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信用谶文
光武帝刘秀出身皇族,就读于西安太学,相当于现在的本科生了。戎马倥偬之余,手不释卷,还经常召集博学鸿儒到一块儿研讨学问,设百家讲坛,他还做过主讲人。光武帝给人的感觉是,礼贤下士,作风民主,因此,朝廷里经常充满了笑声。这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仅有的浪花了,因此,显得尤其珍贵。
可是,鲁迅说了,皇帝没有一个好东西。刘秀也自然具有皇帝所具有的专横的狭隘的品质。这在有关谶文的事件上表现出来了。
刘秀是靠《赤伏符》登上帝王的宝座的。所谓《赤伏符》,是王莽时代谶纬家所造符箓,为刘秀做皇帝做舆论造势的。后来就成为帝王受命的瑞符了。因此,刘秀对于谶文就有了一种特...
作者文章归档:杨树民

王莽的折腾
王莽的折腾
王莽改制,是一个历史事件,记得中学历史课程讲到这个的时候,非常烦,因为,王莽的改制太频繁了,一会儿是政治方面的,一会儿是经济方面的,官名都推倒从来,货币也是改来改去,铁的,贝的,没完,没了。当时考试之前,心中祈祷:千万不要出现王莽这厮的名字,遇到他,肯定丢分。
中国历史,是家天下。虽然陈胜吴广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正说明,正统之根深蒂固也。秦是嬴政的,汉是刘邦的,唐朝姓李,宋朝姓宋,都是渊源有自,哪里有空穴来风?西汉东汉之间夹杂着一个新,也就是王莽,这让正统的历史学家非常之不舒服,仿佛夹着一个肿瘤。唐朝的中期也有一个武姓天下,可是,那也是人家自己家里的轮流坐庄,老公死...
郑崇死谏
郑崇死谏
郑崇是汉哀帝的大臣,郑重其事崇高伟大,一如其名。郑崇是历史上无数因言获罪者之一,本来是没有什么可以单独提出来说一说的。可是,他的谏言来的有点儿拎不清,死人都能看出来,这样的谏言不能出口,可是,郑崇偏偏要出口,诚心找死似的,因此,我说他的谏言是死谏,非死不可之谏也。
如果你是反对皇上修建楼堂馆所,有点儿浪费银子了,应该艰苦奋斗啦。皇上虽然也不高兴,但是,还至于要你的小命,因为,修建楼堂馆所固然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可是,又何尝不是有实力的证明?革命初期,穷得光屁股,想铺张都不行呢。你反对,说明你的思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是迂腐;大兴土木,也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呢,你知道盖一幢大楼,...
王莽篡汉
王莽篡汉
每天早晨读通鉴,其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翻开书籍的每一页上,都写着:杀人。弄得我一天都没有一个好心情。我是一个慈悲的人,心中有佛,不仅不杀生,而且,不骂人。可是,最近读通鉴,读得我脾气见长,不禁要出粗口:皇上,没有一个好东西!
秦始皇之前,是愚昧时代,小孩儿似的,即使也有杀人越货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不追究了。秦始皇开始,皇上就开始杀人了,从杀人始,到杀人终,周而复始,没完没了。如果仅仅是杀敌人,虽然不够厚道,但是,两军对垒,无畏者胜,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是,杀自己人,杀老婆孩子,杀功臣,杀文人,无论怎么辩护,都是不能原谅的。虎毒还不食子呢,这样的滥杀...
孝哀断袖
孝哀断袖
汉朝(西汉、东汉)是封建王朝历史最长的一个朝代,共有29帝立国411年,比第二长寿的王朝宋朝多存在91年,快一个世纪了,比第三“我大清”多存在115年,明朝和唐朝位列四五。如果汉朝万里长城永不倒,那该有多好,至少中学生不必背诵那么多的朝代年表了,高考应该比现在容易多了,我们之称为汉人,也更加理直气壮一些,不像现在,中间还夹杂着孛儿只今、爱新觉罗等等的所谓“异邦”。
刘邦打下江山,基本上是励精图治的。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大增。可是,到了汉武帝,就开始败家了,这次败家还打着强汉的旗号,因此,就更加可怕,有点像今天的美国之攻打伊...
赵飞燕顶缸
赵飞燕顶缸
古代美女千千万,数得上的据说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其中,貂蝉是虚构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三国志》里却没有。因此,我建议把貂蝉置换,让赵飞燕入围。赵飞燕和杨玉环分别是汉孝成帝的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属于正统的。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美女的类型,所谓燕瘦环肥者是也。
赵飞燕受宠,其实,还不是因为她会跳舞,而是因为他的身上有一种奇香。为了保持这个体香,赵飞燕甚至不惜牺牲做母亲的富贵和尊荣。这是一个用青春赌明天的主儿。不仅如此,还把自己的姐姐赵合德也带入宫中,姐妹共同伺候皇上。别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原来,上床姐妹花,也是一个历史现象呢。
没有生育的...
石显颛权
石显颛权
石显,汉元帝时期的佞臣,大权独揽,胡作非为。这样的人也害怕有朝一日失宠了,自己得罪过的同僚和部下会打自己的小报告。于是,就想出一个法子,要验证一下。
那时候,石显经常加班加点,要很晚才能下班。十二点关门,是一个制度了。可是,以石显的权力,让守门人开门,也是不成问题的。其实,很长时间以来,石显也是这么做的。可是,石显杀鸡用牛刀,一定要从皇上那儿要一张通行证。皇上说:“准了。”
石显拿到了口谕,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了。晚上,依然是深夜出宫,远远的就大声吆喝着:“奉旨,把门打开!”门,自然是打开了的。当然,小报告第二天也打到了皇上那...
黄霸不搞干部交流
黄霸不搞干部交流
汉宣帝时的颍川太守黄霸(名字起的有点威猛,其实人还是蛮温和的),他动员乡村干部养鸡养猪,不是自己发家致富,而是逢年过节了,杀鸡宰猪,给村里的鳏寡孤独送去,是那时候的送温暖工程。然后,广泛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插小红旗。还鼓励农民种地,轻易不要出去打工,容易学坏。农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也很好,村里的二流子、小偷小摸的都混不下去了,就到别的村子寻找出路了。
有一个村官老许,快到退休年龄了,耳朵还背,听不清人家的说话,上级要让 他提前内退,回家抱孙子。这事儿让黄霸知道了,就劝部下:
“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这个老许啊,听说还是一个廉洁的好干部,村里的口碑很好,唯...
张安世不私谢
张安世不私谢
张安世是酷吏张汤的儿子,在汉武、汉昭、汉宣三朝任职,可谓官运亨通也。这和他为官低调,如履薄冰,不结私党有关。
到了汉宣帝一朝,张安世的官职就到了大司马,相当于后来的大元帅了。在朝廷有了话语权,提拔个人儿,是小菜一碟啦。虽然不是一言九鼎,也差不多是七鼎、八鼎了。每次朝廷提拔干部,常委会研究通过,就等待皇帝签署了,张安世就请假休息几天。等到官员的任职文件下达各部委办了,张安世装作很吃惊的样子:“啊哈,又有这么多的才俊栋梁补充到国家领导岗位上来了,我大汉真是后继有人啊!”别人都认为他不知道组织部任免事宜呢。
当然,虽然这样低...
徐生受赏
徐生受赏
汉宣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徐福的(不是秦始皇时期的徐福),看到霍光的后代打着祖上的大旗,作威作福,骄奢淫逸,觉得不是好兆头,认为霍氏必有凶,大难就要临头了,就上疏曰:“皇上应该管一管了,说不定还能挽救这样的一个显赫的家族。”可是,皇上日理万机的,没有顾得上这事儿,说:“知道了。”就搁置下来了。后来,徐福又连续上疏两次,都没有下文。
后来,霍氏终于被灭族了。告发和平叛霍氏的人都升官发财了,可是,没有徐生什么事情。有一个爱打不平的人就给皇上写了一封人民来信,上来就给皇上讲了一个故事,说:我听说有个客人看到一家主人的烟囱是直不笼统的,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