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瀛通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专业,1966年“文革”初始,至1979年一直受迫害。此间,做过一段农民、装卸工,之后,一直在北京义利食品厂工作。1979年底得以平反后,开始做大学教员,数月后,考入国务院人口小组,又经选拔考试,在80年代初赴美国留学。回国后不久,历经调查研究,于1984年7月30日,在极“左”的城乡“一胎化”思潮中,与张晓彤一起撰写了《人口控制与人口政策中的若干问题》的研究报告上书中央,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充分肯定的重要批示。胡耀邦以“这是一份认真动了脑筋,很有见地的报告...”,给予了十分罕见的高度评价。此后,与王彦祖、冯立天等著名学者合作,在生命表编制技术、人口预测与分析技术,尤其是在出生性别比理论研究等方面,在国内外都做出了推陈出新,有独到建树的创新成果。独自著写5本专著,参与编写书8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150余篇。这些来自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有创新,在数理上创建了相关指标体系与系统模型,而且还都得到了应用。本人的信条是: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力求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专家,终身享受政府津贴.
1985年,首次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积极作用,2007年,又对人口红利的理念,应用与方法论,首次提出了创新成果。此外,作者从事中医学研究与实践40多年,曾获中华医学创新论坛一等奖、中华医学创新人才奖,被收录到多种《名人录》、《名医卷》、《医学家大辞典》。对常见而较为“普遍”的(现代医学病名)“流感与感冒”、“乳腺增生”、“前列腺炎”、“皮肤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炎”、“脑萎缩”、“乙肝”、“类风湿”等等现代医学仍棘手或束手无策的疾病,不仅有独到见地 , 且还一直从事着突破性的中医药“共性”治疗研究,现已取得较现有药品疗效高的初步“成功”,但离自设的高疗效标准仍有一定差距。2003年4月,写给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治疗与预防非典型肺炎的紧急建议》研究报告(附:迅速治愈案例),受到专项负责的吴仪副总理重要批示。2005年5月,被聘为全国营养食品产业联盟专家委成员,著有《药食同源本质攸关食品安全揭示养生奥秘》等。


借助价值中国网为作者提供的平台,作者还愿把相关营养、健康、以及医治与医药的全新研究成果,奉献给我的祖国,我的人民,以来提高全民族人口体质,并让世界认识:人类不仅要保护生存环境,还要以人为本保护自身机体内在生态环境,而中医药学就是独具这一特色的专门科学。

只有改革中医的西医化管理体制 中医才能走上振兴与创新之路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7346   

3月21日,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黎磊石在南京出殡,上周二(16日),84岁的黎磊石在自家14层高楼纵身跃下,当场身亡。


 

只有改革中医的西医化管理体制 中医才能走上振兴与创新之路

                 ---著名肾脏...

Read more

跨越时空的祖国医学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跨越时空的祖国医学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中国封建体制二千多年的 “超稳定”延续历史,以及在后期的闭门锁国,致使近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了极为迟缓的境地,大大落后于以科技创新使其经济社会产生了飞跃发展的西方国家。鸦片战争后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实施了残酷地掠夺与压迫,并逼迫割地赔款,使极端贫困的劳苦大众更加民不聊生。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虽然是早期特定...

Read more

冲破现代营养误区 回归营养调节本质


 

  2005年,中国食协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在《加强营养指导工作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报告中指出:“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药食同源’,‘营养保健’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该报告还指出:“研究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每投资1元,就可以节省85元医疗费和100元抢救费。仅仅针对肥胖症、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4亿患者,如通过膳食营养科学指导,就可节省食物费用2000亿元,减少医药费用4000亿元。若是营养改善增进健康,从中可以多产出6000亿元。这一增一减,将为我国建设全面建设小康...

Read more

揭示病从口入奥秘 中医将再创新世纪辉煌


  说明:(笔者因操作不慎而将本文删除,现重新补上,特致歉)

  

在人们憧憬着尽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成果的构和谐社会新时代,关注健康、注重健康,已成为全社会普遍追逐的一个目标。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后,过去的一些非常见病不但已成常见病而且还呈低龄化态势,人们期盼的健康与长寿水平并未与生活水平同步提高。怎么才能不生病或少生病?儿童与青少年怎么才能茁壮成长?中老年怎么养生保健才能延年益寿?健康问题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除心理、自然季节气候、环境污染、卫生条件,以及生活有无规律等外,另一尤为重要的因素就是饮食。对此,现代医学专家把病因归结为是膳食结构不合理问...

Read more

病从口入的真谛—“气味” 攸关人之命脉


 

        一、“气味”(性味)是天然药物与食物的本质属性

       “气味”(性味)是天然药物与食物的本质属性。然而,在食品生产及营养保健问题上,却对这一堪称民族瑰宝与科学上有重大发现的理念,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是无认识,时至今日也只是停留在现代科学所认识的营养成分及表征含量的指标与相应功能上。当然,测定饮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含量以及认识其功能,也有重大意义和一定参考价值。然而,含相同营养成分的本草植物,有...

Read more

药食同源于“气(性)味”揭示的是病从口入与养生奥秘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第三次飞跃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次飞跃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建立高度重视人才机制为契机,以加速提高自身知识产权比重,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节能、环保、高质、高效的循环经济为发展架构,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为突破口,以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与优胜劣汰功能为取向,以尽力提速产业的升级为增长点,跨入以求质为核心的经济加速发展期,并在加快城镇化步伐、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中,实现全面小康。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振兴中华的新时代,关注健康、注重健康的民生问题...

Read more

从调节人体生态平衡的“气味”理念 认识中医的大医学观


  

     祖国医学把人的生命机体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凡“有形”的生理物质属阴,诸如血、肉、骨等;凡“无形”的功能活动属阳,诸如感觉、意识、胃肠消化等。阴主静而阳主动,阴主节制而阳主调动。
  饮食物通过胃肠等无形属阳的消化功能与气化变为可吸收的精微物质,再经脾的运化上输心肺,化生为维持生命活动和机体代谢所必需的“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输布全身滋养形体,生成有形属阴的血液、肉、骨等生理物质。所谓气化,通常是指机体内气机的运行变化,诸如脏腑...

Read more

中医就是中医 西医就是西医 这就是科学


 

 1.中医学的确立与惟一性 足以证实是中华民族最早一大发明



 
 综观世界各国民族医学史,除中国外,之所以都夭折而没能传承下来,关键是都只停留在了经验层面而未探索出规律,上升为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医是惟一有其基础理论的民族医学,这就是成于(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东周至秦初始年代的《黄帝内经》。足见《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发明,也是创造人类奇迹的第一大发明。
   《黄帝内经》这部被后世尊为“医书之祖”的巨著,不仅汲取了那时古老华夏科学文化与哲学的精髓,而且还结合漫长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最终,历经反复地认识再认识与反复...

Read more

从百草到本草是从食到药的探索与形成过程


  

   “民以食为天”这一理念,可追溯到传说中的农业鼻祖神农。神农为寻觅与开发食物资源,不惜生命代价,尝遍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日遇72毒,最终确立了丰富的动植物食源,并加以畜养培植来不断扩充。“百草”中的“百”,是一个定量虚词,也是品种繁多的统称。在发掘食物过程中,也发现不同植物对不同证候的疾病,有独特的疗效,这些植物经反复验证后变成了药。为了治病,有关药性与药物资源的探索,又从百草拓展到百草以外的天然物质。可见,最初的医与药是同时诞生的,不存在谁先谁后问题。
  神农尝百草传说中的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