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吏杨震


清白吏杨震

大约是贪官太多了,所以,出现一个清官,就特别显得珍贵,杨震,算一个清官,自称“清白吏”,名副其实的。杨震是汉安帝时期的大臣,官至司徒,为三公之一,主管教化。关于他,最著名的是“暮夜却金”的故事了。

杨震在做地方官的时候,曾经提拔过一个干部,名字叫王密。一次,杨震经过王密的管辖地——昌邑县的时候,会见了王密。白天嘛,都是场面上的应酬,参观啦,听汇报了,冠冕堂皇的,两人也没有机会说体己话。到了晚上,脱掉官服了,王密就怀揣着10斤银子,到了杨震下榻处,私下拜访了自己的老首长了。

看到银子,杨震很郁闷。对王密说:“咱们也算是老熟人了,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你怎么就不了解我呢?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这不是天黑了嘛,没有人知道的。”杨震说:“怎么没人知道?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碰了一鼻子灰,不好意思,只好把银子带回去了。这就是“暮夜却金”的来历。杨震因此又叫“四知先生”(天知地知我知子知)。后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经常在人们的口头流传,告诫人们,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惜,以身试法者,不绝如缕。

现在政府为了杜绝腐败,经常有一些制度出台。比如,主管部门下基层督查工作,不允许一个人单独行动,必须两人以上,这样,一人为私,两人为公。可是,这也是对君子有效,对小人无效。现在都有手机,一对一的机会其实是非常方便的,也不要怀揣银子了,直接就把钱打到银行的帐号上了,如大雁飞过,不留痕迹。诱惑无处不在。遇到两人都贪,行贿者还要出两份的贿赂。因此,有人说,现在高风险的职业不是警察,甚至不是缉毒警察,而是官员,尤其是一把手官员,或者,手里有审批权的,或者主管,甚至经办,每时每刻,都在钱财的河边行走,要想不湿鞋,除非是穿胶靴。而且是高帮的。

杨震还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弟子三千,因此,当时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伯起,杨震的字)的说法。杨震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杨震的老乡、下属都催促杨震让儿子搞一个公司,杨震就是不同意。这样,杨震的儿子和别的高干子弟就成了两种人,人家宝马轻裘,杨震的儿子则是吃萝卜白菜,走着上班。杨震对儿子说:“让后人说你的父亲是清白吏,比什么财富都值钱啊!”

以前,我有“姓杨自谓杨朱后”之说,现在决定修正为“姓杨自谓杨震后”了。因为,杨朱是主张为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而杨震则倡导利他,言传身教,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四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