恰是从西昌过来的,对笔母较为熟悉。在那群中,我时有惊人之语,常人不以为然,牧马人却能抱有理解,遂成同道。后来延至同道论坛和同道群,他对同道论坛宗旨亦非常认可。牧马人闲时就读书,曾在一个会议后去他家小坐,有幸在其书房逗留,并借得几本书,那本《操哥》就是从他那里借的。
世纪末的华丽是今天的主讲人,读本科时即相识,后来到同济大学去读了研究生,也亏他勤奋能干,虽然还待字闺中,却已私定终身,还没毕业就被同济大学所收留,干着与校友厮混的勾当,令人羡慕不已。他对城市文化研习多年,颇有心得,且与娃娃类似,都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兴趣的。
最后轮到我发言。我介绍了同道论坛的历史与现状,重申了同道论坛之旨趣,解析了学术、思想、人文作为同道旨趣的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我也谈了一点对同道聚会的认识,希望有同道来承办同道聚会,这样可以使活动在流动中保持活力,而且每次活动在保证搞一次座谈或报告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点其他活动。
三、小飞的生日
午饭后,大家稍事休息,便又围坐在一起,开始今天聚会的两大议程。
第一便是小小飞漫天飞雪的生日。同道过生日,不是第一次了。最为隆重的一次是为妖妖过生日,因为妖妖的个人魅力,恰好我写这个小文章的时候又是她新的一年生日了。她一天到晚都在操劳着,琢磨着她的摄影,竟将此事忘之于脑后了。经熊先生提醒,我也陡然想起,而此时她才刚刚把同道聚会的照片发在同道论坛上。我临时胡诌一首祝贺,提出几位朋友适时吃点便餐,她却非常淡然了,说这段时间很累,总想抽出空来休息。我联系到自己,竟然也有这样的感觉,不由暗自叹气:一个人没有点兴趣是不行的,但若兴趣太浓烈也是件麻烦事儿,因为个人的精力实在是太有限了,又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必得做大量未必愿意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很多琐碎事情,而自己真感兴趣的事真正只能拨冗而为。即如我这段时间在网上与同道近乎朝夕相处,恐怕到了暑假结束后就将无以为继,毕竟人无三头六臂,分身乏术,若以体力和精力的透支为代价,也是得不偿失的。但同道论坛既是我一手创办起来,集中了众多同道的心血,而今发展势头,还希望同道们再接再厉地,本着“三民主义”的原则,共同把这个来之不易的精神家园经营好。
言归正传。小飞的生日,事前我们并没公示,许多朋友并不知道有此议题,即使知其生日者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和怎样进行这一议程。在我一声吆喝下,坏蛋和娃娃如变魔法般提出一个大蛋糕来,蛋糕就像那天的小飞一样漂亮,而且同样有着一个漂亮的名字:暗香浮动。坏蛋欣喜地跳着,口中说着,“我要为蛋糕宽衣解带了”,手上熟练地运动着,小飞说,“还是我来吧”,然后小心翼翼地操作直到蛋糕不着寸缕为止。在我提议下,坏蛋唱了一首彝族祝生歌,欢快而激越,听起格外的熨帖。阳光下沉闷的空气似乎也变得流动起来,配合着坏蛋悠扬的旋律。坏蛋歌毕,又由世纪末领唱,同道们一起向小飞献上了“祝(猪),你生日快乐!”然后是小飞许愿,发表生日感言。可是她太激动,没有说什么动人的话,但我们看得出她内心的喜悦。切蛋糕了,每位同道吃着蛋糕,听着世纪末的报告,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双吸收。
四、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的研讨
在这篇综述性的小文里,我不可能详尽地复原谢波为同道所做的这一场精彩的报告,从个人的知识积累出发,我也不全然熟悉城市文化研究中的诸多理论来源,所以最具体的报告内容暂时阙如,待后请谢波本人将其讲稿传上来,以供同道们参考。(请参见8月11日讲稿:城市文化研究与城市文学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性)
谢波在一个多小时的娓娓讲述中,既对文化、城市文化、城市文学等概念做了知识考古学的追本溯源,又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学的历史与现实做了条分缕析的讲解,既有纵向的历史变迁,也有横向的中外比较,既有鸟瞰的综合分析,也有个案的深入考察。谢波的硕士论文即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谢波通过透视这一文学流派的城市文化背景,探讨了将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结合研究的可能性。
谢波的报告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对过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做了知识考古的梳理,对文化、文化研究、城市文化等理论来源极其演变做了简要的回顾,对中西方一些学派及其主要学说和特点进行了精到的点评;二是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学的联系做了阐述。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学是两个关系非常密切但又绝非同一的范畴,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城市文化的共同特性,也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和表现方式,城市文学只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表现的文本,既是对城市文化特点的反映和观照,也是一种超乎于现实的超越,应该是含蕴了创作者的理想与寄托。第三点即是以新感觉派为例,讲述了两者结合研究的可能,对城市人的生活状态,对城市的时尚、消费等文化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报告将大家身处其间习焉不察的城市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将大家并不熟悉的许多理论与研究方法和城市文化的演进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做到了将简单现象复杂化,将复杂理论简单化,报告井井有条,听来妙趣横生。
以上的叙述是以我个人的语言来转述谢波的报告,未免没有我的客观色彩,或有失真之处,就只有祈求其原谅,并请尽快上传讲稿了。
在座同道也就个人的创作体验及对城市文化的观察与认识,与谢波进行了心平气和的探讨,大家在交流中不时泛起会意的微笑,有时甚至还笑出声来。这些场景我就不一一复述,否则我这罗嗦的力求尽可能全面的叙述不知何时是个尽头了,恐怕也是故意与喜欢看间短文章的同道过不去了。希望以后有条件的同道能够提供录音笔或其他录音设备,最好能制成声音文件,作为附件可供同道下载,这样我们的报告会就将会有更多的同道听到了。
要提到的是这次,山戈在报告过程中突然身体不适,熊剑与素芯只得与之提前告退,乃一憾事。据同道分析,恐怕一是天气太热,二是中午喝酒过急。山戈的豪爽,我是知道的,却没想到竟致微恙,心内不安。但今天居然有了第二版本,他的老朋友问我,是不是山戈与美女握手过多导致晕倒的。我当时就说实在是不太清楚,我是比较粗心的,山戈是否与美女握过手,与哪些美女握过手,我是完全没印象,倒是与我握了手,但我仔细琢磨了我的手,看不出竟会有这样的魔力,所以想来想去,或许嫌疑是在娃娃那里。据说山戈很早就欣赏娃娃的干练漂亮,曾言收其为女,不知山戈此语是否当真,娃娃倒是记在心上了,那日一声三爹,山戈听得心花怒放,难道是因为这个?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说得清楚了。
五、喝酒直到通宵达旦
晚饭后,我们没有安排其他活动,远道的同道先期离去。未能前来的刘相儒(无心水自闲)却又赶到川师大,先是请我等喝茶,后又是喝酒。胡马和娃娃相继不支而离去。我和谢波、李文倩在茶桌上已是呵欠连天,连喝茶都抵挡不住困意连绵,本想早点结束活动,回屋早点休息,或者趁热打铁,把活动写写,免得“夜长梦多”,写作的动力就消减了。可刘意兴正高,一定还要喝几杯。我们先把那小半瓶五粮液解决,当然主力是刘,他一个人比我们其他所有人喝的都多。没想到几瓶啤酒下肚后,竟驱走了睡意。刘趁着酒兴,放言高论,大家也都各抒己见,一再说再来两瓶就罢手,一再喊老板再来两瓶,时间就这样流逝着,不觉已是近凌晨三点,大致数了一下地上的酒瓶,竟已喝了十六瓶啤酒了。一时心满意足,便劝刘赶快回去了。谢与李均来到我的住处,又谈了一会怎样做学术批评,方才各安其居,酣然睡去。
第二天却是醒得很早。李回寝室接着睡觉去了,我和谢波则吃了早饭来到办公室上网去了。下午陪着谢波买了点四川的特产,送他上了汽车,直到那车子在远方没了痕迹。脑里涌起一句诗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文章写到这里,其实也并没有结束的,因为很多故事还在延续,很多话题还可以伸展,但实不必在此文中面面俱到了。本来此文应是可以倚马可待的,但因12日晚才送走谢波,再加上自己的疏懒和杂事烦扰,竟拖到13日晚才完成,实在是惭愧。加上时间仓促,文中难免有什么错漏甚至谬误不经之处,尚祈同道原谅了。关于此次聚会的图片,请参看2007年8月11日同道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