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刀下的冤魂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可能是唯一一个不是皇上的皇上,因此,《中国历代帝王年表》里找不到他的身影,可是,我们的潜意识里,曹操从来就是魏国的开国皇上,这个地位,和后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差不多。
皇上自然都是杀人如麻的,曹操也不例外。这里,我不打算理清这团乱麻了,也理不清的。我只是采取举例的办法,看看曹操刀下的冤魂都是怎么冤死的。《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也许只是一种小说家言,我这里也一带而过了。可是,曹操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我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即使,未必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至少,也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这话,符合曹操的人物性格。
谈起曹操杀人,我们不能不谈祢衡、孔融和杨修这三位。我也不能跳过不谈。不过,在谈这三位之前,我还想谈一位叫许攸的人,也被曹操杀掉了。这个许攸,是个谋士,先在袁绍那儿做参谋,后来又来到曹操这儿做军师,对于曹操的贡献,那是有目共睹的。可是,这样的一个牛逼人物,也有软肋,那就是目中无人。你可以目中无人,可是,你不能目中无曹操啊,因为,曹操不是人,而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次,许攸大约是喝大了,尽然直呼曹操其名:“阿瞒,如果没有我,你是拿不下冀州的!”史书上是没有出现“阿瞒”这俩字的,而是以“某甲”代替,这当然是为尊者讳的。同时,也可见曹操的影响力之巨大,死后仍然让人害怕,不敢提其小名。原来,小名,尤其是大人物的小名,是不能随便乱叫的,随便叫,就是不尊,就是犯上作乱,就要丢了卿卿性命,许攸的教训值得记取,这里,我还想再啰嗦几句。现在网上有一种风气,喜欢给领导人起昵称,他们管胡锦涛叫涛哥,管温家宝叫宝宝。他们以为这样是给领导人塑造了一个亲民形象,其实,他们这是另一种拍马。因为,人家没有和你玩儿,你这是自作多情了。而且,不严肃。你再等等,等他们退居二线、三线了,你再套近乎可以么?然而,真的不在其位了,还有谁给他们抛媚眼儿呢?他们真的该庆幸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了,如果是魏国,许攸就是他们的下场。一不留神,我也拍马一回了。看来,拍马是人的劣根性,不宜根除。
接着说祢衡和孔融了。把他们搁一块儿说,是因为这是一对师徒关系的人物。这个祢衡,张狂得狠,击鼓骂曹已经成为一处传统的保留节目了,舞台上常演不衰。可能有演义的成分,虚构的因素。祢衡是孔融发现并提拔的。当时,孔融已经是一个名人了。因为血统高贵,是孔子的第20世孙,并且,头脑聪明,有神童之称,孔融让梨说的就是他老人家的光荣历史,是上了《三字经》的。曹操杀祢衡,是借刀杀人,曹操要塑造自己宽容的民主党高大形象,忍了几忍,终于没有杀祢衡,而是把祢衡送给了刘表。不料,祢衡秉性难移(又可见祢衡是对事不对人,是性情中人),又和刘表顶牛。刘表也学曹操的样,也借刀杀人。这样,祢衡就来到了黄祖的手下。这个黄祖是个粗人,不需要顾及自己的形象,只顾自己的心情,觉得这个祢衡添堵,不爽,二话没说,就把他给杀了。祢衡死的时候,才26岁,英年早逝,死于非命,苍天有眼,也会流泪。我们说,是曹操杀了祢衡,大约是没有冤枉曹操的。因为,曹操知道祢衡的惹事的性格,不拯救,反而推人下水,这就尤其可恶。
孔融是被弃市的,这是一种具有侮辱性质的死刑,杀掉,就扔了,而且,不准收尸。孔融讥讽曹操把袁绍的儿子送给自己的儿子曹丕做媳妇,便杜撰出当年武王伐纣也把妲己送给周公的典故,让曹操翻了一夜的《辞源》也没有答案。曹操也是学富五车的人呢,怎么能够受得了这样的羞辱?曹操禁酒,孔融又反对,还抬出“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的大道理来压人,这让曹操很不爽。从来皇上禁酒,禁的哪里是酒,不过是要移风易俗维持治安而已,可惜,又吃错了药,本来人家也知道是病急乱投医,可是,司马当作活马医,也是一种政府作为嘛,如果什么也不做,你又会说政府不作为了。曹操杀孔融,那是杀得对,杀得好。这是在杀反对党。不杀反对党,这是现代人的观念,我们不能要求古人也这样来。可是,曹操连带着也杀了孔融的妻子儿女,这就有点儿防卫过当了,一人犯罪一人当嘛,何必搞株连!曹操是害怕留下革命的种子么?
不仅如此,孔融和祢衡这师徒俩还对敌对阵营孙权的使者大放厥词,攻击曹操,这是叛国投敌、大逆不道。师徒俩一块儿喝酒,怀才不遇、借酒浇愁,互相吹捧,厚颜无耻,祢衡拍马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欣然接受,立马回赠祢衡是“颜回再生”。这就是孔融的不对了。祢衡年轻,属于少年轻狂,你孔融则不一样了,你是老师啊,而且是孔子的后人,这样的以孔子自居,是不孝。对于一个不忠不孝之人,留着也是祸害,杀掉拉倒。
曹操杀孔融都不怕担待骂名,那么,杀一个杨修,就更是小菜一碟了。杨修也是名门望族,祖辈曾经出现过“四代三公”,“清白吏”杨震就是杨修的高祖,父亲杨彪也是曹操的大臣,曾祖父杨秉、祖父杨赐,都是汉代的大官。可是,曹操的家世也不简单,是相国曹参的后人。杨修的死,许多人都认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我也没有意见。可是,聪明的人就一定会死么?就一定要死么?钱钟书不是活到88岁么?季羡林早就88后了,还硬朗着呢。我们只能怪杨修生不逢时,生在了同样聪明的曹操的手下。杨修不是有文采么,不是会猜谜么,可是,比起曹操来,则有小巫见大巫的感觉了,杨修至多是小聪明,而人家曹操则是大聪明,大聪明就是智慧了。曹操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杨修呢?作家而已,写手罢了。年过半百了,还不谙世事。领导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学问,你不补台就是错了,还拆台,就是错上加错,一而再、再而三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就是错得无边、错到姥姥家了。以“阔”修改园林门、以“合”分吃萨其马、一句“绝妙好辞”让曹操落后30里地,直到“鸡肋”泄露军机,一路奔着死的方向走来,拦都拦不住。一千年之后,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告诉我们:和大人谈,应该装作偶有不懂。全不懂,是阿斗,是要被大人看轻的,不屑于和你玩了;全部懂,则是上帝,是要被大人嫉妒的,不敢和你玩了。偶有不懂,符合中庸之道,这就让大人非常惬意十分舒服了。当然,无论如何,杀人总是不对的。这就又让我感觉,皇上还是“笨”一点好。当然,也不能太笨,像刘禅。更不能太聪明,像曹操这样。我们有时候奇怪,骨头最硬的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够寿终正寝而不是死于非命呢?原来不在鲁迅先生的聪明,而是鲁迅的运气好,没有生在曹营,而是生在了蒋营,蒋委员长不文学,人家委员长整天抓军国大事,哪里有时间看你写的那些劳什子,你就是骂上了天,与人家毫发无损,纵然你是匕首、投枪,可是,和人家的飞机大炮相比,也仍然不在一个对话的层面。如果要杀你,还要浪费一颗子弹呢。大敌当前,弹药可是很珍贵的嗷。(四月三十日)
曹操刀下的冤魂
评论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