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树民

杨树民,男,中共党员。1960年8月15日生,1985年7月毕业于连云港电视大学中文系。在《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杂文月刊》、《杂文选刊》等发表短文若干。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不懂满文军


不懂满文军

艺人吸毒,已经是一个社会现象了。娱乐圈的事,复杂的很,我们早就见怪不怪了。当年,歌手罗琦吸毒,我不惊诧,后来,零点吸毒,我也不惊诧。可是,满文军吸毒,我惊诧了,并且惊诧莫名,这个以一曲《懂你》成名的农民歌手,才几年不见(活跃于演出舞台),咋就酱紫呢?我实在是看不懂了。

一个于连、高加林似的青年人,靠个人奋斗跳出农门的歌手,混到今天这个份儿上,多么不容易啊,虽然年龄大了点儿,头上的光环虽然少了几圈儿,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靠着当年赚起来的人气,走个穴,演个出,挣个十万百万的,应该还不是一个问题。满文军不是买了别墅了么?不是开了宝马了么?虽然离婚了,女儿已经二十了;可是,又...

Read more

杭州飙车门


  杭州飙车门

  最近,“门”比较多,比较烦。这是一扇大门,呼啦一下打开了,呼啦一下人山人海。网络上的标题非常具有煽动性:富家子飚车撞人弹出5米高飞出20米远,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死人了。死人,天大的事情,可是,肇事司机却根本不当回事儿,说,拿钱,就能摆平,有关部门似乎也很配合,并没有拘押,肇事者当晚回家,还上网了,有人找出了他发的帖子,说,闯祸了云云。

  有钱人玩跑车,本来是可以的,可是,你不是在赛道上玩,却在闹市区里玩,而且,玩出了人命,这就不可以了。网络上的声讨,无论怎样慷慨激烈甚至骂人,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在态度上做文章。甚至,有人捕风捉...

Read more

网路实名制之我见


网路实名制之我见

杭州实行网络实名制,再一次掀起关于网络管理的话题。一种制度的出现,有人叫好,有人骂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倒是出现一边倒(学名叫舆论一律)的情况,最糟。

赞成网路实名制的,有N条理由,主要是,可以杜绝散布流言,进行诽谤,攻击政府等等,对于净化网络,纯化民风善莫大焉。反对网络实名制的,则有N+1条,其中一条就是,人们不敢说真话了,不敢批评了,因为,动辄获咎,不如闭口。因此,才出现一种五一节前有话赶紧说,过了五一,就没有说话的地方了云云。

我觉得,双方未免都走极端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搞得这样紧张,谈网色变,和谈虎色变一样,都是不自信的表现。把网络当作菜市场、垃圾箱,...

Read more

猪流感有感


猪流感有感

以前对于地球村这个说法有点感冒,觉得太矫情,地球多大啊,怎么能和一个村子相提并论呢?再以前,对于伟人的“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也不怎么待见,觉得不靠谱,文学夸张是可以用,但不可以滥用,我们要尊敬地球,不可小看的。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些公共卫生事件,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我们这个地球,的确就是一个村落,几个苍蝇,也的确能够碰动地球。

几年前的非典,记忆犹新;今年的猪流感,山雨欲来,都在告诉我们,地球很小,香港打个喷嚏,全世界都要戴口罩;墨西哥的猪出问题了,全世界都不敢吃肉。因为,现在有飞机了。飞机能够加快我们的脚步,也能让细菌满世界游走,猪流感病菌昨...

Read more

曹操刀下的冤魂


  曹操刀下的冤魂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可能是唯一一个不是皇上的皇上,因此,《中国历代帝王年表》里找不到他的身影,可是,我们的潜意识里,曹操从来就是魏国的开国皇上,这个地位,和后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差不多。

  皇上自然都是杀人如麻的,曹操也不例外。这里,我不打算理清这团乱麻了,也理不清的。我只是采取举例的办法,看看曹操刀下的冤魂都是怎么冤死的。《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也许只是一种小说家言,我这里也一带而过了。可是,曹操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我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即使,未必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至少,也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这话,...

Read more

汉灵帝的爱好


    汉灵帝的爱好

  汉灵帝爱好文学,并且,有学术著作《皇羲篇》50篇问世,这样一来,皇上的身边就聚集了当时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汉灵帝还喜欢裸体艺术,把后宫改造成为一个裸体艺术宫殿,皇上亲自参与行为艺术活动,和宫女们一块儿游戏,都是真理相见。平时日,为了宠幸宫女方便,灵帝规定宫女都穿开裆裤,而且里面不准穿裤衩。(这和现在有些夜总会里从事特殊职业的小姐穿裙子不穿裤衩有一拼。顾客是上帝,上帝和皇帝只有一字之差。给钱就是大爷,大爷的需要,就是小姐的职责。)大约朝廷里太黑暗,太无聊,皇上需要放松放松吧。可见,艺术是需要有政治的高压的,这是反作用力。有人说没人...

Read more

隐士发生学


隐士发生学

汉代举孝廉,和今天的高考一样,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趋之若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制度当然使国家在选拔人才方面获得了一个渠道。可是,如果成才只有一条,而且是走向辉煌和富裕之路,那么,就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举孝廉为光荣,一种则是以举孝廉为可耻。前一种情况我们就不作讨论了,后一种情况则有检讨的必要。

举孝廉是士人的金光大道,本来是没有什么可耻的。可是,当阿猫阿狗都举孝廉了,真正的孝廉就羞于身列孝廉了。当年,许多修正主义者也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马克思说他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颇能说明问题的了。

因此,一方面,有人削尖了脑袋举孝廉,有人就抱头鼠窜,逃名如逃役,避...

Read more

左雄举孝廉


左雄举孝廉

汉代的举孝廉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差不多的,又和组织部门考察干部,组成梯队云云相仿佛。一种制度出台,开始的时候往往还能按规矩出牌,后来,就有些走样儿了,被人自由发挥了,以至于举出来的孝廉不孝不廉,使得后备干部队伍质量每况愈下。

东汉孝安一朝尚书令左雄上疏曰:“孔子说,四十不惑,以后举孝廉,应该规定,年龄一定要达到40岁,差一岁也不行。太年轻了,容易犯糊涂,四十岁,必须的。年龄不到的,先培训着,权当大学预科生,先研读一下《五好家庭守则》和《四有干部必读》等等。当然,允许例外,即,如果有颜回之才,年龄也可以适当放宽,不足四十,也可以孝廉的。”

从来招聘人...

Read more

清白吏杨震


清白吏杨震

大约是贪官太多了,所以,出现一个清官,就特别显得珍贵,杨震,算一个清官,自称“清白吏”,名副其实的。杨震是汉安帝时期的大臣,官至司徒,为三公之一,主管教化。关于他,最著名的是“暮夜却金”的故事了。

杨震在做地方官的时候,曾经提拔过一个干部,名字叫王密。一次,杨震经过王密的管辖地——昌邑县的时候,会见了王密。白天嘛,都是场面上的应酬,参观啦,听汇报了,冠冕堂皇的,两人也没有机会说体己话。到了晚上,脱掉官服了,王密就怀揣着10斤银子,到了杨震下榻处,私下拜访了自己的老首长了。

看到银子,杨震很郁闷。对王...

Read more

光武朝廷里的笑声


光武朝廷里的笑声

伟人说过,人世难逢开口笑,为什么呢?因为,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我们读通鉴,一路下来,朝廷里是很难听到笑声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光武帝刘秀那儿,就经常可以听到笑声。

刘秀是帝王之后,上台也没有经过多少遗嘱和选举,而是靠的图谶。图谶这玩意儿,有人觉得是迷信,是装神弄鬼。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图谶之用大矣。即使图谶有一万条罪状,那么,在刘秀当皇帝这样一件上,图谶还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的。至少,它给了一个理由:小刘同志,这个皇上你就做了吧,因为,这是上天的旨意,不可违逆,嚎?

因为有了这样的背景,因此,刘秀就没有其他皇帝那样沉重了。既没有王莽的异化的惶恐,也没有唐太宗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