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发生学
汉代举孝廉,和今天的高考一样,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趋之若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制度当然使国家在选拔人才方面获得了一个渠道。可是,如果成才只有一条,而且是走向辉煌和富裕之路,那么,就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举孝廉为光荣,一种则是以举孝廉为可耻。前一种情况我们就不作讨论了,后一种情况则有检讨的必要。
举孝廉是士人的金光大道,本来是没有什么可耻的。可是,当阿猫阿狗都举孝廉了,真正的孝廉就羞于身列孝廉了。当年,许多修正主义者也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马克思说他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颇能说明问题的了。
因此,一方面,有人削尖了脑袋举孝廉,有人就抱头鼠窜,逃名如逃役,避官如避兵。这叫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汉代孝桓帝的时候,有五个处士,名噪一时。其中,彭城姜肱兄弟仨,以孝悌闻名,却并不举孝廉。兄弟仨睡一个被窝,平时形影不离的。有一次上县城,走夜路,姜肱和三弟被强盗遇上了。因为家贫,强盗一无所获,就要杀一个人解气。哥哥说:“杀我吧,弟弟还小,父母的心肝宝贝,关键是,刚谈女朋友,还没有结婚,一朵花儿还没有开放呢。”弟弟说:“no,no,还是让我去死吧。哥哥是国家的栋梁,家里的支柱,父母的主心骨,万万不可死去。”这一幕,太感人了。结果,强盗把他们两个都放了,但是,剥光了他们的衣服。这样,穿着裤衩的兄弟俩到了县城,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人问他们:“这是怎么啦?”姜肱含糊其辞,并没有说被抢劫的事情。这事儿,不知怎么就被强盗知道了,非常惭愧,就负荆请罪,并把抢去的衣服也归还了。姜肱说:“知道错了,就行了,这衣服,你们还是拿走吧。”临了,还割肉买酒,招待了那个强盗。这事儿又让皇上知道了,要征召他们到京城做官。兄弟仨都不应征。这更让皇上感动,成为姜氏兄弟的粉丝(皇上也未能免俗),就给彭城县长发了一个传真,要他们迅速发一个姜氏兄弟的写真来,一睹芳容,以慰饥渴。县长带着摄影家就到了姜家的破帐篷了。姜氏哥仨集体卧床,拿被子蒙住了头,说:“索瑞,索瑞,俺们歌仨害了红眼病了,实在不能出镜,赎罪,赎罪!”可怜皇上他老人家竟然没有实现自己的追星梦想。
这姜肱兄弟也忒牛了,比钱锺书牛多了。钱锺书不赴国宴,但是,却还没有脱俗到不拍照片,这样一来,我们还是有幸看到他的容貌了。这个事件也给那些沽名钓誉的假隐士一个启发,他们也学姜肱兄弟的样儿了,可惜,又没有学到底,他们是假隐士。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一个叫黄允的人。这个人也是立志要做隐士的,朝廷多次邀请,都不去。这是做隐士的老一套了。越是不出山,名气越大,将来一旦出山,做的官就越大。《东方之子》采访名人,多次请钱锺书出镜,都被婉言谢绝了。因此,我们现在已经记不住上了镜头的名人,却只记住没有上镜的钱锺书。现代的名人迫不及待上电视,混个脸熟,其实,脸熟有利也有弊的,有利我们就不说了,地球人都知道,这有弊呢,就是从此没有了神秘感,没有了隐私。而隐私恰恰是隐士的绝门独技。现在的名人连电话都不接的,明明没有事情,电话响了,也要转短信呼,或者秘书台。扯远了,话说当时的一位大官看好了黄允这个人才,鼓励道:“小黄啊,你也不小了,四十不惑,能够赢得这样的美名,不容易啊,一定要坚持,不要前功尽弃了。”后来,又一位官更大的官捎个话来,说他有一个侄女,还没有男朋友呢,要是能够遇到像黄允这样的人,那该多好啊。黄允心领神会,立马回家就和老婆办理了离婚手续。黄允的老婆知掉家里出陈世美了,也没有哭天抹泪,而是很友好地说:“你看,咱们也是夫妻一场了,好离好散,办个离婚酒席如何?”黄允心里有愧,自然是不好回绝这最后的晚餐了。
这样,黄允就办了几十桌离婚酒席。没想到,曲终奏不雅,黄妻当众揭露黄允十五件丑闻,弄得黄允名誉扫地,高官女婿的事没有了影子,做官的梦想也从此破灭了。黄允究竟做了哪些丑事,我们不得而知。黄允的老婆这样的防卫是不是过当,我们也不便置喙。我们只是觉得这个黄允有点儿太心急,没有找好竹筏就下河了。孝廉可以彰显,丑闻不能隐瞒,尤其是不能在妻子那儿隐瞒,这个道理他应该知道。他之所以没有把妻子放在眼里,完全是利欲熏心,小看了女人的智慧了。
小沈阳出名之后,师傅赵本山送给他三句话:不得瑟,不走穴,不离婚。这后一条,尤其重要。看来,赵本山是知道黄允的故事的了。(四月十七日)